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是如何“阴阳双补”的

今天是重阳节,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的“老年节”。对于老年朋友们来说,很多人都希望能够通过补一补来达到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目的。但补益之品也不是随便吃的,也需要讲究辨证和方法。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下“阴阳双补”的3个方法。

补法是通过补虚强壮,以改善机体虚弱状态,补益人体气血阴阳及脏腑虚损,解除虚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属八法之一。

补法用于治疗虚弱病证,应用之时应先分辨气血、阴阳之虚损,以及虚证所在脏腑,然后选用相应的方法,方能准确有效。补法为虚证而设,对于正虚而邪未尽者,则不宜过早或单独使用补法,以免“闭门留寇”,宜与祛邪药同用,以“扶正祛邪”;同时对“大实有羸状”及“至虚有盛候”之虚实真假证,又应准确辨证,方能无误。

阴阳双补法

阴阳双补法是根据阴阳两虚而拟订的治法,适用于阴阳两虚证。《伤寒杂病论》中包括扶阳益阴法治疗汗后阴阳两虚证,通阳复脉、滋阴养血法治疗心之气血阴阳俱虚证,以及补虚祛风法治疗虚劳诸不足、阴阳气血均不足兼有外感证等。

一、扶阳益阴

该法适用于阴阳两虚证,原治虚人误汗所致之发汗病不解、反恶寒等症,还可治疗筋脉拘挛、腿脚疼痛、头痛面赤而背寒肢冷,或冷热无常、胃脘疼痛等症。

方用芍药甘草附子汤。

方中附子温经扶阳,辛散温通,通行十二经,走而不守,善散经脉瘀滞。芍药益阴和营,甘草和中,共成阴阳双补之剂。临床上本方可用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腰腿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

二、通阳复脉,滋阴养血

该法适用于心之气血阴阳俱虚证。因心阴不足则心失所养,心阳不振则鼓动无力,故以脉结代、心动悸为主要临床症状,除此之外,还可见怔忡、胸闷、气短、神倦、头晕、自汗、口咽干燥、虚烦不寐、便秘、面白无华或手足冷等症。此外,肺痿病见多涎沫、心中温温液液,或虚劳不足,症见汗出而闷、脉结代等均属本证范畴。

方用炙甘草汤。

方以炙甘草为君,补中益气,而昌气血生化之源;人参、大枣补脾养心,益气滋液,以助气血生化之原;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子仁养心阴,滋心血,充养血脉;桂枝合甘草温补心阳,阳以助阴液之生化,更合生姜、清酒宣通血脉,流通气血。诸药合用,共奏阴阳双补、气血俱复、通阳复脉之功。临床可用本方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心肌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疾患,小儿秋季迁延性腹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老年顽固性失眠等,感染性、发热性疾病后期也常用本方。

三、补虚祛风

该法适用于虚劳诸不足,气血阴阳虚弱,兼以感受外邪之证,多种虚损之证均可用此法治疗。可见面白、神疲、体倦乏力、心悸、眩晕、恶寒发热、咳嗽、肢体酸痛等症。本证由虚而致外感,故治疗应以补虚为主,不能单纯祛风,否则反而损伤正气。故应以补脾胃为主,恢复气血生化之源,则气血阴阳可望恢复。

方用薯丸。

本方为治“虚劳风气百疾”而设,有补气养血、疏风散邪等功效。方中山药专理脾胃,人参、白术、茯苓、干姜、豆卷黄、大枣、甘草、曲益气调中,当归、川芎、芍药、地黄、麦冬、阿胶养血滋阴,柴胡、桂枝、防风祛风散邪,杏仁、桔梗、白蔹理气开郁,诸药合用,补气血阴阳诸不足,共奏扶正祛邪之功。现代研究证明薯蓣丸在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等方面都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可广泛应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而兼外感者,并可用于治疗肺结核、心肌炎、泌尿系统疾病、皮肤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