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丰收丨永州:小康路上,“姜”山如画

江永香姜主产区 陈健林摄

永州各地素有种植生姜的传统习惯,其中江永、双牌、道县和蓝山等地种植规模较大、品质出众。生姜味辛辣,富含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常见营养素,能够有效地治疗肠胃疾病、伤风感冒、风湿痛和恶心呕吐等疾病,并增强人体免疫力。“吃货们”熟知的永州血鸭,就有以仔姜为主料的做法,食后唇齿留香,令人赞不绝口。近年来,永州各地把生姜种植作为扶贫产业,生产持续发展,效益日益提高,销售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以往的 “扁担挑”到如今的“网上销”,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生姜,已成为种植户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江永香姜

江永香姜,外观晶莹如玉,形似手掌,有近千年栽培历史。2008年12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江永香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江永气候温和,土质富含硒元素,产出的姜肉质香脆、皮亮无丝,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江永县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采取“电商企业+贫困户”“电商店+贫困户”的结对帮扶方式,优先在网上为贫困户销售香姜。

同时,鼓励7000多名电商业主每年开展香姜线上营销比赛活动,借助电商渠道和网络优势,把江永香姜 “引流上线”,打通农产品进城的流通渠道。全县3000多贫困户发展香姜产业,户均增收3万多元。目前,江永香姜生产已形成规模,今年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总产量3.5万吨,可创产值2亿多元,产品远销上海、南宁、深圳等地市场及港澳地区。

直播带货

双牌虎爪姜

湖南永州双牌县上梧江瑶族乡,地处湖南南部岭南十万大山之中,全乡森林覆盖率90%,潇水横穿境内,在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下种植出的虎爪姜已有千年历史,是特色农产品。与其他姜的不同之处:爽脆、无筋渣、味香、肉质厚。

虎爪姜丰收

近年来,该县已形成了规模的虎爪姜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县常年种植面积在4万亩以上,总产量在8万吨以上,创造经济收入年均4亿元,成为山区农户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双牌虎爪姜已获得了“三品一标”(无公害、有机、绿色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远销粤港澳等地。随着“双牌高山虎爪姜”公用品牌的建立以及“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通过,高山虎爪姜已成为双牌除水稻以外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农作物,帮助全县1.62万人脱贫,带动3.3万人增收,是名副其实的“高产致富姜”。

道县田广洞生姜种植基地

道县田广洞生姜

目前,正是嫩姜上市时间,道县田广洞村700多亩无渣生姜喜获丰收,姜农们开始忙着出姜、运姜、储姜、卖姜,在丰富市民“菜篮子”的同时,也鼓涨了村民的“钱袋子”。

每天一大早姜农们便将前一天采挖冲洗好的嫩姜运到统一收购点,今年70岁的贫困户郑日道在村支两委的支持鼓励下,尝试种植了2亩香姜,按今年的收购价,可获利4万多元。

据介绍,每到生姜采挖成熟之际,蔬菜经销商和食品加工厂老板都会在该村设代理收购点,随着市场需求的不同,每年的收购价格都会有所浮动,今年生姜的收购价格达到每公斤7元,每亩可为农户增收2万元。

田广洞村位于道县、江永、江华三县交界中心,是一座传统的古村落,种姜历史悠久,山区特有的气候条件和土质环境让该村生姜品质优良,香辣味浓郁,现在“田广洞生姜”已成为道县农产品当中的一张响亮的名片,深受市场欢迎。

蓝山小黄姜

蓝山县大桥瑶族乡湘源岭村种植基地里的800亩小黄姜迎来了丰收,每亩产量7000余斤,亩产值达2.4万余元,一片片小黄姜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软黄金”。

湘源岭村一直有种植小黄姜的传统,种出来的小黄姜色泽鲜红、口感香辣脆,每年到霜降前后山东、广东一带的商家都会到湘源岭村收姜,供不应求。

近年来,湘源岭村充分利用气候和土地优势,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生姜800余亩、紫茄200余亩,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前,全村共有贫困户98户410人通过发展种养殖产业实现脱贫摘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