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徐军作品 | 黄土岭81号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黄土岭81号,是好友盛忠民在家乡上官黄土岭村的住址。说是住址,只能说是曾经的住址。盛忠民说自己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已有十多年,如今,站在81号门前,我看到的是门楣上方裸露的石块、剥落的白石灰墙片。长年空置,年久失修,81号在风雨的侵蚀下日益颓败。我想拍一张照片,被主人友好地阻止了。“这么破,有什么好拍的。”听得出来,那是满心的伤感。
“忠民兄,你这房子也该翻建一下了,都成危房了。”我看忠民从他家敞开的破门进出,有点担心地提着建议。
“不建!”忠民回答得很干脆。
我沿着老房子东面的小径往屋后探看,发现81号虽然屋前的空间不大,但屋后是茶园和竹林,如要建造新房子,完全可以向后面要空间。况且,原先和忠民共居老屋的哥哥一家,已经在村里另一处地方新建了房子。忠民虽然在富阳城里安了家,可户口还在村里,他是完全有资格申请建造新房子的。
刚才我们在忠民兄的陪同下,已参观了黄土岭村,觉得黄土岭村景观元素很多,在这样的地方拥有一间房会是很多城里人的梦想。
黄土岭村自然景色优美,一条溪涧沿山路穿村而下,涧里山水清澈,菖蒲满溪,长于石间。山涧两边野花、草木自然生长,有闲适之意。村中央的一棵红豆杉,枝繁叶茂,主干粗大,古老苍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最让人惊叹的还是漫山遍野的毛竹。黄土岭土质好,土层深,很适合毛竹生长。我们一路走,一路惊叹。漫山毛竹,遍地毛笋。
黄土岭村居住着上百户人家,房舍依山而建,绿树翠竹掩映,颇有诗情画意。村民养蜂,挖笋,晒笋干,扎扫把,自得其乐。鸭子在溪涧里玩耍觅食,鸡群在竹林间躲雨,黄狗看到陌生人来警觉地叫几声。这一切不由得让人想起《桃花源记》中的诗句。
在黄土岭村,你还能看到很多时代的印记,你能经由那些岁月的痕迹回想当年的场景。村子尽头有座石桥,是由几块青石板铺成的。一块青石板的侧面写着“报恩桥”三字,风雨侵蚀,字迹已经模糊。据说此桥修建于清朝年间,村民经过此桥走向外界,客商则通过此桥进入村内。如果你蹲下来仔细聆听,或许还能听到踏踏的脚步声。村里很多老房子,白色的石灰墙上刷着红色标语,“苦干实干确保钢粮双丰收”“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功”“跃进跃进再跃进”“毛主席万岁”“解放台湾是我国的内政”等,那些标语隐隐告诉我们这个世外桃源对外部世界作出的反应。黄土岭村还有许多废弃的枯水池,据说是当年造纸时用来浸料的,现在没人做纸了,这些水池就失去了它的功能,藤蔓覆盖,青苔满布。
黄土岭村有故事,有传说。据说清代“直隶第一清官”盛鸿路径黄土岭,在一凉亭内休息时写下“怀海波涛牢把舵,心田禾稼莫伤根”的诗句。黄土岭山道上有一处地方名叫“桃源坞”,村人说可能跟陶渊明有关。而竹林深处有一处仙人洞,村民说至今无人敢深入。
黄土岭村确实是个宜居宜游的好去处。忠民兄说自己不愿回到自己家乡建房,应该有他的苦衷。
常年在外奔波,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衣锦还乡的。忠民兄在城里安家落户后,估计没有更多财力再到家乡来修建房屋,他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老屋日益破败,更何况,他看到村里有人即使翻建了房屋,最后也是在城里安家不归,觉得造与不造,其实没什么两样。
一件事情,在现实的困境和理想的消沉双重打击下,是很易破产的。黄土岭81号的困境与黄土岭村的问题可相提并论。
黄土岭村旅游资源丰富,可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里有钱的能人也少,乡里要建设的村庄也多,村民美丽乡村建设意识也不到位,所以,走进黄土岭村,我们发现村庄不够整洁,溪涧上方的枯枝败竹堆放凌乱,村内残垣断壁没有及时处理,呈现衰败之相,竹林也久无人料理,毛竹斜插横躺,很不美观,山路用水泥浇注,与周围环境并不协调。总之,黄土岭村是一种太过自然的存在,需要有人像文村、像东梓关或像大章村那样地去经营一下,把黄土岭村的美真正显现出来。
自然,我也希望忠民兄能将黄土岭81号的重建放进自己家庭的规划中来。落叶归根,故土是我们永远的家。
我期待着黄土岭81号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也期待着黄土岭村成为真正的美丽乡村。
作者简介:徐军,男,70后,浙江富阳人,中学语文教师,现挂职于富阳区宣传部。业余以阅读、写作为乐,富阳区作协会员,曾任杭州语文课代表“教师文苑”组稿编辑。作品散见于《联谊报》《钱江晚报》《富阳日报》《富春江》等报刊。在富阳区各类征文大赛中多次荣获一等奖。曾策划创办银湖街道石墓村乡村图书馆,受到《钱江晚报》持续关注,曾获富阳区最美教师提名奖、富阳区教育宣传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热爱生活,关注底层,文风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