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传》:待张郃老匹夫过来,我撞死他!
这是《真·三国志》第 222 篇文章
今天来讲 马谡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襄子的错别字有点频繁,大家见谅。今天开始,又要来一波蜀汉的人物咯,诸葛亮在七月份压轴出场,姜维、刘禅的话,不在这个阶段的蜀汉人物中。
马谡,字幼常,今湖北人,马良的弟弟。
马谡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随刘备进入蜀地,先后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
马谡才气过人,喜好谈论军事谋略,深得诸葛亮的器重。刘备在临终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人啊,言语浮夸,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他多加考察呀!
不知什么原因,有可能是诸葛亮在马谡身上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当然不是夸夸其谈的影子,而是那种年轻时候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所流露出来的气息,跟自己当年在南阳时候的自己很是相像,但也仅仅只是表面上有些相像而已。
诸葛亮跟随着自己内心的判断,让马谡担任参军,时常与他一起谈论军事谋略,有时甚至是从白天聊到黑夜。
225年,诸葛亮率军讨伐雍闿,马谡送行数十里,诸葛亮说:虽然我们一起谋划此事多年了,但在临走之时,还想再听听你的意见。
马谡说道:南中凭借着地形险要和路途遥远,而且叛乱不服已经很长时间了。即使我们今天将其击溃,明天他们还是会反叛。目前您正准备集中全国的力量北伐,以对付曹贼。叛军知道国家内部空虚,力量都在北方边境线上,这也会加速他们的反叛。但是若是将他们全剁了以防后患,也不是仁厚者能做出来的事,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用兵作战的原则,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最主要的不是要击败他们,而是要收服他们的内心,还望您多多加油呀!
诸葛亮深以为然,不久之后雍闿死了,诸葛亮赦免了孟获(三国志中没孟获),恩威并施,使得南中的人心归附,在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南方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骚乱。
228年,诸葛亮兵出祁山进行北伐,命赵云和邓芝作为疑军,占据箕谷,自己则亲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当时的人都认为应该以魏延或吴懿这样的沙场老将作先锋,而诸葛亮此次,力排众议,特意提拔了马谡,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
曹叡在得知蜀军要来揍自己后,派大将张郃督各路军马在街亭抵挡马谡。由于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放弃水源将部队驻扎宰了南山上,部队分置调度也产生了混乱。马谡的先锋王平多次劝诫马谡,马谡均不采纳其建议。
马谡仰仗南山的地势,不在山下据守城邑,而是躲在山上。马谡的想法挺好:要是张郃来了,我站在山上看得远,能够及时发现,然后我军就可以充分将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杀他个措手不及。
可是,张郃却不这么想,他截断了马谡的水源,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能一天不喝水。马谡的军队由于缺少水源,士气低沉,战力也相应减弱。张郃见状,发动了进攻,大败马谡,马谡的士兵四散逃离。
由于马谡的失败,街亭落入了张郃手中,诸葛亮进军没有了落脚点,只得俘获了西县的一千多民百姓回到了汉中。
关于马谡的下场,陈寿在《三国志》不同人物列传中有些小矛盾。在《向朗传》中,马谡在兵败后逃到了向朗处,向朗知情不报,被诸葛免去了官职。
在《马良传》中,马谡在狱中病故。
在《诸葛亮传》中,诸葛亮下令斩了马谡。
襄子这里就采取《诸葛亮传》中的说法,因为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不管哪一说,马谡的下场都是确定的,街亭之战后,连同与马谡一起在街亭作战的张休、李盛等,都身首异处。马谡死后,诸葛亮亲自为其吊丧,为他痛哭流涕,这也就是“挥泪斩马谡”的由来。
马谡死时年仅39岁。
有人说,马谡的街亭之败,诸葛亮要负很大的责任,襄子在写马谡之前,也曾试着体会当时诸葛亮的心情,也许在诸葛亮与马谡之间,是一种惺惺相惜吧,更有可能,马谡指点江山时的神态,让诸葛亮想起了当年的自己,如此,才会被情怀蒙蔽了双眼吧。
马谡死后,诸葛亮痛哭,或许是在事后醒悟,意识到自己才是害死马谡的主要原因后,为其哀悼吧,更有可能,是一个对于知己的缅怀吧。毕竟,诸葛亮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而理想越是坚定,就越是容易落入到理想主义的陷阱。
END
对于马谡,您还有什么看法与想说的呢
欢迎在底部留言留下您的想法
让我们一起编撰这部《真·三国志》
下期:刘琰
精彩回顾
▲【马良】传
▲【庞统】传
▲【赵云】传
▲【马超】传
▲【刘封】传
▲【霍峻】传
▲【伊籍】传
▲【刘巴】传
▲【彭羕】传
▲【秦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