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初上北京游历
(散文)初上北京游历
文|01一线
在人的一生中,注定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对于我,第一次上北京大都市也算是难忘的经历。
北京,是新中国的心脏和著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也是全球首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北京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仅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园林北海公园、颐和园和圆明园,还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
北京的长城和故宫是最具历史特质的名胜古迹。长城是秦始皇年代建造的,那时是为了挡住外敌的入侵。几千年过去了,现在成了举世闻名的古迹。故宫是历代皇帝居住的地方,那里金碧辉煌,珍奇异宝光彩夺目,现在已经成了闻名天下的历史博物馆了。
北京这座古都,有着各个朝代二十多个不同的称谓。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新中国成立后,定都北京。
追溯北京的历史文化,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北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北京是一个美丽、壮观的神圣胜地。单凭“北京”二字,就可以唤起全中国人的心,让人热血沸腾。那里风景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小时候,我们从书本上认识到万里长城,故宫,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
那雄伟壮观的长城,像一条长龙盘卧在北京的这片土地,好像要飞起来似的;那古老深邃的故宫,宛如一位隐匿在闹市的老者,需要慢慢去体会;那广阔的天安门广场,犹如一片宽广的巨毯,铺盖在城楼下。
北京,在我的记忆里总会很容易和天安门联系在一起。因为天安门是北京的标志,城楼悬挂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当年,就在这个地方,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很多游人来北京都会来到天安门,在这里留影纪念。为了纪念解放全中国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在天安门广场中央竖立了一块人民英雄纪念碑。每天清晨,人们都要在那里举行升国旗仪式。每年的10月1日国庆节,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更是无比壮观,这里都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观赏整齐雄壮的国歌下升起的国旗。
北京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如果不是工作的原因,走进北京,对于我来说,或许还很遥远。我爱北京,因为北京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我国的首都。以前我只是通过读书、看电视或新闻来了解北京。如今,我要上北京,观天安门,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主席纪念堂,登长城、看故宫,并在天安门广场亲自感受庄严的升旗仪式。
这个世纪初,这个机会终于酝酿开来,源于我一曲在从事的IT部门管理工作。2001年,我厂被江西省和吉安市列为信息化建设试点企业。我在多年的设备技术管理科长岗位兼任信息化办公室主任(2005年5月改任信息管理科科长至今),故而亲自编制和实施了企业《信息化工作三年规划发展纲要》和《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具体负责实施了企业《电子控制卷烟生产配套工程技术应用》这个项目工作,当年取得了明显成效,产品档次和生产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产品质量及各项指标都明显好转,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03年10月,该项目通过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信息产业部下发《关于表彰国家倍增计划优秀项目的决定》,该项目列为近五年来国家“倍增计划”优秀应用项目。企业初次尝到了实施信息化控制卷烟生产的甜头。
2004年7月,中国企业首批21家信息化标杆在京发布,自此以后,吉安市加快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建设指导,当年成立了吉安市制造业信息化指导专家领导小组,围绕“修路、建库、服务”,打造“数字企业”这个目标着手策划实话一系列工作。我厂作为央企代表,应邀发挥主力军作用。我作为吉安市制造业专家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了吉安市《制造业信息化企业应用示范及技术体系建设》课题研究与实践。当时,我厂坚持做到立足长远,分步实施,突出重点。2004年10月,企业内部开始了局域网升级规划建设,同时,顺应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先后实施完成了《国家局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工程建设》、《企业局域网与办公自动化建设》等几个项目工作。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企业能够融会国家文件精神,结合行业和企业具体实际,力求做到建设的各个信息网络系统经济合理、先进可靠;软件开发应用体现先进技术文化和管理思想,符合国情、厂情,并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财务制度,企业信息化取得了较快进展。与此同时,通过多轮操作技术应用培训,让受训人员体验到了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一批能具备独立操作,熟练运用行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系统、企业协同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企业门户网系统的操作人员在企业内部初露头角,有效地推动企业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员工学习达到立竿见影的收效,激发了大家学习网络操作技能的积极性。
作为吉安市《制造业信息化企业应用示范及技术体系建设》课题研究实践主要承担单位,我和吉安市联创光电股份公司信息部门负责人应邀上北京,参加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的北京答辩。
对我来说,因为是第一次上北京,十分兴奋,我要为这次北京之行记上一笔。
2006年9月12日上午九点十八分,随着火车笛声,我们乘坐K134次列车从吉安出发,开始了九月的北京之行。这次由市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的四人小组上京参加国家科技部信息化课题总结汇报与验收会议,真是太令人兴奋了。次日早晨七点,我们到达了北京西站。北京,这回我终于可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了。
在中国,清华、北大无疑是莘莘学子们梦寐以求的学府!说实在的,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踏进大学门时的感受,莫名地有一种要好好学习的愿望!似乎浑身每一个细胞都在跟自己说:勤奋、努力、加油!的确,一所好学校的氛围是能催人奋进的!所以去北京的目的除了办事和旅游,我想更重要的是去直接地感受一下清华和北大,以期待心灵得到一次小小的震撼!
