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尔-佛窟线描稿

克孜尔石窟大约始于公元3世纪,至公元8-9世纪停止开凿,历经自然和人为破坏,完整的泥塑和彩绘今日已几乎不存。

“克孜尔”在当地语言是“红色”的意思,大概是因为石窟所在的断崖的对面山峦——却勒塔格山的土色赭红的原因,在朝晖夕阳的映衬下会呈现犹如胭脂的颜色。

石窟雕塑和壁画早期受犍陀罗造型艺术影响较大,中期则逐渐呈现龟兹文化的特征。到了公元6-7世纪繁盛期,壁画上的人物形态已完全龟兹化:面部更为丰圆,鼻梁挺直,与嘴唇靠近。人体造型曲线即“三屈法式”增强,这可能受印度笈多佛教美术的影响。人物服饰更加华丽,衣物有轻柔透明。

今天随手发一则克孜尔石窟的壁画线描稿,纪念一下那些湮灭在时间中的美。

李可染画院艺术研究中心

李可染画院是经文化部管理部门及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登记备案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
李可染画院艺术研究中心发扬李可染先生立足民族传统吸收外来艺术精华的既有精神,并在当下中国推进全球化,一带一路进程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紧跟时代审美与艺术环流互动的新趋势,关注东西方艺术的学术研究及艺术人才的培养,以研究课题的方式带动艺术研究、教学与创作实践。着眼于汉文化圈以及世界范围内,美术文化的包容并蓄的研修、交流、互动与学习。
在教学理念上,以开放的姿态拓展多样化的教育资源,重视追踪国际前沿的美术表现形态及新技法新材料的成果,丰富与充实国内美术表现形式及其教育的短板与不足。着力打造有全球视野的学术性艺术研究机构并为学员营造多样自由的教育环境、发展空间与交流平台,培养具有当代人文理念、较高艺术素养与创造力的优秀艺术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