天水市,甘谷县,甘谷坡乡,蒋家湾村,南塔

甘谷县南塔.北塔.魁星阁历史

焕撤聊历史2020-07-24甘谷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积淀深厚,有着许多古文化遗迹,历经千年沧桑 依然诉说着甘谷曾经辉煌和苦难。有的毁于自然灾害,有的毁于战争。尤其在同治七年回回暴乱,是对甘谷县古文化遗迹毁灭性的破坏,此后在文革时期有一次遭到毁坏,现存多为以后重修。

清朝德宗光绪七年(1881),知县广沣集资修建南塔,并修建北塔地基。南塔于民国九年(1920)毁于地震(震惊世界的西海固大地震)于1999年10月由甘谷县有识之士集资重建,塔高31.6米 底座直径5米,五棱七层,空心砖木结构,,重檐四射,翼角飞举,塔内有螺旋状形台阶直通塔顶月窗。位于甘谷坡乡的蒋家湾村山顶上。

位于甘谷县新兴镇永安村砖头屲的北塔,地基初建于光绪七年(1881),民国五年(1916)四月,田俊丰筹建北塔,因为当时白狼造反,准备攻打伏羌城,决定以修建北塔之款,挪做维修加固伏羌城。民国14年(1925),宋廷桢集资继续修建北塔,于民国16年(1927)竣工,共十一层,高九丈,六面,周围三丈五尺,地基台方五平方丈,由当时伏羌县著名建筑大师(常银满)具体负责修建,用时二年完成,刚修好的北塔在不久后倒塌,常银满因无法向宋廷桢老爷交代,便一跑了之。于是乎便留有:北塔倒了,常银满跑了,宋老太爷气倒了之说法。据永安村老人讲:因为北塔地基是用冻土筑成,再加上这一年雨水多,连续四十天阴雨所致,地基不堪重负当年就倒塌了。

乾隆三十年(1765),修建魁星阁于伏羌城东南山隅,今甘谷县六峰镇柳家坪,现在只剩下台子遗迹,人们用几块木头简易搭了个小小的魁星阁,供人们祭拜。

甘谷南塔

(2016-05-15)

标签: 杂谈南塔,又名来星塔。星者,文曲星也。清朝光绪年间,伏羌县来了一个叫广沣的人当知县,群众尊称“广沣”。他一下轿子,看了看伏羌县的山川地理,对迎接他的乡绅们说:“大像山是青狮,天门山是白象,青狮白象把门,山上定有菩萨庙。”乡人惊叹道:“有啊。”广沣摇摇头,不无惋惜的说:“只是可惜了这好风水”。众人忙问为啥,广沣说:“石山土盖头,渭水向东流。家无三代富,忠臣不出头。”众人见广沣来头不小,细一思极符合当地实际,便问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这种现状,广沣说:“北边修座北塔,可以助富贵;南边修座南塔,可以助功名;中间修个魁星阁,功名就出来了。”建南北塔和魁星阁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县衙拿不出钱,乡绅们自告奋勇出钱,广沣本人也捐了钱。于是在渭北土橋子砖头屲修了北塔(北塔现已废弃,只留有遗址),在南山柳家坪修了南塔,在柳湖边修了文昌宫。后来,伏羌县果真出了许多举人、进士和翰林。南塔始建于清朝光绪皇帝八年(公元1882年),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毁于地震,后重建。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今见南塔为1999年10月县内有识之士筹资重建,塔高31.6米,底座直径5米,五棱七层,空心砖木结构,重檐四射,翼角飞举,塔内螺旋形台阶直通塔顶月窗,纵目远望,甘谷山川尽收眼底。【百花】甘谷南塔记甘肃学习平台2020-03-17作者:王存录夫山川之灵秀,钟于人杰;地域之博望,彰以文华。吾邑百里,物华历历,奇轶缤纷,史追鸿蒙肇启之册;遗迹芸芸,户喻家晓,坐拥禹贡雍州之域。察夫形胜,渭水中流,朱山南耸,陇峰北峙,毓秀钟灵。朱山之东,鼍峰以西,挂剑峰巅,有塔曰来星塔,或云南塔者,仰观耸于山峦崖隘,左倚天门而竞秀,右傍六峰欲比高。俯瞰起于平畴高台,兀立秦岭似椽笔,映身柳湖出砚台,毗邻笔架若三宝,如鬼斧神工,惟妙惟肖,浑然天成。若登临峰塔,山峦叠翠,渭川逶迤;阡陌纵横,清野沃润;城郭如画,一览无余。望川怀古,遐想千秋,塔之矗矣,始于何时,缘何而起?查考志乘,征询方家,乃知清初邑令一经王公,履兹土,察形胜,感巽方人文式微,首倡巽山峰巅,魁星阁其上起文峰之塔,援引脉象,振兴人文。然自王公所倡三百年间,迄未兴筑。逮光绪八年,邑令广沣公,履新伏地,欲振邦邑,亦相地起塔,曰东西南北者四,而巽山之塔先,与一经不谋而合,时人惊叹!倡议遂起,士庶匠工,聚力合金,终年而成。后伏邑遇震,南塔毁之殆尽,乡民莫不惋惜。时有贤哲捐资重建,惜世殊时异,夙愿未成,遂亦没于蒿莱矣!改革开放,国势日昌,文化勃兴,遂复南塔于故址,六棱七级,上圆下方,甃以青石,垒以巨砖,翼角微翘,计高十余丈,属楼阁式空心砖塔。顶悬九重相轮,置宝珠塔刹,内设螺旋扶梯,券龛拱门,顶开月窗,朝辉夕映,乃朱山一胜景也!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