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史话】使用1E7G双五极管 | 1940年的单电子管广播接收器
1940年的单电子管广播接收器
这个年轻人正在使用1940年11月发行的《大众科学》中所示的电路接收带有扬声器音量的本地电台。该装置使用1E7G双五极管。一半是射频放大器,另一半是检波器,但具有足够的输出以驱动扬声器,而无需进一步放大。对于10英里(16公里)以内的电台,可以使用室内天线,而对于较远的本地电台,则需要好的室外天线。据说选择性非常好,该电路能够分离相距仅30 kHz的强电台。
该装置是一台TRF(调整高放式接收机),这意味着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调音盘。可以使用两个成组的可变电容器,但是单独的刻度盘允许调整每个级以实现最大灵敏度。90V极的板极电压由两个45V B电池(乙电)提供,一个3V A电池(甲电)点亮灯丝。
过去电子管收音机电路图,特别是美国产品的电路图上都有如下注字,供参考。RF=高频电压放大,CONV.=变频器(单管的如6A8,6SA7,6BE6等),MIX=混频器(6L7或6SA7等),OSC=本地振荡器,IF=中频放大器,IFT=中频变压器即中周,DET.=检波,BFO=拍频振荡器,AF=音频电压放大,功放是什么缩写忘了,似乎是全称POWER OUT。以上规律也适用于大部分日本线路图,原因不言自明。
TRF即调整高放式接收机,在1920年代及1930年代前期极其热门。随超外差式线路普及而式微。典型电路可以参阅程权著作《简易交流式收音机》。一般是遥截止五极管做两级调谐的高频电压放大,一级锐捷止五极管屏极检波或二极管直线性检波。配用三连可变电容。
在现代的语境下,直接放大式含义是多级的阻容耦合,仅仅在输入端调谐,输出端也不调谐的这种高频放大式线路。原因是现代的晶体管/集成电路收音机往往追求体型小巧,如果用多联可变电容,那么就放不下。而电子管时代,特别是TRF线路流行的时代,电子管体积很大,可变电容做成多联的也无所谓。相反,每级高频放大器做成可调谐的,增加了灵敏度和选择性,对于接收电台有利。
如果你做过7642集成电路的一装响收音机,你会发现本地强力电台会在刻度盘上占据相当宽的一段范围,和外地弱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原因就是它只有一个选频回路,选择性太差。
阅读小贴士摘自:
电真空 http://www.crystalradio.cn/thread-1715762-1-1.html
【无线电史话】记事本里塞了根电子管 | 这款收音机在1938年还算是挺便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