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尼?对数居然是『作弊』神器
[遇见数学创作小组] 作者: 心如止水
心如止水,Java程序员。善于把复杂的数学知识,简洁易懂地表达出来。
★提示: 如果文中数字/公式显示较大, 请点击右上角中"刷新"即可恢复正常. 加入 [创作小组] 请点击这里.
换个姿势学数学系列, 第 Meet00 篇
▌指数级增长
经济的高速增长
经常在新闻上看到这种说法,感觉就是快,但是和指数有什么关系呢?
在经济发展良好的时候,我国GDP平均涨10%左右。假设一开始的GDP是
,则第二年,就是
,第三年就是
。改革开放40周年,都这么增长的话,也就是
。
从指数增长看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明明也就是每年增长百分之
而已嘛,100 块过了一年才变成 110 块,好像也多买不了什么东西啊。一开始的确感觉速度一般,但是看起来很小的一个数,只要是以指数形式进行增长,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非常恐怖的。
可以对照函数图像看一下,在最初的时候就会给人“好像没有怎么增长”的错觉,因为图像非常的平缓。但是只要给短短的一段时间,整个函数图像的斜率就会疯狂的增加,以至于几乎垂直。
对于这种增长,我们俗人叫做“利滚利”或者“驴打滚”,经济学上叫做“复利效应”。
负增长
反过来,如果是负增长的话,从函数角度来看,也就是
。
是否能够进行指数爆炸性增长,关键性的因素是看底数
。这里我们可以用Geogebra做一个动图,展示一下。
从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如果负增长的话,那么很快这个值就逼近 0 了,经济就迅速萎缩。
数学不好的国王
还有一个经典的故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国王打算奖赏象棋的发明人。他对国王说:“请您在棋盘的第 1 个小格里,放 1 粒麦子,在第 2 个小格放 2 粒,以后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我想要这么多麦子”。
国王觉得这要求太容易满足了,就同意了。当人们开始计数时,才发现把所有麦粒全拿来,也满足不了要求。
总数
粒,举全国之力生产 500 年也无法办到的事情。
多啦A梦中的指数增长
动画片里也会拿这个作为题材,如果你看过哆啦A梦,大概会记得里面有个道具叫“倍增液”。
用上去之后,任何东西都会像细菌那样分裂,其实这也是指数增长。
大雄把倍增液滴到了栗子馒头上,后一个没吃完,回到家一看,满屋子都是这东西了。
▌对数是啥意思
对数是一种什么运算?
对数运算就是已知底数和幂数[1],计算指数;所以,对数和指数说的是一回事。
用幂运算表示就是这样:
,这也被称作“对数恒等式”。
可以看到,它的表示方法是
,其中的
代表的就是对数运算(或者说对数函数),之所以用
是因为他的英文名叫做对数
。
指的是底数,在对数函数里,这是一个常数;
就是幂数,在对数函数中也叫做“真数”,是这个函数的参数。
为什么对数难理解?
对数在这里面是最特别的:从幂运算上的角度,对数函数的参数是幂运算的输出值。
刚刚谈到的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分别是
和
,他们的参数和幂运算是一致的,所以怎么用怎么顺;而现在完全反过来了,所以怎么用怎么不顺。
对数 ― 一个让许多学生闻名丧胆的词。- 《普林斯顿微积分》
为什么 log() 是求指数的?
log 的参数是真数,这个好理解的,之所以它看着难懂,就是因为它和幂运算是反着的。
那么,log 函数的输出值到底是指数还是底数呢?
一定是指数。
因为求底数,不需要用这种特殊形式。比如,求以
为指数的
的底数,其实就是对
开方,而这个动作恰好就是幂运算本身 :
=
。
所以用不着这么麻烦,这种特殊形式一定是给求指数准备的咯。
梳理一下乱乱的名字
名字实在是太乱了,梳理一下非常有必要。以这个代数式为例 :
➣ 代数名称
c → 幂数&真数
a → 底数
b → 对数&指数&几次
➣ 运算名称
已知
&
求
→ a 的 b 次幂(方)
已知
&
求
→ 以 a 为底的 c 的对数
已知
&
求
→ 开 b 次方& a 的
次方(幂)
为什么对数不直接叫做指数?
