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作品,二流电影

汤姆·霍伯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很会为影片着色的导演,他的《丹麦女孩》还有《国王的演讲》中的色彩都十分具有西方油画的庄重的艺术质感,很有魅力,而且让人难以忽视。而在这部歌剧影片《悲惨世界》中,它最大的特色当然是其中的音乐部分。不过,整体来说并没有将雨果先生所创作出的伟大作品完整的显现出来。其实,对于这种现象我本人有另一种感触。

首先,雨果所创作的《悲惨世界》不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精神上无疑都是伟大的,它不仅客观描述了当时19世界巴黎人民所处的恶劣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当时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的关切和怜悯。这种博爱和他对于天主教的信仰有关,也与他内心的人道主义精神有关,正因为他关注那个社会,同情那些人民他才能够写出这样真实而又情真意切的作品,然而,对于当先的人们,因为更加关注自我的生活状态,从而忽略了其他人的生活品质,以至于无法对于他人的遭遇产生同理心,所以从这一个角度来说,汤姆·霍伯之所以难以将雨果的作品精髓拍摄出来或许就是因为缺少这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胸吧。
其次,《悲惨世界》是一部含量很丰厚的作品,它所涉及的内容因为要以史诗式的语言进行表达,三四个小时的表演其实是难以言尽的,这也是文学艺术与电影艺术之间的代沟,一般说来,中篇小说更适合电影的拍摄,不论是从角色的人数上还是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这样的篇幅正好符合影片的时间要求。
当然,汤姆·霍伯执导的这部《悲惨世界》绝对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从他所选取的一些象征意义的动作和标志来看,可以知道他有尽力在将故事进行展现,也在用这些事物进行这部作品精髓的说明,或许正是因为刻意的说明才使得这部影片脱离了伟大,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于这样大部头的作品进行拍摄其实对于导演而言是十分大的考验,我个人认为汤姆·霍伯已经尽力在艺术上将《悲惨世界》进行了装饰和渲染,不过在情节安排上缺少起伏,过于平面化让人感觉到冗长枯燥,没有立体感,过于突出歌剧的作用使得画面像是音乐的说明,有些本末倒置,很是遗憾!
为了自由,为了反抗压迫,从小孩到大人,所有人都拿起武器为自身的权益作斗争,这样的象征意义,可以看出汤姆霍伯对其创作的努力,然而越是刻意越是让你感觉到生硬。
有人开玩笑说贾维尔一定是执着的处女座,其实这样的玩笑并不搞笑,正是因为我们缺少对于那个时代的同理心,才使得我们用当下的标准来衡量那个时代的精神。
雨果对于天主的忠贞,相信上帝的良善,这也是对于他创作的局限,一切都诉诸于神,使得所谓的反抗只是生活状况的不满而没有上升到精神的解放。而汤姆霍伯很好的用镜头传达了神的光芒(仰拍)。
end
monvwent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