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君 | 影印《宋蜀刻本唐人集选刊》序言

传承文明 · 服务学术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擬高精仿真影印宋蜀刻唐人集,使此批珍貴善本化身千百,造福學人與藏家,自是難得盛事。受邀撰序,述所知如上,希望有益於讀者對此珍貴文本之認識。

—— 陳尚君

扫描二维码,进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微店,享6折优惠预购《宋蜀刻本唐人集选刊》

输12

(毛装样书审核中)

蜀中是中國古籍雕版印刷的最早策源地之一。唐末柳玭撰《柳氏敘訓》,自述在成都書肆中多見雕版書(見《愛日齋叢鈔》轉引),敦煌藏經洞曾見多件咸通前後成都的雕版佛像,後蜀毋昭裔主持五經刊刻,更影響深遠。綿歷歲月,傳統未斷,至南渡以後,蜀本之聲望日隆,與浙本、閩本并稱,有三分天下之勢。其刻書也顯示出鮮明的風格,即以顔體爲主,左右雙邊,白口,單黑魚尾,在傳世宋本中不難鑒别。

蜀中在北宋時期即刻過很多唐集,南渡初多稱舊蜀本,世罕傳者。南渡後所刻,則以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所稱“蜀刻《唐六十家集》”最爲著名。後人分析,此六十家集并非同時推出,是經歷很長時間方得完成。陳振孫雖多次稱及,很可惜没有留下這六十家集的完整清單。今存蜀本唐集大半有“翰林國史院官書”的長方印記,知道元代曾整體入藏於內府。明楊士奇《文淵閣書目》是一部清點內府藏書後的實藏書目,其中有:“《唐六十家詩》一部四十册,闕。”“《唐六十家詩》一部三十七册,闕。”二者應指同一部書,很可能即蜀刻,無論四十册或三十七册,應該已經不是足本。
宋蜀本唐集今存數,三十多年前上海古籍出版社曾作過認真調查,中國大陸所存凡二十三種,另知中國臺北“國家圖書館”藏宋蜀刻本存《歐陽行周文集》十卷(世界書局二○一三年據以影印),又存《權載之文集》卷四十三至五十,凡八卷,所存皆文。日本崇蘭館藏蜀大字本(今藏奈良天理圖書館)《劉賓客集》,一九一三年董康以珂羅版影印百部,後《四部叢刊》又據以影印,遂得通行。天壤間或還存有殘零,總存數不足原書之半,實際所存僅二十四五種,則可確認。此外,也有宋本不傳,據影鈔本得存其面目者,如清鈔《張説之文集》三十卷足本即是。
宋蜀本多數於明清兩代久藏深宫,罕見私家書目著録,近人萬曼著《唐集敘録》,依據歷代著録考各集刊刻流傳,於宋蜀本涉及較少,是可理解。雖然,各集仍各存流播綫索,傳留有緒。試略述梗概。
《駱賓王文集》十卷,宋刻存前五卷,爲南宋初眉山刻本,目録存後七卷,清初毛晉汲古閣據以鈔配爲完本。毛家售出後,輾轉歸顧抱冲,黄丕烈曾借鈔一部。後歸汪士鐘、楊紹和,今存中國國家圖書館。
《孟浩然詩集》三卷,爲南宋中期刊十二行本,録詩二百一十首,是存世孟集唯一宋本。清初毛晉曾據此本校孟詩,前人多疑源出孟去世不久王士源所編集,今人則多存疑。今存中國國家圖書館。
王維《王摩詰文集》十卷,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據藏印,歷經明袁褧、項元汴,清汪士鐘、楊紹和及近人周叔弢所藏。此本詩文混編,從避諱看應刻於南宋初年。
李白《李太白文集》三十卷,南宋初蜀中刊。存二本。日本静嘉堂文庫所藏清陸心源皕宋樓藏本爲足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缺卷十五至二十四共十卷,據康熙繆刊本配。國圖本歷經明陸修、朱之赤所藏,静嘉堂本初爲徐乾學藏,歷經繆曰芑、黄丕烈、汪士鐘、楊紹和、陸心源,光緒末售與日人。繆曰芑曾據此本翻刻,舊時流布頗廣。