这就和对数的实际应用有关了,下面马上我们就会谈到。
▌对数运算的规则
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制定兼容的运算规则。
对数运算(求指数)是幂运算的逆运算,之前我们已经谈过幂运算的规则了,那么这个也就非常简单了。
指数加法对应幂乘法,指数减法对应幂减法,指数乘法对应幂的幂,所以:
为了运算的方便,往往会使用以
为底的对数,所以
可以简写为
或者
,称为“常用对数”。
▌了不起的对数
对数是怎么来的?
其实“对数”这个概念比“指数”出来的还要早呢。
➣指数的发明有什么用处呢?
充其量就是少写一些数值,最极致的用处无非就是科学计数法了,那要少写多少
啊,真是太棒了。但对数更伟大,他的作用是把乘法运算变成加法。
➣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仔细的看一下对数的运算规则,你就会懂了:化乘除为加减,化乘方开方为乘除,将高级运算降为次级运算。
最早使用这种方法来简化运算的是天文学家,因为要研究星体的运行轨道,需要进行大量的乘法计算,自从有了对数,大大提高了计算的效率。
对数用缩短计算时间在实效上让天文学家的寿命延长了许多倍。 - 法国大数学家拉普拉斯
乘法和加法之间的桥梁
可以说对数是连接乘法和加法的桥梁。
如果说“幂”是倍增液,那么“对数”就是缩小灯了。
神器对数表
➣用对数来简化计算,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具体的来说,人们是通过查对数表[2]实现的,就拿计算
来举例子吧。
根据对数的运算法则,我们可以知道:
只要得知对数
的具体值
,然后再从表中查出与他一一对应的真数 ,那么真数
也就是
的计算结果了。
➣那怎么知道L?
和
都可以在对数表中查得到,查出来之后,只要做简单的加法,
就获得了。
➣那怎么找到真数
?
还是通过对数表,知道对数之后,反过来自然就能查到,就像查字典一样。
具体操作
从查找资料来看,我国最后一本对数表是1977年出的,后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也就没人用这个玩意儿了。
不过只用文字来描述,还是有点抽象,刚好我这里有一本对数表,那我们就实际的操作一下试试看。过一把瘾。
步骤1:查
和
的值,计算对数
对数表非常厚,一直可以查到五位数的真数,我们要计算的乘数还有三位,其实在前几页就可以找到。
果不其然啊,分别在第一页和第二页,就找到了。
➣
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对数表用的是“常用对数”,只有在遇到10的乘积时,对数才整数,而其它情况大多都是小数。
比如
,
,
,
。
既然整数部分一下子就看出来了,所以对数表上就没有写,写上去的六位只是小数部分,在这里称作"尾数",前面那个整数叫"指标"。
所以我们就能够得知 155 的对数是 2.19032,264的对数是
。
那么
步骤2:通过
查到真数
,计算出结果
➣那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查到这个对数的真数呢?
我们可以看到,其整数为 4,那么对应的
,一定是
到
之间的某个数,知道了之后,我们就开始迅速的翻这个表格,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表格突然有了变化。
➣怎么从六位变成了四位?