刚到北京的当天下午,我们去了清华大学,顺便去看望了几个曾经来过我们单位实习的博士生。来到清华,感触挺多。看来,好大学是不需要管教学生的,学生会用自己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学校也会给学生这种权利。进到校园,由于学物流的但正刚博士去了别处,方启明和徐佳两位学计算机的博士生就成了导游。他们一处处、一点点地向我们介绍着清华。大多数的时间是我们用眼睛在看!用心在感受!显然,从范围来看,清华可比北大大多了!清华那静谧的校园!那绿绿的草地!那一栋栋建筑!那一池被垂柳包围着的朱自清笔下的荷塘!甚至是那一条条树木掩映下的小径……无不透出一股吸引人的魅力!能够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生活,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如果时光能倒退,我想进清华将会是我的一个梦,我会为之奋斗!
参观了清华大学之后,我们去转了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这里给我的印象就是大一点的电脑城。从中关村到北京理工的路上,我们经过了好几个研究所,也看到了路旁立的“赛迪计算机”字幕招牌,特亲切的,因为我就是其中的会员,这些年,应邀在其门下的期刊、中国CIO第一读本《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上发表过好几篇作品。以前觉得西安的研究所算多的了,到北京才发现,四处都是研究所。本来要去北大的,因为时间不够才没好好感受一回,只在校园几处急匆匆游览了一番。
后来两天,我们计划呆在宾馆,准备国家科技部信息化课题汇报答辩会事情。这是这次北京之行计划安排好的重要议程。后来得知情况有变,提前一天进行,原定汇报在晚上进行,现在改为白天。9月14日上午十点钟,我们按照预约时间准时到达会议室,面对十一位国家级专家听汇报,提问题,最后,我们顺利完成了课题汇报和答辩,在得到专家一致好评时,大家这才松了这口气。中午好好庆祝了一番后,同行的3人因为多次来过北京,下午就呆在宾馆休息,而我却在计划我的下一步行程。
来到北京,肯定要去天安门看看。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可见天安门也是中国的一种象征。脑海中仍记着从纪录中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时,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豪言壮语致词与那时天安门波澜壮阔的激动时刻。
如今终于如愿以偿,第三天清晨,我终于来到了以前只能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地方,实实在在的站在它的面前,站在世界最大的广场上,走在金水桥前,彻底地感受了一番。
城楼上挂着一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的巨幅画像。这时的他,看起来很年轻,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放佛在守望者楼下的行人。走上天安门城楼,左右都是一排排小古楼。真像一位位威武的士兵,守卫着这里。天安门城楼对面就是毛泽东纪念堂。大家排着长队,走进了纪念堂。门口有一座毛泽东头像石雕,很有精神,放佛回到了当年他带领红军厮杀战场的年纪,着实让人敬佩。今年是他老人家离开我们30的年头,在建国57周年的前夕,我们来瞻仰他老人家的遗容,内心由衷心的表达崇敬。如果没有他老人家,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可容纳一百万人集会,是全世界最大的广场之一。国庆节就要到了,天安门广场装扮得更加美丽,花坛摆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真是绚丽多彩,锦上添花。天安门广场是那么宽广、那么洁净、那么静穆与详和。此时的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十里长街建筑辉煌,令人目不暇接,天安门城楼是那样庄严宏伟,城楼正中端挂着的毛主席像和国徽是那样神圣,使人顿生敬仰之情。西面的人民大会堂、东面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楼顶上的红旗迎风招展。毛主席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显得壮严肃穆。由近及远看去,明清的故宫,旧中国的老城,建国初期的堂馆,七、八十年代的楼房,世纪之交的摩天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好像把近代中国史搬到了我们的面前。它们和天安门浑然一体构成一幅无比壮丽的图画,使人如临琼楼玉宇,不知天上还是人间。
人们来到这里要么是为了看升国旗,要么就是瞻仰毛泽东的遗容。我先是参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于1958年4月22日,它有40多米高,基座上有八幅浮雕,分别是:鸦片战争、金田起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敌后抗战、渡江战役。纪念碑碑身的一面镶刻着周恩来在奠基典礼上的致辞,碑身面向天安门的一面镶刻着毛主席亲手书写的碑文:3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30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从1840年至1949年,一百多年沧桑岁月,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为了让人民拥有自己的共和国,为了人民的幸福,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江山如此多娇”的新中国。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用那可贵的精神鼓舞着一代以一代的新人。
