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攻略 | 心脏骤停后,是什么让他“起死回生”?
5月24日早5时18分,一名乘客在地铁9号线北京西站突发心脏骤停倒地,车站工作人员迅速进行胸外按压,并取来AED。
(来源:网络)
5时30分56秒,AED开机;
5时31分33秒,进行第1次心律分析,建议除颤;
5时31分41秒,实施第一次放电,乘客恢复自主心律;
5时33分59秒,患者再次发生室颤;
5时36分01秒,仪器进行第3次心律分析,再次建议除颤;
5时36分09秒,实施第二次放电,乘客恢复自主心律;
5时41分13秒,AED关机。
生死之间的转换就这样在短短10分17秒中,被AED准确地记录下来。
这是自去年10月27日北京地铁站开始配置AED后,首次使用AED成功救助乘客的案例。
AED究竟是何方神圣,能够带来这样一场现实版的“起死回生”?
“救命神器”AED究竟是什么?
AED的中文名称是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安全、便携、易操作的急救设备。对于心脏骤停患者来说,心脏停止泵血,徒手的心肺复苏非常重要,但也仅能通过物理方式帮助患者建立起血液循环,很难让心脏恢复自主跳动。
这时必须尽快使用AED,通过它的电击来重置心律,让心脏恢复搏动,从而挽救生命。
许多人也许会对AED听上去很专业的中文名望而却步,但实际AED的操作非常简单,使用者无需具备专业医学背景,接受简单培训后即可使用,因此也被叫做“傻瓜式急救神器”。
此外,AED设备上还附有使用说明和语音提示,使用者按照流程和提示即可操作,普通人完全能够驾驭。
如果死神只给4分钟
你能做什么?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人,平均每天有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个人因为心脏骤停突然倒地。
心脏骤停一旦超过4分钟,脑组织就会发生永久性损害,死亡风险极高,因此这宝贵的4分钟也被称为“黄金四分钟”。研究发现,如果在心脏骤停的1分钟内使用AED对患者电击除颤,救活概率可以达到90%。
而现实是,超过8成的心源性猝死往往发生在医疗机构之外,救护车和急救人员很难在几分钟之内到达现场,因此即便是在大城市,心源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也不足3%。
如果你的身边有人因突发心脏骤停危及到生命时,你做好救TA的准备了吗?
小科普:听它说,跟它做!2分钟学会使用AED
你身边的AED都在哪里?
目前公共场所常用的AED设备(来源:腾讯网)
每一次对心脏骤停患者成功救援的背后,资源与信息流通都缺一不可。如何进一步提高AED的普及率?如何让每个人快速知道身边的AED在哪里?在急救体系打造方面,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进行了诸多探索。
2020年以来,北京的AED建设快速推进。北京地铁按照每站1台AED设备的配置标准,分三阶段有序实施,2022年底将实现轨道交通车站AED全覆盖。今年9月10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宣布联合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红十字会,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向北京地区学校捐赠“应急救护一体机”,一体机配有AED和急救包等,将逐步在北京市中小学全覆盖。
如果说AED是挽救生命的利器,那么健全的急救体系便是确保利器发挥价值、覆盖更广泛的保护网。AED的大量铺设、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普及,以及急救信息数字化系统的建设,都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后者,腾讯已经走在了前列。
腾讯公司各园区均有安装AED设备,各楼层张贴有应急码。如遇紧急情况可扫码呼救,中控视频设备接通,楼层保安收到通知,附近志愿者也会收到求助短信,以确保第一时间赶往救援。
深圳某区域内的AED分布图(来源:深圳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