因为真数到4位后,其尾数的前两位,相同的就非常多了 ,直接把前两位写在最前面,这样后面就可以省略了 ,就如同我们刚才省略了整数部分(指标)一样。
知道这一点之后,我们就要先找到前两位
,往后飞快的翻,发现在第67页出现了
。
那么在慢慢的往后翻一下,看一看我们所需的
在哪里。
这样我们也就得到了,其真数是
。计算完毕。
用现代的计算器进行验证[3]
现在用计算器来验证下。
完全正确。
对数的名字
这样的话你就理解为什么叫做"对数"了吧,哈哈哈,本来就是一对儿一对儿来用的,想不这么叫也难呢。
▌工程师的象征
对数表的故事
第一张对数表是英国人皮纳尔搞出来的,当时他出了一本书叫做《奇妙的对数表的描述》,从那之后对数表就开始大受欢迎了,尤其是在天文学家圈里。因为,只要手里有一张对数表,就可以以极快的速度进行各种运算。
17 世纪初,开普勒用这个神器计算了火星的轨道。没有对数的帮助,他也许就永远无法发现 “开普勒定律”——行星运动三定律,开普勒定律又为牛顿的物理学发现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如果没有对数的话,现代科学还会晚诞生很多年。
对数的发明犹如黑夜一道闪电划破长空,没有任何预兆。它未曾借助其他已知的智慧结晶,也未沿袭现存的数学理念,那么突然、孤立而又出乎人们意料地出现了。- 莫尔顿
对数尺传奇
对数表运算,是可以非常精确的,但是不得不翻来翻去。
在很多领域,并不需要用到这么高的精度,只需要 2 到 3 位就可以了。
所以人们发明了对数尺,两个尺子之间的滑动代表加减,这样的话连查表都不需要了,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读数。
在战场上,对数尺是炮兵们可靠的战友。
NASA用它来把人送上月球。
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使用对数尺是必备的技能,也是工程师的象征。
曾几何时,工程师们视数尺为传家宝,在自己儿女上大学的时候是要郑重其事地传给他们的。
对数,其实就是信息时代来临之前计算器,它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学发明几乎都是为了简化运算,都是为了偷懒。令你昏昏欲睡符号,数学家和工程师们却深爱着她。在不懂的时候,却强制用就只能是东施效颦了。
对数尺远离我们已经有几十年了,如果你很想领略一下对数尺的魅力,那么可以看一下这个视频。(b站:av3686155)
▌作弊用具
现如今,对数尺以这样的方式又回到我们身边,喔~,这真是一种讽刺。
▌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2014年的时候有个很火的节目,叫《最强大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
其中有个人获得了非常多的关注,是一位智障人士,但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或估算一些幂运算,一度被认为是一个数学天才。
我相信,如果你理解对数表的强大之处,你也就不会过于惊讶了;只要背过了对数表中的一些内容,然后再加上一些练习,快速的计算幂和对数并不是什么非常神奇的事情。他的水平比起我们正常人来,确实是高多了,但是数学天才这种说法实在是过誉了,就是在速算界里,比他水平高的人大有人在。[4]
最重要的是,速算并不等于数学。人工快速计算大数,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了。计算机的出现,彻底把人们从繁琐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倒退回去呢?
▌计算任意的值对数
你是不是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劲呢?对数是一种运算,说了半天,居然没说怎么算。
其实我也没有觉得有什么违和的,越高级的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用的也就越少。普通人生活中的计算,基本是加法和减法;如果你开小卖部的话,最多加上一点乘法和除法,用到幂和对数的时候几乎是没有的。
请问,有谁想知道
是多少呢?
但计算指数在科学和工程中,是常用的。
在工程师的眼中算
,就如同你计算
一样简单。
你也想有这种能力吗?^_^
▌镭的半衰期
就拿物理上计算元素半衰期来举例子吧:
镭每年蜕变
,那么镭元素半衰期是多长时间?[4]
设半衰期为
年,则:
。
求
其实就是求
的对数,不过这个对数的底是
。并没有人能够直接告诉我们这个运算的答案,那么究竟该怎么样做呢?
▌被遗忘的计算规则
探索未知事物往往要从已知中寻找线索,要掌握对数的运算规律先看一下,乘法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请问有没有人能够直接告诉我
是多少?
如果你没有学过速算技巧,那就只能乖乖的在纸上算一下:
仔细的思考一下,你会发现其本质就是把任何数之间的乘法,变成
之间的乘法。
➣为什么要变成
呢?
因为 0 到 9,我们已经计算过一次了,并且还做了一个叫做“九九乘法表”的东西,并且已经烂熟于心。
➣由此可得到什么启发呢?