劉長卿《劉文房文集》十卷,存卷五至十,凡六卷。南宋中期刊本。此本明末自內府流出,經劉體仁、黄丕烈、陳揆所藏,晚歸瞿鏞,瞿氏後人捐獻國家。今存中國國家圖書館。
孟郊《孟東野文集》十卷,存前五卷,卷前總目尚存,存中國國家圖書館。黄丕烈曾認此爲北宋刊,《中國版刻圖録》分析爲南宋光宗朝所刊。此本清初從宫中散出,曾歸黄丕烈、汪士鐘、郁松年、楊紹和、陸心源,民初曾分爲三段,經周叔弢努力得以合璧,并捐贈國家。
權德輿《權載之文集》五十卷,爲唐集之雄者。宋蜀本存兩部分:一爲卷一至八,卷二十一至三十一,凡十九卷,今存中國國家圖書館;二爲卷四十三至五十,凡八卷,曾歸傅增湘,今藏臺北“國家圖書館”。
陸贄《陸宣公文集》二十二卷,蜀本存卷一至十二,存文五十九篇,多爲奏議。清初歸劉體仁,今存中國國家圖書館。
歐陽詹《歐陽行周文集》十卷,南宋中期刊,近人李盛鐸、傅增湘均曾得見,有劉體仁等藏印。
韓愈《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爲聊城海源閣楊氏舊藏,今存中國國家圖書館。此爲白文無注本,刊刻時間約在南宋初。
宋文讜《新刊經進詳補注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遺文》三卷、《韓文公志》三卷,爲南宋前期單注韓集之一。經清徐乾學、楊紹和收藏,今存中國國家圖書館。
《新刊增廣百注音辯唐柳先生文》四十五卷,輯者不詳,刊於南宋中期,保存注柳各家姓氏,爲柳集之較好刊本。今人吴文治校點《柳宗元集》,即據此爲底本。
張籍《張文昌文集》五卷,《直齋書録解題》著録。今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僅存前四卷,末卷缺。清初歸劉體仁,清末歸朱翼庵,張元濟曾借而影印入《續古逸叢書》,流布漸廣。後歸陳澄中,㩗至香港,五十年代購歸。
劉禹錫《劉夢得文集》殘四卷,僅存賦與碑文部分,當原集十分之一。此本曾經黄丕烈、陳揆收藏。
皇甫湜《皇甫持正文集》六卷,存文三十九篇,目録僅録三十八篇。此本歷經劉體仁、袁克文、潘宗周所藏,影印本甚多,以《續古逸叢書》本爲較早。
元稹《新刊元微之文集》六十卷,存二十四卷,即卷一至十四,卷五十一至六十,另有卷三十殘存兩葉,全書目録均存。曾爲劉體仁、于瑞臣、袁克文、蔣汝藻、張元濟所得,今存中國國家圖書館。此本編次與通行本元集迥異,民初曾有多名名家鑒定爲光宗後建陽刊本,後人比勘各集,方得論定爲蜀本。
姚合《姚少監詩集》十卷,僅存前五卷。此本清前期流出,曾經陸西屏、周香巖、黄丕烈、陳揆、瞿鏞等所藏,今存中國國家圖書館。姚合墓誌已出,官至秘書監,世傳其僅任少監,且據以名集。
李賀《李長吉文集》四卷,無《外集》,爲南宋中期蜀中刊本,曾經劉體仁、陳澄中收藏。《續古逸叢書》據以影印。
許渾《許用晦文集》二卷、《遺篇》一卷、《拾遺》一卷,曾經劉體仁、朱翼庵、陳澄中所藏,亦五十年代自香港購歸。
張祜《張承吉文集》十卷,亦南宋中期刊本。清初歸劉體仁,民國間歸陳澄中。㩗至香港,五十年代購歸。
孫樵《孫可之文集》十卷,今中國國家圖書館存兩部,其一有汪士鐘、顧千里、楊以增等藏印,有黄丕烈、顧千里跋;另一部有“翰林國史院官印”與劉體仁、陳澄中藏印。今人以爲前者爲初刻,後者有修訂,二本均已影印。
司空圖《司空表聖文集》十卷,清初由劉體仁收藏,今存中國國家圖書館。
《杜荀鶴文集》十卷,歷經明黄子羽、毛晉、清季振宜、朱學勤、徐乃昌所藏,今歸上海圖書館。
鄭谷《鄭守愚文集》三卷,明存內府,清初歸劉體仁,民國間歸周暹,今存中國國家圖書館。
