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是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6岁时跟着父亲读四书五经,后来又学绘画)。出生在屺亭桥镇的一个平民家庭的徐悲鸿,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徐悲鸿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每日午饭后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10岁时,已能帮父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 还能为乡里人写“时和世泰,人寿年丰”等春联。徐悲鸿非常擅于画马,他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至于画马蹄,他说'马蹄比女人的高跟鞋还难画。'因为马蹄是力量与重心的集结所在,是动静灵活的关键;拂动的马鬃和马尾,是表现马刚柔相济的魅力所在。学画者最好以造化为师,故写马必以马为师,画鸡即以鸡为师。动物画写意极难,因须具动物全形于胸中,而写时,须忘去一切笔墨,唯思体物之情。观察大自然时,起首必捉住一印象。此印象维何?即繁密之树荫下,野花一色,瓣苞参差,其最娇艳之枝衬以最浓树影,于是全面醒目,自成佳构。静物,法文为死的自然。吾人视之,觉其不厌,至令尊承其风,唯减少数量而已。东方人不取此,亦东西绘画区别之一端也。欧人好肉食,故对此景多兴味,东方人爱自然,必写有兔爰爰,或山梁之雉。但今日作家,亦盲从欧风矣。凡美之所以感动人心者,决不能离乎人之意想。意深者动深人,意浅者动浅人。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