乘法的运算,就是把一切都变成“乘法表”;那么,对数的计算,也就是把一切都变成“对数表”。
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乘法表”是
,而对数表是以
为底;乘法表可以直接背下来,对数表太长,我们只能查。
所以,只要把任何的对数变成
形式,那么计算也就完成了,剩下的工作就是查表和四则运算了。
▌从除法看对数
之前说函数的时候我们谈到过,之所以出现函数的这种写法,主要就是因为符号不够用了。
对数
之所以让人看了容易犯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最常见的加减乘除,用的都是符号,而对数运算用的是文字。
乘法和幂对应,除法和对数对应,要从除法运算找灵感,为了易于发现规律,我们让除法也采用函数形式。
商的英文是
,那么就像对数一样,我们也取前三个字母。
现在有等式
,假设其中的
我们是不知道的,设其为
,我们需要用商函数来求。
那么
,也可以写成
,也可以读作:求以
为底的
的商。
现在为了模拟对数的情况,就假装我们并不知道
的计算技巧,我们需要把右边的式子凑成一个以
为底的商的形式,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查“商数表”来计算了。
那么,很自然的,
。
就这么简单计算已经完成了,没错就是这么简单。
同理,对数也是这样,把上面所有“商”换成“对数”,就是计算对数的方法。
▌证明换底公式
那好,现在我们就把刚刚,已经掌握的方法,用数学语言证明一下。
之前谈过,对数恒等式
,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高高在上的这个指数
拿到地下来,表示成
的形式。
然后,我们还清楚,对数有个神奇的能力,就是“运算降级”,所以说真数的幂运算就是对数的乘法运算
。
那么,在恒等式两边都使用
函数,则
,因为对数的“运算降级”,所以
这个高高在上的指数咔嚓一下就掉地下了,变成乘法运算了。
那么就是:
,也就是
。
这也就是所谓的“换底公式”,用符号形式来表示,其实就是:
。可以说,换底公式是对数运算的基础。
▌计算镭的半衰期
现在我们已知等式,
:这是幂的形式。
对数形式是
,叫做:以
为底的
的对数。
然后就是,
。
到此为止,计算就完成了,剩下的工作就是查表了。
如果你绕不过弯儿来,那你就把
还原成符号的形式,计算完成之后再还原回来。
求
,那么
,既然是以
为底,那么就可以简写成
,故
。
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除法运算规则,只不过换成函数形式之后,一时间绕不过弯来,时间长了是一样的。
▌两个推论
这是我从王后雄的教辅上抄的,看着是不是很吓人呐,哎呦呦,看着就头晕。
其实简单的很:
其实就是
=
其实就是
▌e的故事
经常见到的
是什么意思呢?这叫做“自然对数”,也就是以
为底的对数。
为什么单单是
能够得到如此的赞誉,配得上“自然”二字?
因为,
和数学中的很多现象有神秘的关系。
不过说简单也简单,其实
的诞生,源于“利滚利”问题的研究,之前我们刚刚说过。
估计大家早就接触过
了,不过也许你并不懂这是什么意思,这也不奇怪。
e 的这个定义,通常都放在大部头的分析教科书的最开始处,这是模仿法国的教法,而丝毫不讲它的来由,这样就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能促进理解的部分,即不解释为什么恰好用这样特别的极限做底...这种不问究竟的态度是可鄙的实用主义,它藐视任何一种比较高级的教学原则,对它必须严厉谴责。 - 克莱因 《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5]
注释
[1] 幂运算的结果都叫做幂数,但涉及到对数的时候,可能会叫做真数。
[2] 其实最初的两种对数表都不是十进制的,他们的底数都是
极其小,分别是
和
。这么做,自然是为了让变化速度尽可能小,以便于计算。
[3] 更多数的情况并不是恰好能够查得到,而是落在两个数之间,如果要求精度比较高的话,根据差再查一下表就行了。
[4] 题目来自《数理化自学丛书》,这一套书是十年动乱之后,高考恢复时,提供给给考生的自学书籍。可以说是一代考生的集体记忆。
[5] 菲利克斯 · 克莱因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学派——哥廷根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一位教育家,是现代国际数学教育的奠基人。
参考资料
《e的故事》
《图解数学学习法》(“乘法和加法之间的桥梁”相关图片)
《数学史》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437910 @Tarie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097157 @马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