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君子当如竹!(内附写意竹子画法)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夜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窗前有竹玩,门外有酒沽。何以待君子,数竿对一壶。
竹是何等高雅之物,自古被无数诗人吟颂高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郑板桥对竹子品质的高度赞美。
自幼就喜欢竹子,那满身的绿色,坚挺的身躯,仿佛在我的眼里、心里都定格成了一幅不可磨灭的画面。
喜欢它的挺拔、飘逸的身姿,恬淡、高雅的情怀,虚心、劲节的风范,清新、碧绿的玉叶,居贫瘠而自励,历四时而常茂,享盛誉而谨持。
它不浮燥、不张扬、不娇情、不卑琐,无私无欲,如君如圣;亦庄亦谐,可师可友。
如竹般的信念在生活中得到了千遍万遍地锤炼,人性也在灰暗中得到一次次地蜕变。迷茫中,望尽那满眼的绿色,力量就会不断地滋生到身体当中的每一滴鲜血里面,此时,心神也会不由得怡然惬意起来。
好希望自己住在一片竹林深处, 象王维那样弹琴长歌,听竹萧萧,感竹清韵,渴来品竹茶,饿来食竹笋,品清幽,食雅淡,寂寞时一支竹笛邀月同歌,请竹共赏,且随风吟竹唱,聆听花开叶落,感悟繁华岁月之澹泊心境。
竹,苍翠挺拔,而其叶却谦逊地微微颔首,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气节,它的傲骨,反增添了几缕人性之光。
竹,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虽未居其首,但国人与竹之情结,不曾逊色于梅、兰、菊三花,“四君子”中,梅多孤傲,兰多脱尘,菊多情殇,唯竹多韧骨,傲中有谦,乃真君伟丈夫也。
竹,性质朴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形文静而怡然。未出土时先有节,竹不但有高雅之意,亦有气节之心,更有若谷之怀。滚滚红尘间,追名逐利者甚番,谁人怀竹之心境,几人又得悟这竹之意境?
竹子挺拔俊秀,刚劲清新,生机盎然,岁寒不凋。
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她不畏逆境, 不于花争艳,不随季节枯。
明心清似镜,所怀虚若谷,宁折不屈的品格,故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须知君当如竹,临风不折,过雨不污。
心灵的挺拔,让生命充实,让生命绚烂。
中通外直,叶似利剑锋而不露,清瘦节劲,不卑不亢,不骄不燥,玉立于天地之间。
俗世之中,却不随波逐流,不于世同污,无为无我,无嗔无怒。
有梅傲而无梅冷,有兰幽而无兰愁,有菊雅而无菊寂。
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
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
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慕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
郑板桥这样赞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一肩担尽高风亮节,披一身翠绿安然自若,当风雨迎面,繁花殆尽,却是与风同唱潇潇,沐雨挺立苍穹,一派悠闲惬意,风过,依旧高节,雨停,更加清碧,须知,君当如竹。
我爱竹、敬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我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性和君子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日久天长,我的情操也被竹的气息、竹的清香和竹的风格所陶冶,使我能以清风朗月般的心态面对物欲横流的人世。
做人当君子,君子当如竹。
画竹起手式
古今诸名人图画
竹竿的画法
竹节的画法
竹竿的组合画法
竹枝的画法
竿与枝的组合画法
竹叶的画法
竹的小稿练习
竹的范画练习(一)
竹的范画练习(二)
竹的范画练习(三)
竹的范画练习(四)
竹的范画练习(五)
竹干的基本画法
竹干的长势可以体现竹子的品行。竹干一般是由下向上立干,如竹之发;也可以由上而下立干。竹节由干环和箨环两部分组成,箨环围绕竹干一周,为竹节的下面部分;干环在箨环的上面,更加突出。
【没骨法】
1. 蘸浓墨,侧峰画出第一干,从下向上出干。
2. 一般一干蘸一次墨为宜,这样从起笔到收笔,墨色会有由浓到淡的自然变化。画时注意每笔要留出一定的空隙,以便后期勾勒竹节。
3. 蘸浓墨,以“八”字形画竹节,从下向上一次添画竹节,落笔要留锋。
注意了:竹节要画得小而肥滑,运笔疾速,表现出顿挫之势。形态要有变化。画竹节时,呈“八”字式或“乙”字式,用笔要爽利洒脱,强调顿挫,如同写草书一般。
完成!
