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出新歌了,而我想说,坚持自己所爱哪有那么容易?
朴树新歌《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MV截图
1
朴树出新歌了。很少更新微博的他,昨天发了今年的第一条微博:
今天中午第一时间听了这首歌,有一种很惊艳的感觉。想要形容但又说不清楚。从歌曲到MV的画面上,都弥漫着一种颓废的美感,但我分明看到一个很努力活着、用作品发声的人。
我想起去年他开演唱会,一个朋友去看了,回来后发了一条状态:“全场一起唱《那些花儿》,唱到大家都哭了。”
我不认为这矫情,从朴树的作品里,你可以听到他的人生经验以及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他毫无保留地唱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才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2
从2003年,出完《生如夏花》那张专辑后,朴树沉寂了很久,12年内没有出新专辑。
如果你听过他为电影《后会无期》唱的主题曲《平凡之路》,你就不难理解他这12年的挣扎与彷徨。
正如他在2015年写下的这段话:
“当你足够爱一件事,你就会知道,这有多正常。当你长久地专注于它,它便会无限放大,以至于你的听觉视觉所有感官开始变形,失去判断,最终陷入疯狂。这也是我9月刚刚经历过的。心有余悸。
是老天爷让我等了12年才等到可以做唱片的状态。”
3
这段话让我想起了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其中有一句话:
“我是很尊敬天赋的,那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对拥有它的人来说,它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我们对那些人应该非常宽容,非常有耐心。”
小说的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突然在很平常的一天,彻底放弃了原来的生活,离开了他的妻儿和稳定的工作,只身一人来到巴黎,住在最破的旅馆,只为了画出自己心中的世界。
这并不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查尔斯在他的有生之年籍籍无名,潦倒度日。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身体不堪重负,甚至瞎了,在妻子的帮助下,终于创作出了自己想要的画。结局是他用一把大火烧掉了一切。
4
在我看来,毛姆想说的天赋,并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意思,它更像一种执拗的冲动,执意要释放出自己内心的世界。
有创作天赋的人,多少会有抑郁和怪癖。大家通常把这称作性格缺陷或者心理疾病,但我认为他们只是察觉到了自己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巨大差距罢了。
现实不会让人抑郁,只有现实和理想产生巨大落差,才会抑郁。面对抑郁,有两种做法:第一种,被抑郁击败,彻底陷入情绪的黑洞;第二种,通过不断地创作和自我表达,和抑郁斗争。
不断地创作是他们斗争的方式。
5
巧的是,我前两天刚看了部纪录片《不了之人:宫崎骏》。
即使是对动画片不感冒的人,对宫崎骏的名字也非常熟悉,他被称为“动画界的魔鬼”,作品《千与千寻》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
纪录片中讲述了宫崎骏宣布退休后的生活,他没有停下来,依然不断地在做新的动画尝试。他说,“并非为了观众,仅为最后一次自由地探索动画崭新的表现力。”
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他不断地挑剔一个动画的开场,在我看来,那个画面已经很好了,但宫崎骏始终不满意,反复修改,坚持“不管多少次都要修正,这种水平怎么能拿给观众看?要做就做得彻底。做成这样,觉都睡不好。”
在他看来,为了把一个几秒的镜头做到完美,耗费一年以上时间也在所不惜。如果无法准确地传达出内心对作品的期待,这部作品就是失败的。这个过程,异常煎熬。整部纪录片下来,听到宫崎骏说的最多的,就是“难啊,太难了。”
6
我们总以为天才的创作过程是灵感来了,一挥而就。真相并不是这样。看完朴树、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宫崎骏的例子,你会发现,他们的创作过程远比我们想象得困难得多。
很多人对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有着根深蒂固的误解,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好像很轻松,只要热爱,做起来就不困难。
比如说他们喜欢钢琴,但需要日复一日长时间坐在钢琴前练习的时候,他们就退却了。还有些人,兴冲冲地一头扎进自己喜欢的事业,遇到挫折后开始怀疑自己最初的选择,并质疑自己是否到底喜欢这份事业。
坚持自己所爱的事业,哪有那么容易?一时的热情并不能保证你坚持下去,只有你对这件事的认同和热爱超过了你将会面临的所有困难,你才能取得成就,真正成为这个领域的牛人。
参考素材:
1、《月亮与六便士》[英]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李继宏译,天津人民出版社
2、日本NHK摄制纪录片《不了之人:宫崎骏》
剽悍一只猫:学习型独立采访人,专治嘴笨的演讲教练,简书签约作者,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
关注我,和60万人一起“读好书,见牛人,起而行,专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