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反复感冒的病因病机

不少学者从虚论治,但名老中医孔光一老先生认为,属虚者少,而内有伏热者多,肺胃伏热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

1、热毒久郁深伏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内在因素。初始上呼吸道感染时,治疗失当,邪毒未净,郁伏于体内,平时不为病,每遇外感即发。郁伏的热毒在平时即有表现,如:扁桃体肿大,咽痛,颌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患者常有便干、易汗出、夜寐不安等。热毒内伏,最易招致外感,外邪袭人与内伏之热毒相合,致肺卫失和,而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祛邪不尽,热毒仍伏,又易外感,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2、外邪侵入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直接原因。外感之邪虽有风、寒、暑、湿、燥、火之分,但以风热、风寒为多见。若治疗不当,外邪与内在郁伏之热毒之邪相合,则多成肺胃热壅,多见高热、喘嗽,甚至热邪内窜肝经而为痉厥。

孔老在治疗上祛邪为先、两调肺胃。孔老自拟宣肺解毒汤,方用:前胡、桔梗、牛蒡子、连翘、僵蚕、薄荷、芦根。此方气清味薄,有外宣内清、利肺解毒之效,调肺的同时,特别注重调脾胃。

但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重在预防和护理。

1、预防热毒内郁

贪食、嗜食巧克力、高蛋白等高热量食物以及温燥零食,多生内热,故不宜食用。若在病中,就是其他甜腻食物也不宜食用。有人认为小儿感冒是虚,滥用补品,结果越补内热越重,更易感冒或上火。小儿宜清淡饮食且不可过饱,以预防热毒内郁、积食生热。这一点在上呼吸道感染期间更要注意。

2、规避风邪

肺胃伏热、外感风邪是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因此避风邪是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手段。避风邪并非厚衣厚被、足不出户,而是在病期不要到人群聚集的环境中去,同时根据天气、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并注意进行室外活动。待上呼吸道感染控制后,更要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3、忌食生冷

小儿内有郁热,多数患儿喜食生冷。孔老认为,平时多食生冷伤胃,容易造成积食生热;生病时喜食生冷,常易冰伏邪热,使清热更难。故孔老主张平时少食用生冷之品,水果也不宜一次大量食用,患病期间更不能因患儿喜好多食生冷。

治小儿咳嗽,名老中医孔光一有妙招

小儿脏腑发育未全,形气未充,抵御外邪的能力较低,如喂养不当易造成肠胃积滞,生湿蕴热,又易致外邪入侵,发热、咳嗽等即为常有之患。加之病变迅速,诊治不当常致病情迁延。北京中医药大学孔光一教授在诊治小儿外感咳嗽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今择出一二,与众分享。

孔老对肺系病症的辩证思路

  • 1.痰瘀相关常互结,治病求本有分
  • 2.脏腑相关多兼病,法贵权衡宜同调
  • 3.肺-少阳-肾相关体系论
  • 4.法随因机证候而施,药顺肺之本性而用

案例

例1.

患儿,女,3 岁,2008 年9 月8 日初诊。发热1 周,体温最高达39.6℃,咳嗽,恶吐,头痛,腹痛,便稀,少汗,根薄腻,脉弦数,曾静脉滴注阿奇霉素5 天。

处方:金银花10 g,连翘15 g,桔梗10 g,僵蚕10 g,黄芩10 g,前胡10 g,苏梗10 g,黄连3 g,甘草5 g,神曲15 g,板蓝根10 g,半夏6 g,荆芥穗8 g,赤芍10 g, 柴胡8 g,麦冬15 g, 陈皮4 g 5剂,水煎服。

2008 年9 月12 日复诊,药后热退显效,咳减,便畅,矢气多。原方去荆芥穗、板蓝根,加炒山栀5 g、厚朴6 g,继服5 剂。

2008 年9 月16 日三诊, 热未起, 咳少, 便略干,食可。去神曲,加玄参8 g、山栀6 g,水煎服,嘱服5 剂。

按:此童高热反复1 周,咳嗽,吐利,是表邪不解,内犯脾胃,需肺胃同治,兼调少阳枢机以利热外解。初诊宣上透表,兼和脾胃,药用成人之量,以其热势正张也。

  • 银花、连翘解热透表,辅以荆芥穗更见其功;
  • 前胡、桔梗、僵蚕宣肺利咽止咳而通应皮毛亦助表解,
  • 内合赤芍、板蓝根而致清热解毒之用。
  • 苏梗、黄连取连苏饮之义,合以半夏、甘草、陈皮、神曲可和肠胃以治吐利,取麦冬之清润以滋胃阴顾肺体可防高热伤津。
  • 热起反复以柴胡、黄芩责求少阳而宣其郁热而助透达,取“体若燔炭,汗出而散”“郁火发之”之义。

如此表里兼顾,清里和中、宣上透表并行不悖,病之来去,自可洞晓也。二诊去荆芥穗以防辛温过用, 热退邪解去板蓝根而增入山栀、厚朴,意在调脾以泻其内羁之热。三诊加玄参取高热之后护阴之义,且有清热解毒之功,协山栀通便泻热,可防热势复起。

例2

患儿,女,4 岁2008 年12 月15 日初诊。咽红,易感,咳嗽,发热。颌下淋巴结节累累,食不振,便不畅,舌中后黄腻,右脉弦滑浮。

处方:柴胡8 g,前胡8 g,桔梗8 g,黄芩8 g,僵蚕8 g,连翘8 g,银花5 g,苏子4 g,苏梗4 g,赤芍8 g,玄参10 g,川贝4 g,神曲15 g,陈皮4 g,牛蒡子8 g,茅根10 g,甘草4 g,麦冬15 g,半夏6 g。嘱服5 剂,1 剂药煮好分3 份,服一天半。

2008 年12 月22 日二诊:发热已退, 鼻音减轻,流涕,脐周痛,便干。原方去神曲、牛蒡子、茅根,加白术5 g,莱菔子4 g,板蓝根8 g,玄参15 g,继服5 剂。

按:此例幼童反复感冒,咳嗽,扁体发炎,颌下及颈部结节累累,乃邪伏少阳,郁热久矣!热郁于内,三焦气机失疏,则易招致外邪侵犯。初诊宣肺调中,疏调三焦。

  • 前胡、柴胡并用从肺与少阳一同宣疏,
  • 合桔梗、僵蚕、苏子、苏梗、半夏可宣肺利咽开在上之郁闭,
  • 并之川贝化痰散结以助驱邪清热;
  • 麦冬以滋肺胃,协黄芩、连翘、银花、牛蒡子清透上焦之郁热,
  • 并赤芍、玄参可利咽解毒清热;
  • 合茅根清利里热而达标本表里之治。
  • 神曲、陈皮、甘草和中开胃,助上下宣通。

此治正是考虑肺与少阳之关系而协治共调。二诊去神曲、牛蒡、茅根加白术、莱菔子。

附:孔老验方--清宣止渴方

来源由《伤寒论》桔梗汤、《医学心悟》止嗽散,结合临床实践化裁而来。

组成:前胡10g,桔梗10g,生甘草5g,黄芩10g,浙贝母10g,僵蚕10g,陈皮6g,紫苑10g,赤芍10g,玄参15g

功用: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