仰望着人民英雄纪念碑,我浮想联翩,“人生自古虽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数革命先辈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们是民族英雄,人民永远怀念你们。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努力学习和工作,让我们的祖国在我们手里变得更加兴旺发达、繁荣富强。接着,我去了毛主席纪念堂。毛主席纪念堂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它始建于1976年11月,1977年5月落成。毛主席纪念堂是党和国家最高纪念堂。在这宏伟的大厦里安放着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位最伟大的人物——毛主席。这里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甚至世界各国友好人士向往的地方。
2006年9月9日是毛主席离开我们30年的怀念日子,这次有幸瞻仰到毛主席遗容,他老人家躺在那里是那样的慈祥。他那布满皱纹沧桑的脸,不禁让人心痛。这位伟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付出了一切。那深深地纹痕,似乎有跳动的思想,在招呼着: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主席实在太累了,是该歇息了。曾有人问起对毛主席有什么感情,我们这代人肯定回答毛主席是最亲切的一个伟人。是的,毛主席最亲,这句歌词是我们大家的心声。他的功过早已有过论断,于我而言,他的性格魅力却是最吸引人的。
从纪念堂出来,我去探访了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宫殿——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宫。故宫建于明永乐15年(1417),3年后建成。1412年明代正式从南京迁都北京。至今,故宫已有600多年历史。故宫以其雄伟的古建筑艺术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宝藏,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
故宫坐落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它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8公里,皇家禁院部分约占三分之一。整个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展开,天安门为序幕,外朝三大殿形成高潮,景山为其终曲。整体建筑主从分明,跌宕起伏,前呼后应,左右对称,宏伟之极。仅在宫廷区范围,共有殿堂舍号称9999间半,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72万平方米。故宫的四周有坚固而高大的围墙,四个角分别在一座建造精美房顶是彩色琉璃瓦的角楼。故宫四个城门分别是:东面的“东华门”,西面的“西华门”,南面的“神武门”,和北面的“午门”。还有一条围绕整个故宫的护城河。
我是从午门进入的,首先是两扇大红门,门上有写有“午门”。石头座的铁制古炮。午门进去就是大殿。这是故宫最主要的建筑,分别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里是皇帝举行大典,召见群臣和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走在三大殿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太和殿。它是故宫的第一大殿。中间是汉白玉雕成的“双龙戏珠”,两边皆是白玉台阶。6根蟠龙金漆柱。中央为2米的地平台,上设明代金漆雕龙宝座,座后为髹金属风。整个大殿金壁辉煌,庄严华贵。明清两代曾有24个皇帝在此登极,宣布“即位诏书”接受群臣朝贺。
随后,我来到了内廷:分别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总称“三宫”其中以乾清宫最为盛名。乾清宫始建于1420年,为重檐庑殿顶,高24米,面阔9间,深1间。饰以沥粉点金,仅龙和玺彩画,是内廷的最高建筑。同时,乾清宫也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并在此处理朝政;皇帝驾崩,停灵柩于殿内。接着,我来到了东西天宫。这便是民间传说“三宫大院”,七十二妃嫔,粉黛三千的后宫院。西六宫之南有养心殿,其东暖阁是慈禧和慈安“垂帘听政”的地方。