以上簡略介紹宋蜀刻唐各集之基本情况。如果稍作歸納,可以認爲南宋蜀刻《唐六十家集》雖然無法完整恢復全部目録,就傳世各集言,其刊刻時間經歷了從南渡到光宗、寜宗時期的近百年,非短期所能完成。其中所收既包括單純的詩集,也包括單純的文集,更多則是詩文兼收的一般文集。有些文集多達五六十卷,精心刊刻流布,取徑與書棚本以小型詩集爲主有所不同。其刊刻字體,雖以顔體爲主,也兼取柳體與歐體的變化。其中有韓、柳二家注本,與浙、閩所刊幾種有較强烈商業目的之集注本不同,選擇也很獨特。其行款除個别爲十行本,以十一行與十二行本爲主,今人認爲後者多刊於南宋中期,可以成立。
宋蜀刻唐各集雖在明清私人藏書志中很少被提及,原因大約還是因爲珍貴而爲藏家所珍秘。上述就各本藏印及題跋分析,各本流傳有緒,多經名家鑒别。其中十二種有元代“翰林國史院官書”之藏印,相信明代一直藏在內府,至明清之際方陸續流出,其中劉體仁所得獨多。後之藏家,如徐乾學、黄丕烈、陳揆、楊紹和、瞿鏞、陸心源皆最稱名家。其後雖天各一方,分藏各處,以今日天下大同,異本紛呈,影印流布,爲海內外學人所共享,實在是難得的盛事。
筆者最近四十年間,肄力於唐詩的輯佚與考證,中途更發願重新校録唐一代詩歌於一編,凡典籍之引及唐詩者皆得入校備考,於唐集有保存唐詩第一手價值者無不逐次披檢,逐字參校。上述宋蜀刻唐集最稱珍貴,何敢疏忽,皆曾反覆校考,所獲獨多。試述所知如下。
前述二十四種蜀刻唐集中,李白、柳宗元二集,無疑是傳世各本中最好的版本,今人校點或新注,皆選擇蜀本爲底本,誠屬有識。韓愈文集今存宋元本數量較多,蜀本兩種亦是位列前茅的佳本。
孟浩然、歐陽詹、皇甫湜、孫樵、杜荀鶴、司空圖、鄭谷七家集之蜀本,爲諸人存世唯一宋本,對後代各集之傳本,有重要參考價值。今人整理諸集,當以蜀本爲底本。其中有很特别文本者,如孟浩然名篇“春眠不覺曉”,後世皆以《春曉》爲題,似據首句所擬,蜀本獨題《春晚絶句》,此春晚非春日之晚,乃春季之晚,得此題則詩之傷春惜時意,方能顯豁。是否孟詩原題如此,學人自可討論,蜀本之獨存文獻,可見一斑。司空圖宋時存二集,一爲三十卷本之《一鳴集》,詩文兼收,二爲十卷本之《司空表聖文集》,以文爲主。前者失傳,影響司空圖之詩史地位,後者賴蜀本傳世,意義重大。
存世宋本稍多之諸家中,蜀本皆具特殊價值。《李長吉文集》四卷,不收《外集》,可據知《外集》成編稍晚,宋人尚持疑問。王維存二宋本,除蜀本外,日本另存麻沙本十卷,兩者編次不同,兩相對校,蜀本略勝一籌。《孟東野詩集》十卷,爲北宋宋敏求會聚諸本而成,因鑒别偶疏,誤收較多,但後世孟集,皆出一源,蜀本亦不能外。孟集别有二宋足本存,其一且懷疑爲北宋本,蜀本常被忽略,并不妥當。
張祜集,元以後傳本有二卷、五卷、六卷之别,其主體其實僅是十卷本之前五卷,五卷本以外則據《文苑英華》《唐百家詩選》《萬首唐人絶句》《天台集》之引録,得有部分保存。《張承吉文集》蜀刻十卷本長期深藏不宣,詩家多據存詩認爲張祜長於絶句與五言律詩。十卷本出,新補張祜佚詩達一百五十多首,七言律詩所佔比重頗大,且有大量五言長律,足以改變今人對張祜詩歌成就之看法。如《大唐聖功詩》言唐之致治原因,《元和直言詩》縱論時政得失,《戊午年感事書懷二百韻謹寄獻太原裴令公淮南李相公漢南李僕射宣武李尚書》表達對甘露事變後朝政之憂慮,且寄達四大鎮節帥,可見他處士横議的本色。而《敘詩》一篇,可當詩史讀,如説陶淵明到中唐詩風之變化:“飄飄彭澤翁,於在務脱遺。陳隋後諸子,往往沙可披。拾遺昔陳公,强立制頽萎。英華自沈宋,律唱互相維。其間豈無長,聲病爲深宜。江寜王昌齡,名貴人可垂。波瀾到李杜,碧海東獼獼。曲江兼在才,善奏珠纍纍。四面近劉復,遠與何相追。趁來韋蘇州,氣韻甚怡怡。”確實是大議論,且與今日之一般看法差異很大,是可珍視。
