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观影 |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纪录片展映

时间:2021年10月25日19:00-21:00

地点:中央民族大学文华西楼一层报告厅

主持人:中央民族大学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 朱靖江教授


长期以来,中央民族大学师生虽有电影创作之爱好与传统,唯匮乏电影教学之环境与资源,与影像相关的学科专业大都较为边缘,因而在影视领域较少人才与成果的产出,虽偶有佳作,亦不成体系,其实与中国民族影视事业的整体需求相去甚远。近几年来,由于相关教学机构的积极努力与学术组织的鼓励倡导,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在影视——特别是纪录片创作领域——有了长足进步,从本科生到研究生,逐渐形成了以民族文化题材为主的影像创作之潮流,并在国内外影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21年,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创研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作品征集活动”中,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共有六部作品入围,并有部分影片获二、三等奖。

为展示这些优秀学生作品,活动组委会将于2021年10月25日19:00-21:00在中央民族大学文华西楼一层报告厅举行展映交流会,放映以下入围作品,并邀请部分作者到场交流,欢迎校内外师生校友亲临观影,共话影视艺术与民族文化之未来。


《古乐、快手与传承》

导演:王棋琦

作品简介:

北京智化寺京音乐属于大明宫乐,传承近600年,和开封大相国寺音乐、福建南音一样,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音乐,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智化寺京音乐在传承上采用了口传心授的方式,不随意增删变易,注重保护继承,忠实地再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风貌,将具有特色的乐器、曲牌和词牌完整地保留至今。

胡庆学老师是智化寺音乐第27代传承人,1991年从河北屈家营来到智化寺向第25、26代传承人学习智化寺京音乐。智化寺音乐现在不仅是每天在寺庙里演出,也走进了中小学校园、走出了国门,包括胡老师在内的这些非遗传承人,带着热爱和坚持守护着这个延续了500多年的传统文化。

影片以胡老师口述的方式着重展现了智化寺京音乐的历史和现状,并体现了新时代传承人用新兴媒体快手推广智化寺京音乐文化,记录了一个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和一种古乐在新时代的传播。

导演简介:

王棋琦,23岁,研究生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视听传播专业。读研期间导演和拍摄了四部纪录片作品,分别是《古乐、快手与传承》、《开州汉绣》、《老炮儿健身房》、《史上最强高中生乐队》,其中《史上最强高中生乐队》被北京青年报、北京头条、青流视频等播出,微博播放量6.8万次,话题词阅读量175.6万次。曾获得未来创新计划首届融媒体大赛三等奖、全国高校大学生走进开平微拍大赛最佳创意奖、二等奖。


《刀尖上的传承》

导演:达哇才仁

作品简介:

本短片以玉树安冲藏刀为例,以制作安冲藏刀为主要拍摄主体,将当地特有的风光地貌,民俗文化的呈现为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普加及他的师徒作为拍摄对象,在记录详细的安冲藏刀制作流程背后展现的是其手艺人精湛的技艺以及他们对于手艺的敬重与恪守。同时也讲述了安冲藏刀技艺深厚的历史记忆,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困境及现状,为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导演简介:

来自青海玉树,现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热衷于影像创作。


《巴代雄》

导演:杨烨华

作品简介:

巴代是古代苗族祭祀仪式、习俗仪式、各种社会活动仪式这三大仪式的主持者,更是苗族主流文化的传承者。在民族文化逐渐式微的今天,在湘西的大山深处,一位已经古稀之年的苗族巴代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民族文化的坚守……

导演简介:

杨烨华:中央民族大学2018级本科生


《老汉过年》

导演:李宛伶

影片简介:

本片讲述兰州老汉苗青山过年的趣事,苗青山,土生土长的兰州人,他和家人自小年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菜场买菜、张罗吃食、洒扫除尘,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伴着新年一步步临近,老汉的面孔也愈发清晰起来,他时而纯真如同孩童,不忍驱逐门口的流浪猫,便自觉地喂养起来;时而脾气火爆令家人畏惧,和生活多年的老伴吵架不能居于下风,一步不让;时而对生活充满热情,拿起散落一地的迎春花摆拼出“春节”二字;时而却发表失落消极的感叹:“人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他多面而复杂,充满了神秘感,但是七十余年保持不表的,是他对家庭的责任感,是他无论风吹雨打都能承担生活重量的勇气。影片的最后,老汉喝醉了酒,终于放下了一切拘谨与防备,对孩子和妻子宣泄了心中的感情……

导演简介:

1999年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202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专业。


《家住漓江边》

导演:龙东东,秦晓颖,张梓溱

影片简介:

影片通过记录家住漓江边的农民摄影师杨小林带领摄影团在漓江边进行采风的过程,讲述了杨小林如何走上摄影道路、建立为摄影人服务的“摄影人之家”家庭旅馆、组织影友进行采风拍摄,并由此改变一家人生活的故事。影片展示了杨小林热爱家乡、热爱漓江的情怀,同时展现了漓江沿岸的秀美风光。

导演简介:

龙东东,秦晓颖张梓溱,现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2020级本科生。


《德都蒙古祝赞词》

导演:杨门措

影片简介:

德都蒙古祝赞词是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蒙古人世代沿袭运用于生产生活、节日礼仪中的口头文学,主要吟诵场域为德都蒙古的三大人生礼仪:洗礼、剪胎发礼和婚礼。

本片呈现出德都蒙古祝赞词的传承和发展受到漫长迁徙生活的影响,直至今日体现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本片中的“巴彦松”祝赞词是三大人生礼仪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其之后吟诵的与各个仪式相关的洗礼祝赞词、剪胎发礼祝赞词以及婚礼祝赞词等各有特色,其基调或欢快愉悦、或悲伤哀痛,引导和促进着不同仪式的进行。

德都蒙古祝赞词蕴含着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游牧生态观的表达、道德规范的传递以及对“人”本身的重视等文化内涵,也承载着仪式习俗的传承以及丰富多元的民间信仰等历史记忆。德都蒙古祝赞词以其生动独特的形态和丰富深刻的内涵,在德都蒙古人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导演简介:

杨门措,女,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人,1996年7月生。2014年—2018年就读于青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8年—2021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专业。现就职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内蒙古分公司)。日常爱好是拍照、摄影、舞蹈、烹饪与写作。


(0)

相关推荐

  • 中央民族大学赋

    中央民族大学赋 中央民族大学 昨天 中央民族大学者,各族儿女之最高学府也.教维邦本,学壮吾华.广袤九州,几多"民大"?域地诸庠竞缤纷,"中央民大"誉天涯:开千百 ...

  • 353王帅杰:大学生观影能学到什么

    关键词:大学生:观影:学习目标(知识学习:语言学习:社会学习:自我认知) 摘   要:大学生观看电影能学到很多东西.首先,观影中见识到丰富多彩的内容能促进知识学习:其次,观看外语片能实现寓教于乐的沉浸 ...

  • 央视教育纪录片:关于孩子,这部纪录片拍的太真实了!(附观影方式)

    与教育相关的讨论中,"鸡娃"."内卷"成了近年来最触动家长神经的两个关键词,无不引发着家长的焦虑. 每位家长都"打鸡血"似的迫不及待地希望孩 ...

  • 观“影”学“史” 穿透历史表象

    来源:文汇报2021-05-01 09:59 X 作者:冯 立 1988年,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发表论文<书写史学与影视史学>,提出了一个史学理论新概念"Historiopho ...

  • 距离市区1h,民国风物、复古戏台、观影学史……这个“沉浸式“茶楼你不来坐坐?

    ★",就更容易找到我们啦! 新场古镇 The Town of Xin Chang 茶 楼 明天就是五一小长假啦! 如果你还没制定好出游计划 也不想临时去市区景点"人挤人" ...

  • 学观影---视听基础:角度

    角度又称之为视点.摄影角度决定了拍摄距离关系,方向关系和高度关系,这是角度自身的三位一体关系构成. 距离关系是指画面透视关系,即摄影机与拍摄主体的距离,在画面透视上形成的是:距离越近,画面透视越大:距 ...

  • 学观影---视听基础:景别

    景别是指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范围.景别是一种最重要.最外在的视觉语言形式.当我们看到银幕上任何一个镜头画面时,最先识别.感受到的就是景别,辨别这是一个多大范围的画面. 景别的划分基本上是约定俗 ...

  • 学观影---视听基础:镜头的运动

    镜头的运动 一.镜头:镜头指摄像机开停一次对被摄对象的连续记录,或者在剪辑上将一次拍摄的连续画面分剪成两个以上的片段,每一份剪断成为一个镜头.镜头是电影构成的基本单位.真正确定将镜头作为电影基本组成单 ...

  • 学观影---视听基础:声音

    "电影的声音--不仅加强,而且数倍地放大影像的效果."-黑泽明 电影的声音由人声.音响.音乐三部分构成.这些声音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任何方式组合使用.很多情况下,声音来自于形象,与 ...

  • 学观影---视听基础:色彩

    色彩 人生活的世界是彩色的,色彩的物理属性是进行物象区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人的生命初始阶段,色彩就成了认识世界的最有效途径: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只对物象的色彩有所反应,只有长大后才会渐渐产生对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