故宫以完美的古建筑艺术,丰富的文化艺术藏品和厚重的人文精神内涵,成为我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这次探访故宫,使我更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宝库的了解,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等级关系,说明了等级就是封建社会权力的象征,也是维系皇权的基础。我们也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民族。
走完了故宫,回首凝望!明清二十四位君王已化作黄土,留下的就是这辉煌的建筑艺术和这里每一砖、每一瓦背后的故事罢了!对历史还有点兴趣的我突然之间有了一种冲动,回去一定得找些相关的书籍读一读,以便更详尽地了解故宫背后的那一段段历史!走出故宫,告别明、清两个皇家王朝的背影,而有一种凝重却在心头,挥之不去,许久,许久……
已是下午,我打出租车去了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原是清代皇家花园。颐和园是慈禧动用海军经费为自己建造的行宫,却还假借完成乾隆皇帝将天下名园汇集京城的遗愿。
颐和园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它吸收了全国著名的园林艺术,依山湖形势巧妙布置建筑,又以西山为景更使景更奇美秀丽。广阔的湖面上点缀着三个小岛,一道长堤又与十七孔桥相接,使全园各景浑然一体。宫廷以仁寿殿为中心,慈禧晚年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垂帘听政,从知春亭看万寿山,是以金黄色的佛香阁为中心,佛香阁的巍峨、排云殿雄伟、长廊瑰丽、谐趣园雅致,其中最精巧的要数清晏舫了,它是乾隆时期建造的,光绪时改建的洋式舫楼,舫长36米,船体全部用巨大的石块雕制而成。在十七孔桥东堤岸畔有一只铜牛,那是为镇压水患铸造的,牛背上镌有隶书“金牛铭”。据说是乾隆皇帝撰写的《金牛铬》。穿过几座古色古香的大殿,绕过几座千可百怪的假山,步入长廊。在浅蓝的昆明湖水面上,悠闲地荡着几叶扁舟,一股古老而又清新的气息在心头弥漫开来。万寿山高,昆明湖水秀,山依着水,水承载着山,山水相映,共长天一色,这里松柏苍翠,碧波荡漾,仿佛是传说中的仙居,陟步徜徉其中,不禁生出“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感慨。
随后我便来到了我紧圆明园遗址。踏上这片记载着耻辱的土地,一种沉重与责任爬上心头。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眀园”,“圆眀”为雍正法号。另一说是始建于康熙48年,经过150年的精雕细刻才陆续完成。它由圆明园、长春园、万寿园组成。鼎盛时期又称五园三山,熙春园位于长春园东南侧(今清华大学校园西部),建于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并入。春熙院,位于北京大学校园北部,原名淑春园,乾隆并入,故称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清漪园(现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和香山静宜园。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园之园”。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据说,圆明园之所以被誉为“万园之园”,是因为它汇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集当时江南主要名园的景貌特点,融东西方多种建筑风格,堪称中国园林艺术的顶峰之作。
除此之外,这座园林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三园组成,规模宏大,占地5200余亩,外围总长约10千米,三园呈倒“品”字形,带有命名的景观达100多处。
这是一座很大的皇家园林,这里有起伏的山丘,明镜似的湖泊、成片的树林。由玉泉山汇集成的福海湖,温柔、清澈、娴静。微风吹过,细浪跳跃、湖波涟涟。
这里不少景观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如方壶胜境、蓬岛瑶台、武陵春色等,还有模仿江南美景和国内各名园修建的许多“缩景”,如取自杭州的西湖十景、取自庐山的西峰秀色、取自海宁安澜园的四宜书屋等。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我来到西洋楼、观水法遗址。这里原是一组宫殿式建筑、极为精致美丽,可惜被八国联军抢掠园中珍宝,纵火焚烧一空,美丽的圆明园化为乌有,只剩下中华民族沉重的记忆。眼前的断壁残垣在述说着清政府的腐朽与罪孽,风中瑟瑟的衰草,警示着“落后就要挨打”的古训。这里是现代化都市最静谧的一隅,更是中华民族子孙万代难忘而又不能忘的一页。
长城,中华民族的标志,它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蜿蜒起伏的长城就像是准备腾飞的卧龙。当年,毛主席诗曰:“不到长城非好汉”。
第四天一早,我赶往广场一侧随团去了长城。那也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北京八达岭长城坐落在燕山山脉。九月的燕山松柏苍劲,青翠欲滴,这里奇峰竞涌,山峦流翠,莽莽苍苍,姿态万千。那迷人的风光真令人心驰神往,如痴如醉。
