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受访者受过打击式教育 养育过程父母为何以打击孩子为乐?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6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了一项调查,其中90.6%的受访者承认父母对自己进行过言语上的打击式教育,45.4%的被调查者认为这种打击式教育一直持续到中学。59.7%的被调查者认为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缺乏自信,产生自我否定情绪。#九成受访者称父母进行过打击式教育#

相信几乎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听过父母对自己说“你看谁谁谁,他怎么学的,就考第一名,再看看你!”这也导致了别人家的孩子成了一个梗。按照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的看法,他的理解也是类似的,这种打击是喜欢和别人比较,如考了98分,还要跟别人家考了100分的孩子相比较。

对于家长们来说似乎打击式教育方式已经是在骨子里约定俗成的方式,有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他儿子已经上了高中,但是并不妨碍平时会采用这种教育方式,比如孩子成绩提高,自己也会告诉,别骄傲的太早,能不能保持住还要看你自己,同时你前面还有好多同学的成绩更好。

其实明星中有个例子,陈乔恩曾经在上节目《非常静距离》的时候,讲述了她就是在母亲的打击式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她在节目中透露,小时候,曾经出现过宁愿在墓地对着墓碑发呆,也不想回家面对母亲的情况。而后我们如果看综艺《旋风孝子》,就会发现陈乔恩每一期和母亲互动都略显尴尬。甚至在旅途中两人相顾无言。这就是滥用打击式教育产生的后果。

以己度人,回想我管理孩子的时候,已经尽量在压制自己不去拿别的孩子跟自己孩子做比较,但是真的控制不住。因为国内所有的教育环境都是要进行比较的,即便“双减”落地,义务教育阶段减少考试量,不公布成绩,采取了这些措施以后,最终中考还是要用成绩做分水岭的,三年之后又要面临同样是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的高考。

加之未来进入社会后,还要跟别人对比,工资高低、工作好坏、住房大小等等,几乎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比较,源于此,家长们对孩子们的未来充满担心,供吃供喝供上学之后,期待能收到一个合理的回报。所以就采用了最直接,也是最省事的这种使用对比方法的打击式教育,也反衬出绝大多数的家长们还是期望着孩子们未来能上高中进大学,而不是进入职业学校。

当然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就是一种不好的体验感,因为似乎自己无论怎么做,做得有多么的好,也会有更厉害的对比对象出现。我们可以思索一下,即便是“韦神”这样的智商,假如我们要找毛病,也能在其衣着穿戴上轻松找出来。人无完人,只要家长想打击,理由是层出不穷、无穷无尽的。

与打击式教育相对应的是鼓励式教育,相信大部分家长也都知道这种教育方式,而且也在日常中尽可能的采用这种教育的方法。而且鼓励式教育的好处是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态保持的比较愉快平和。而且遇到困难能有更大的韧性接受挑战。

其实在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之中,100%是两种方式都结合在一起的,那为什么不是100%的受调查者都承认自己受到父母打击式教育呢?因为其中还有个比重问题。我想,假如有人问我儿子的话,他大体上会回答应该是鼓励式的教育,因为我刻意的压抑了自己对孩子进行比较的冲动,即便有时候脱口而出,比重也会比较低,中和之后,再进行对比,孩子们就对我平时的打击式教育下意识的忽略掉,或者说没有给他过于深刻的印象。反之亦然,当孩子们记住的只有你天天说教对比,那他的人生可能就是活在家长的对比打击之下,也就对打击式教育深恶痛绝了。

其实我感觉打击式教育不可能家长完全放弃,因为打击式教育也有自己的优点,虽然现在看来是缺点更多一些,但是假如把这种教育方式控制在一个度,让鼓励式教育与打击式教育并存,但是所占比重要小,如此的话孩子既可以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又不至于感觉不到学习和社会的压力,反而有机会与家长进行沟通,解决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问题。

图源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 如有转载望注明出处

点赞+关注+收藏+转发是对作者最好的鼓励,创作不易谢谢+个关注

特别恳请大家能在读文之后,帮我点个关注,图文难做,最需要的就是粉丝的阅读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