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名声不保,贾母笑看风云,一语洗刷宝玉污名,晴雯含笑九泉
每天一场解说,伴你轻松读红楼
晴雯遭清算之后,王夫人终究是不得不向贾母作出汇报。
王夫人虽有这个权限,但晴雯是贾母的丫头,事先不知会一声,说撵走,就被撵走了,未免就有不孝了。贾母要认真追究起来,贾政虽然不会指责她什么,王夫人当也是名声扫地。
只是,贾母体谅王夫人也不容易,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晴雯走了,死了,王夫人不说,贾母也不想主动询问。
王夫人心虚,既然不得不汇报情况,她自是要对已经死去的晴雯大肆污蔑一番。就像当初薛宝钗污蔑死去的金钏儿一样,她说晴雯这一二年总是病不离身,如今更是痨病,自己也是万不得已才将她撵走的。王夫人也真是善于活学活用。
这是为了宝玉的健康着想,当然是想一下子堵得贾母哑口无言。而且,晴雯出去不久后就死了,贾母更是无言以对。
只是,王夫人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与此同时,她又说晴雯分外淘气,又懒。对于这一点,贾母当然不同意。
贾母也就回答道:但晴雯那丫头,我看她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
这一句反问,当是贾母对王夫人最大的质疑了——晴雯不是活泼吗?怎么到你王夫人嘴里就成了淘气了?
怕王夫人不懂,贾母接着又说: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她,将来只她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这话,也就明显是与王夫人与针锋相对了。
“我的意思”四个字,更是贾母对于她对晴雯的认识的强调。言外之意,我贾母也是行将就土的人了,平生阅人无数,晴雯这丫头,我会看不准吗?我会选一个有懒性格又不好的人去伺候宝玉吗?
而且,事实上,怡红院里,后来都是晴雯一直照顾着宝玉,她针线又强,说不定还要经常帮贾母做针线,可谓是劳苦功高啊。怎么到王夫人嘴里就变了呢?
因此,贾母嘴里的“谁知变了”四个字,指的当不是想不到晴雯真的变了,而是“谁知到你王夫人嘴里,她就变了”。
不得不赞叹,贾母这套太极拳打得可真是漂亮啊。
王夫人也就不得不缴械投降,说: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是她命里没有造化,所以得了这个病。
这也就是王夫人对贾母的态度了,投降可以,就是不愿认错。所以,她又进一步污蔑晴雯说: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
这“调歪”二字,当就是王夫人污蔑晴雯像金钏儿一样,勾引坏了宝玉,再加上“况且有本事”这一定语,更是指责晴雯恃宠而骄,跟着宝玉在一起,慢慢地失去了礼数。
王夫人这话,可谓是无礼又愚蠢,指责晴雯不说,却也陷宝玉于不义。晴雯总不能一个人调歪吧?这话传到外面去,人家怎么想贾宝玉的为人?果不其然,面对晴雯的事,关于其性质,“偷鸡盗狗”也就成了多姑娘的第一重论断。
贾母听了王夫人的话,当然甚是担心,也就半开玩笑地说:“我为此也揪心,每每冷眼查看他(宝玉),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所以爱亲近她们。细细查看,竟不是如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可以说,贾母此言,一下子就洗刷了贾宝玉的污名,贾宝玉绝不是贾政口中色鬼,更没有王夫人想象中的不堪。这样,贾母也等于是还了晴雯清白。设若晴雯泉下有知,听了贾母的这番话,当也是死得瞑目了。
当然,听了贾母这段话,王夫人虽也笑了,当是早已羞愧得无地自容了吧。她这样愚蠢,还在贾母面前玩心机,可谓是自讨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