許渾晚年曾自寫詩卷,即所謂烏絲欄詩寫卷,凡五百首,至南宋僅存三之一,岳珂全鈔入《寶真齋法書贊》。珂書後亦亡,幸明初《永樂大典》鈔入,清四庫館臣據以輯出,微有諱改,尚存許渾自寫面貌,惜僅一百七十多首。其次即許集之宋元本,今存三種,尤以蜀刻《許用晦文集》存詩最多,校刻精良,於許詩保存最爲有功。更難得者,該集附著名詞人賀鑄所撰附記,稱渾自敘五百篇未見,當時通行二卷本僅三百七十六篇,搜訪二十年,據括蒼葉氏本增十七篇、白沙沈氏本增三十七篇、京口沈氏本增五篇、華亭曾氏本增六篇、《擬玄集》增十一篇、《天竺集》與《本事集》各增一篇。宋人編訂唐集而詳細説明依據者,惟見此集與宋敏求編《柳賓客外集》,另有晚刻之《天壤閣叢書》本黄滔集,皆彌可珍貴。宋詞人而專治文獻且卓有成就者,前有晏殊,中有賀鑄,晚有周密,是可銘記。
二十四種蜀本中,殘本多達八種,各具特殊之價值,亦不可忽略。
張籍詩集自唐以來數度編次,後世傳本頗多歧互。其集有二宋本存,皆殘,蜀本存前四卷而缺末卷,臺北“國家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三卷本《張司業詩集》,則僅存後二卷,缺上卷。兩相比校,從蜀本卷二《送蜀客》以下,收詩及次第與書棚本幾乎完全相同。蜀本止於卷四《廢宅行》,書棚本卷下在此詩後尚存七十首,相信蜀本所缺卷五,應同於此。二本拼合,適可恢復宋時主體張集的面貌,實在是幸事。
陸贄集存世宋本之習見者,以《四部叢刊》影印宋刊《翰苑集》與郎曄《經進陸宣公奏議》爲著名。贄當建中危難之際,身繫天下安危,宋人尤重視其人其文,是可寶惜。劉禹錫集存宋刊二足本,以紹興八年(1138)董棻刻本爲最善,日藏蜀刻十行大字本次之(可能爲六十家以外之蜀本),此間存本僅四卷,殘甚,文字亦頗有足勝者。蜀本權集存二十七卷,過全書之半,因世變而分藏海峽兩岸,總望有合璧之機緣。權集足本出世較晚,故四庫本亦僅存詩而不收文,詩之部分亦有脱頁。嘉道後足本出而數次刊行,其前當因有宋刊足本可以憑依。以宋殘本校清刊本,編次全同,異文較少,知清刊之淵源有自,文獻足徵。
元稹集六十卷,雖非唐時原編,要出宋人裁定。宋本存二殘本,除蜀本外,日本存宋乾道浙本八卷,分存於静嘉堂文庫、金澤文庫及東大圖書館,爲卷四十至四十六、卷四十八,及卷三十七殘頁。蜀本特别處,其古詩後接收樂府,與元明後各本以樂府殿後不同,原因有待斟酌。
駱賓王、劉長卿、姚合三家蜀本,雖爲殘本,卻是傳世唯一之宋本。其中劉、姚二集與元明後通行之别集編次與文本皆差異很大,值得特别關注。
宋代刻書,雖有學者參與,印製精美,用紙講究,字大悦目,爲後人所珍襲。然因書坊主事,刻工出身底層,其偶然疏誤,仍所在多有,可不必諱言。就蜀本言,如《王摩詰文集》之誤收王涯詩,尚屬沿前人之誤,而鄭谷《投時相》,蜀本僅存四韻,席刻《雲臺編》乃存十韻,恐屬刊漏。《張承吉文集》後五卷爲孤本,前引長詩題稱二百韻,實際所存爲九十八韻;《獻太原裴相公三十韻》,實存二十韻;《憶江東舊游四十韻寄宣武李尚書》,實存三十八韻;《庚子歳寓游揚州贈崔荆四十韻》,實存四十二韻。今人尹占華《張祜詩集校注》疑二首或有二韻爲挪移致誤,可備一説。張祜《游天台山》,全詩三百字,顯見誤字超過十字,所幸《嘉定赤城志》卷二十一、《天台前集》卷中亦録此詩,可據校改。雖有此類疏誤,宋刻之訛誤多爲手民水凖不夠或校對偶疏所致,與明人之妄改古書有本質不同,讀者宜分别對待。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擬高精仿真影印宋蜀刻唐人集,使此批珍貴善本化身千百,造福學人與藏家,自是難得盛事。受邀撰序,述所知如上,希望有益於讀者對此珍貴文本之認識。河南大學齊文榜教授積二十年之辛苦,撰成二百萬言之《唐别集考》,刊布前先期示我,得以參酌利用,謹此致謝。
陳尚君
辛丑秋日於滬上寓所