我们在车上看到那屹立在高山之巅,时隐时现的长城,犹如横卧在华夏大地上的巨龙,正昂首腾飞。“看!长城到了!”不知谁喊了一声,话音刚落,客车已停在长城脚下。一会儿,我便登上了长城。只见城墙平整宽阔,八匹马可以并行驰骋;每隔三五百米就有一座烽火台。城墙外侧有两米多高的垛口。我们踏着巨大的条石,一阶一阶地向上攀登。大家互相鼓励,你追我赶地登上了最高处。站在城楼上,居高临下,极目眺望,大好河山尽收眼底。群山苍翠,山峦叠起,层峰累累,长城在苍翠而险峻的山上,迤逦远去,一直伸向远方,与碧空相接,气势磅礴。在这万山丛中,只有这一道关隘可通塞外。过去听说“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今日亲临目睹,这里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条小河随着山势越过山岩,淙淙流过,水流清澈,水势徐缓,小河两旁树木茂盛,到处是竞相开放的鲜花和丛生的嫩草。
这就是长城啊,这就是我们华夏几千年的文化结晶,它就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巍峨的群山的山顶上,守护着中华大地,看着它的传人在这世界上繁荣的发展。它是一条腾飞的巨龙,就是在月球上也能见到它的身影。
望着这图画般的壮丽景色,我不禁想起了毛主席在《清平乐﹒六盘山》中曾写的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登上长城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我伫立在宽阔的城垣上,手抚摸着古老的长城,思绪在古老的岁月中飘荡。在这最长、最坚固、最浑厚的灰墙里,孕藏着什么呢?自秦始皇修建长城开始,它就成了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陡然间,我仿佛看到了烽火在熊熊燃起,仿佛听到了《义勇军进行曲》在奏响。我想起了镇守边关的戚继光,想起了同明兵在山海关决一死战的李自成。金戈铁马,往事如烟;中华民族的历史都清清楚楚地刻在每一块青砖里。数千年沧桑,唯有不变的是它对历史忠诚的守望。
站在长城上,四周是摩肩接踵的游人,远望,在阳光的照耀下,巍峨、蜿蜒的长城尽收眼底。突然,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介绍长城的文字一下子都蹦了出来,可是,面对这条“巨龙”,似乎才真正体会到了文字的抽象和苍白!似乎才真正体会到了那种“难以言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境界!似乎才真正体会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抚摸着那一条条厚重的城墙砖,耳边似乎响起了隆隆的炮声……
当巍峨的长城呈现在眼前的时候,一切都感到新鲜。早就对祖先缔造的奇迹――长城瞻望已久了,这回总算能亲眼目睹。也一定要爬上好汉坡,当回好汉了,站在巍严矗立的八达岭上,眺望长城内外,顿时肃然起敬,心胸开阔,除了感叹先人的鬼斧神工外,更重要的是对祖国增添了几份热爱。
在这里,我们深深地感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东方文明的辉煌成就。八达岭长城,真是气魄雄伟,壮观非凡!在此,我与长城合影留念呢!我想:世间事情,只有亲历亲为了,才能真正领略到它的内在的、真正的价值与魅力!
这次北京之行,让我亲临到清华大学、中关村电子街、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广场、华丽的天安门城楼、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伟人的遗容、金碧辉煌的故宫,奢侈华丽的颐和园和有首“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犹如巨龙般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处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处走走,可以换换环境,也换换心情,换一个地方,换一种方式,原本打不开的心结,在你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前人的智慧灵犀时,可能会豁然开朗,海阔天空。
北京的历史悠远流长,景色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7月16日晚,我带着几分眷恋,离开了北京。坐在列车上,向窗外望去,那片片景象,多么像北京的景色,一次又一次涌现在脑海中。这一切虽然离北京而去,但北京两个字,永远深烙在我的心里,渐渐成为一种永难抹去的情结。
(2006年9月20日)
作者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
作者简介:罗余作,男,汉族,1965年11月出生,江西吉安永和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网络与信息管理师,2019年中国优秀CIO获得者,高峰论坛特邀嘉宾,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著名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设备技术、企业管理、网络与信息技术。个人辞条列入大型文献《走进大家》、《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百度百科》、《世界名人录》等大型文献。2018年进入吉安县诗词学会理事会,担任学会理事和期刊《文山艺苑》编委,吉安市庐陵诗词学会会员,吉安市吉州区诗词楹联学会会员;2019年4月13日当选吉安县文学协会副主席,担任协会期刊《庐陵文苑》编委。2020年荣获中国乡村作家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