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的人会经历6个阶段,如何健脾?助运、除痰、举陷..
自古就有这么一个说法——“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很多人都知道脾胃一虚,气血就虚,气血不足,各种毛病都跟着来了。但是,你不知道的是,脾虚这个词其实非常笼统,脾虚细分下来,有6个阶段。今天带你看看你是在脾虚的哪一个阶段,并且如何改善脾虚:
首先来看看脾虚是进化的6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脾气虚
脾居中焦,主运化、司升清、统血行。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乏源,症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第二个阶段:脾阳虚
脾阳虚,完全是脾阴虚的对立面。它又称脾虚寒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以食少、腹胀腹痛、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它可是能够引起多种脾胃系疾病,例如腹痛、泄泻、痢疾、痰饮、水肿、鼓胀等。
第三个阶段:脾阴虚
脾阴虚指脾阴亏虚,失于濡养,散精不足,运化失常的病理变化 。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各部的濡养,有赖脾气散精输布。若胃阴虚,或脾虚不运,阳损及阴,或饮食营养不足,均可使脾气散精无源而致本证。临床表现多有胃阴虚症状,并见饥不欲食,肌肉消瘦,体倦乏力等。多见于各类营养不良证。
第四个阶段:脾气下陷
主升清,是指脾气上升,并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然后营养全身,所以说:“脾宜升则健”。
脾不升清,水谷精微与糟粕浊物就会混杂,会导致完谷不化飧泄的症状。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脾气不上升,中气会下陷(又称脾气下陷),就会出现久泻脱肛,甚至会出现内脏下垂如腹部坠胀、脱肛、女性子宫脱垂等症。
第五个阶段:脾不统血
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则气的固摄血液功能能正常发挥,血液不会逸出脉外而发生出血。如果脾气亏虚严重,水谷精微不能很好吸收,气血生化就会不足,气的固摄血液功能减退,就会使血逸出脉外,出现各种出血,也就是“脾不统血”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鼻子、牙齿、皮肤出血、尿血、便血、女性月经过多、崩漏等血不循经的症状。
第六个阶段:脾虚湿滞
脾在五行属土,主运化。脾脏有运化水液的功能,脾气虚弱,使得脾脏运化水液功能不能正常发挥,造成水液代谢障碍,湿邪停滞在体内,会出现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四肢困重,脘腹不舒,吃饭不香,厌食油腻,浮肿,大便不成形,苔薄腻或舌质淡胖,脉濡缓。
有哪些改善脾虚比较好的办法?
一、助运
脾主消化食物和输布精微。如脾气虚弱,不能健运,可出现消化呆滞,纳减腹胀,肠鸣泄泻,脉濡弱,苔白腻等消化功能低下症状。久则眩晕倦怠,面色萎黄。治疗时应先健脾助运,使纳运正常。
五味异功散、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
二、建中
脾胃主中气,有蒸动全身各脏之功能,久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古有上损、下损过中皆在不治之列。凡虚损、虚劳病久矛盾交叉多,治疗棘手时,苟能抓住建立中气一法,使中气一振以蒸动全身各脏功能,其复杂病情,即能向顺利方面好转。
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丁蔻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归芍理中汤等。
三、益气
气虚多见少食懒言,面色萎黄,心悸气短,动则汗出。补脾即可以益气,此为治气虚经验。
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四、补血
营血形成于脾功健运,否则饮食不能生化营血,致面色㿠白,头昏心悸。脾胃功能衰微时,血亏即不能直接补血,必先补脾以生血,则收效较易。
四君子汤加首乌或黄精,小剂量归脾汤。
五、止血
脾统血,凡慢性漏血、皮下渗血等皆由脾不统血,令血无力循经运行,补脾即能统血以止此种出血。
归脾汤。
六、举陷
脾主升。脾功健旺,可支持各脏功能正常,各脏功能衰退而致弛堕或脱垂,如胃下垂、久泻脱肛、肾下垂、眼皮下垂、子宫下垂等,中医辨证上均认为属于中气下陷。用补脾法升举中气,堕脱可随脾旺升举有力而复位。
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等。
七、除痰
各脏器慢性炎症分泌物,量少而稠者为痰,量多而稀者为饮。痰与饮均多量者则求治于脾,因脾为生痰之源。脾功衰退则无力吸入运化排泄水液。故健脾可除痰。
六君子汤、苓桂术甘汤等。
①文中未涉及到症状的具体用药,且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具体症状还应辨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