【双勾法】
1. 竹竿挺拔坚韧,不宜用柔软的笔,硬毫或兼毫便于表现。蘸浓墨,一般笔顺从梢向根、由上至下运笔,每笔的起止要有明显的顿挫。
2. 勾出箨环,不要平行于竹节。墨线要自然有弧度。
3. 从下向上画第二节竹干,竹干的墨线要劲健有力。
4. 顺着第二节画出第三节竹干,墨线两端要有顿笔之势,要有浓淡的变化。
5. 蘸淡墨,用中锋画出竹干的纹络。要画出竹子傲然伫立,生机勃勃的精神。
完成!
【双勾烘染法】
1. 硬毫笔蘸浓墨,先画出第一节竹干和竹节。
2. 接着画出第二节竹干,墨线的浓淡要控制得当,竹节和箨环忌平行。每一节竹干的两头略粗,中间较细。
3. 再画出第三节,两端的竹干要短于中间竹干,距离不能等长,更不颠倒,否则违反生长规律。
4. 蘸淡墨,画出竹干上的纹路。
5. 画竹节的墨色比画竹干的要浓,用笔爽利洒脱,强调顿挫,如同写草书一样。
6. 蘸清水调和淡墨,染竹干,靠近竹干的颜色要稍浓一些,可以复染。
完成!
【双勾填色法】
1. 用勾线笔蘸浓墨,勾画竹干第一节的轮廓线。
2. 再勾出竹节和箨环,并在箨环处画出小枝,注意每笔的起止要有明显的顿挫。
3. 画出第二节和第三节竹干,注意笔墨的浓淡变化,墨线要强调刚健秀拔,表现出用笔的力度。
4. 中锋运笔,画竹干的纹络,越向上的颜色越淡,绘制时要根据生长形态用笔,使竹干更有立体感。
【注意了】
在运笔时用力要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表现出竹子的精神。
5. 换用小号羊毫笔,蘸藤黄和三青调成中绿色,从下向上染竹干和竹节,注意在染画时竹节要留白,竹干不要染满,根部和顶部要自然留白,让画面有透气感。
完成的国画竹子图
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年轻;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象征谦虚。品格虚心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凌云有意、强项风雪、偃而犹起,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节,视为气节的象征。唐张九龄《和黄门卢侍郎咏竹》咏竹,称“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淡泊、清高、正直,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元杨载《题墨竹》:“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
写意画竹与工笔画竹不同,特别是写意墨竹,很讲究以书入画,书为画骨。正如郑板桥所云:“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诀曰:竹有四化,干、节、枝、叶;书画同源,篆、隶、草、楷。篆书写干,隶书勾节,草书写枝,楷书撇叶。
当然,画竹终归不能以书法代替,主要还得以形象与意境打动人心。为此,深入观察写生竹子,做到迁想妙得,胸有成竹,则更为写竹基础,再加上对竹子生长规律与艺术规律的认识与掌握,自然就会创作出感人至深的墨竹佳作。
画干法:
1、笔头濡墨要有色阶,或前浓后淡,或前淡后浓,行笔如写“一”画,起笔藏锋,行笔稳健,或中锋或侧锋,收笔左挑,所谓“行笔上下来回走,蚕头起笔鸟头收”。
2、竹节上下长短不等,节弯,干不弯,这些自然规律,画时应予以重视,诀曰:竹干中长上下短,只须弯节不弯干。
3、写干还要注意宾主、虚实、开合等艺术处理,切忌“排比、鼓架、平行”,诀曰:竹干排比无主宾,鼓架交叉画失魂,有开有合成大统,错落有致气象新。
画节法:
点节如同写隶书,“心”去两点似银钩,间或写作蜻蜓眼,下节上挑上节收,偃仰高低需分明,浓淡虚实记心头。
画枝法:
画枝要劲健挺拔,行笔疾如草书,起手三笔如鱼骨。三笔中有出节枝、结顶枝与出梢枝。大凡一节出两枝,不必节节出枝。诀曰:
1、出枝如同写草书,鱼骨雀爪丁香头。大凡一节出两枝,长短掩映有宾主。
2、叶少枝昂扬,叶多枝重复,下笔需果断,千万莫踌躇,叶间搞穿插,不能全露出。
3、出枝走势有姿态,风晴雨露区别开,物情物理要清楚,画面气韵冉冉来。
竹叶画法:
1、画叶是画竹的重要一环,下笔要劲利,以中锋为主,叶子形尖不似芦,细不似柳。画一组叶子要注意每个叶子的透视变化,即有肥有瘦,有长有短,有面有点,最宜掩映以交加,切忌比联而重叠。
2、竹叶在空间里因透视关系,其形象宛若“分”、“介”、“八”、“入”、“必”、“父”等字的组合。画家把它作为一种符号,形成一种画竹程式,这个程式是画竹入门的捷径,应认真继承发扬。诀曰:“人”、“介”相间,“分”、“个”相参,“八”、“入”、“必”、“父”,形象万千,群叶组合,主笔明显,斜依斜靠,不可并肩。
作品欣赏:
《灵根玉立》画法步骤
步骤一:画横幅的竹,先立杆,再添枝箨。注意用笔要苍劲有力、果断和和笔墨浓淡变化。
步骤二:画竹时,竹叶的美最重要,所以画叶必须功夫扎实才能使画面完美。
步骤三:画第二层竹叶,用墨要比第一层淡,并注意疏密和节奏变化。
步骤四:用最淡的墨画第三层的竹叶,并补画画画,使之更加丰富、更有意境。
步骤五:最后根据画面布局,在合适的位置题款钤印。
《清韵》画法步骤
步骤一:画立轴的竹子,在画面右下角先画石块。
步骤二:在石上画一棵主要的竹枝,用墨浓重。
步骤三:紧靠主竹右边画一竿稍淡一些的竹枝,使画面分出主次。
步骤四:用最淡的轻墨补画面的小枝,使画面构图完美。
步骤五:在画的底部画小草,丰富画面,最后题款钤印。
竹子,禾本科,多年生常绿植物,约二百五十多种。大自然中的竹子,往往是竹叶劲利中现柔和,竹竿婉媚中具刚直,在风、晴、雨、露、雾、雪的气候条件下,在新、老、嫩、枯、荣的自然变化中,显示出竹子的种种意态。
画竹,要“干如篆、节如隶、枝如草、叶如真”。
画竹顺序:先竿,后节,再发细枝,最后生叶。“细枝着节叶生枝,各有意理才得法。”画竹运笔要悬臂中锋,笔无妄下,画出它的遒健圆劲,生意连绵,迎风取势,潇洒传神的风韵,掌握“笔情墨趣”,才能“不落呆诠”。
竿、枝的画法
以淡墨着笔,为使竹竿有立体感,笔尖蘸少许浓墨,用偏锋落笔,以求每一竿的墨色有自浓渐淡的变化。画竿留节,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一竿接一竿,每竿有顿挫,有空隙,行笔平直,笔力匀速,两边如界,每节竹竿,笔意贯穿。根部竹竿稍短,至中渐长,梢头需短,要求灵动。画竿要劲挺有力,切忌柔弱。用浓墨画竹节,点于两节空隙上节之末,两端顿笔,呈弧形。用浓、淡墨发枝杈,中锋行笔,下笔顿节,挑出,稍有弧度,线条富有弹性,随意点缀,长短有变,穿插交错,左右互生,呈鹿角状,不可粘滞。对三枝以上的竹竿,每枝竹竿的墨色应有浓、淡、干、湿的变化,还要有正、斜、横、卧及粗细不等的竹枝变化,切忌排成篱笆状,或三线交于一点。
竹笋的画法
调中墨,笔锋蘸重墨,按照竹笋的结构,以中锋或中侧锋用笔,自上而下,一左一右,一前一后交互使用,或长或短,或高或低,或粗或细,一气呵成。待笋竿画好后,用稍浓的墨画小叶,笋竿上用攒三聚五的方式点垛斑纹,要疏密得当,参差错落方能好看。
叶的画法
竹叶呈根圆、肚肥、稍尖的特点,挺俏如刀削。画时,藏锋入笔,中锋撇出,收笔迅速回锋,落笔成形,遒劲有力,一笔即现。两笔叶呈“人”字,三笔叶呈“个”字,四笔叶呈“介”字,五笔叶呈“分”字,三三两两,互相破之,叶叶相连,势势相通,气递交于虚设之中心点,叶叶有一向心力,大小、疏密得当,不散不乱,凝聚得力。若干组叶进行组合,一般呈“品”字状规律,重气势、神采、韵味。
画竹,画叶的难度最大,因为竹叶的变化丰富多端,层次繁复,要画得密而不乱,疏而不简,叶叶须着枝,笔笔有法度。所以,必须持之以恒,下足功夫,反复练习,得其要领,才能求得成效。正如郑板桥在题画诗中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由此可见,他所创作的墨竹的艺术形象,是长期探索和苦心经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