(毛装样书审核中)

(0)

相关推荐

  • 沈暢丨​江以達發起主持校刊閩本《十三經註疏》史事考論

    江以達發起主持校刊閩本<十三經註疏> 史事考論※   沈 暢 沈暢,1988年生,安徽蚌埠人.文學博士.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後(助理研究員). 內容摘要:江以達在福建提學僉事任上時, ...

  • 封树芬丨博古斋主柳蓉邨及其《旧书经眼录》写本价值考略

    注:本文发表于<图书馆杂志>2021年第9期,此据作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封树芬老师授权发布. 博古斋主柳蓉邨及其<旧书经眼录> 写本价值考略* 封树芬     ...

  • 宋本欧阳文忠公集(全三十册)

    宋本欧阳文忠公集(全三十册) 编著者:(宋)欧阳修 撰 定价:¥600.00 ISBN:978-7-5013-6439-8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欧阳修(一〇〇 ...

  • 刘明丨影印《曹子建文集》序言

    (以上为样书图片,手机拍摄,末张为金镶玉与白纸对比效果) 序 言 宋代是中國雕版印刷技術發展的繁榮階段,大量在寫本時代流傳的典籍得以定型,且傳播更爲廣泛.存世『宋版書』裏有不少的文學典籍,像李白和杜甫 ...

  • 潘云侠丨大唐依然在——《宋蜀刻本唐人集选刊》出版有感

    购买可识别上方二维码或点文末"阅读原文" 大唐依然在 --<宋蜀刻本唐人集选刊>出版有感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代文学的繁盛和高度,时至今日,仍 ...

  • 古刻新刊 诗韵书缘 ——宋蜀刻本唐人文集五种影印线装本出版

    唐代是中国诗歌艺术发展的高峰,王杨卢骆,李杜王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其中,一些诗文在当时虽已整理成集,但仍不断有散佚.至宋代版刻兴起,成为唐代诗歌流传的关捩点.而宋代蜀地,也就是今四川地区,版刻尤为 ...

  • 宋蜀刻唐人集本《孟东野文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很多的孩子都是读着这首温情的<游子吟>长大,它的作者就是唐代诗人孟郊. 孟郊(751-814 ...

  • 陈尚君:所谓江标影宋《唐五十家小集》质疑

    江建霞(名标,1860-1899),清末有才有学有识之士.因参与戊戌事遭革职,次年即郁郁以殁,年仅四十.其于宋本书曾潜心研究,所著<宋元本行格表>(光绪刻本,广陵书社2002年影印),录珍 ...

  • 赵昌平的唐诗研究 陈尚君

    . 赵昌平的唐诗研究    陈尚君 .     我推测,<唐诗三百首新编>的注评几乎全部为昌平所执笔,马茂元先生增订本<唐诗选>中的总评为昌平写出,更合适的理解是马先生的晚年见 ...

  • 文史知识 | 陈尚君:​韩愈在潮州

    元和十四年(819)初,韩愈因上表谏佛骨,几蹈死罪,幸而降贬潮州.不久遇赦,量移袁州,前后在潮州不足七个月.这在韩愈一生,乃至整个唐代文学史,或中国学术史上,都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其间隐情颇多,值得一一 ...

  • 陈尚君 | 皮陆唱和所见唐代苏州的文化景观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苏州建城超过2500年,确定称苏州,则为唐初之事.代宗大历十三年(778),苏州升为雄州,辖七县,即吴.长洲.嘉兴.海盐.常熟.昆山.华亭,奄有今上海与浙北之地.随着经济 ...

  • 陈尚君:寒微诗人戎昱的风流情债与真实人生

    原创 陈尚君  文史知识  2021-6-4 . 戎昱是中唐前期一位不太著名的诗人,但也有一定名气.这样说的依据是,他身后十几年或二十来年,宪宗皇帝处理北方民族入侵时,遇到麻烦,宰相建议和亲,皇帝说有 ...

  • 陈尚君 | 爱吐槽的南唐艺人

    △南唐文会图 文/ 陈尚君 复旦大学教授 南唐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的建立者李昪,早孤,流落濠泗间,为吴王杨行密所得,交大将徐温为养子,名徐知诰.行密身后,诸子称帝,能力逊色,权归徐温.徐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