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贤不忘历史—— 忆父亲讲述时乐濛在石桥寺的故事||董葆霖 2024-04-25 12:52:00 时乐濛与周恩来一起 时乐濛(右二)与贺龙元帅合影 缅怀先贤不忘历史 —— 忆父亲讲述时乐濛在石桥寺的故事 □董葆霖 时乐濛小传 原名时广涵,河南伊川人。1928年考入开封师范学校艺术科专攻音乐。1939年2月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1944年调河南军区部队从事政治工作。曾任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音乐家、作曲家、指挥家。1945年10月,时乐濛随王树声部队开赴唐河,在祁仪南部山区与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五师和王震率领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会师,参加攻打唐河县城的战斗和祁仪战斗。1947年3月,在战斗中为救护一名方城战友与部队失散。其后,二人流落到唐河县南部一带,战友伤势好转后回方城老家。而时乐濛则在唐河南部一带靠讨饭寻找部队。得知其在开封学习时当地同学刘立轩,便投奔于此,因当时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将时乐濛安排在石桥寺小学教书进行保护。作品有《歌唱二郎山》《三套黄牛一套马》《千里跃进大别山》《祖国万岁》《长征》等。 时乐濛 河南唐河县古城乡王惠村委挖掘解放军著名作曲家时乐濛搁置 74年前在石桥寺村的革命事迹,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村民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记忆,发扬革命精神,推动新农村建设。 时乐濛为救护我军重伤员,在同学刘立轩的精心掩护下,1947年5月至12月在石桥寺村短短7个月中,联系穷苦农民,宣传动员群众,为贫困农民排忧解难,深受村民拥护,被当作“活菩萨”广泛传颂!更是用好红色资源、生动的党史教育活教材!追忆前辈以励后人,深化对党、对国家、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表达对前辈最崇高的敬意和爱戴。 我的家乡石桥寺是一个贫困村庄,全村20多户都是贫苦农民,居住的是清一色的茅草屋土坯房,识字的人不多。然而,村头上这座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的建筑——大庙,却十分气派,显得与众不同,是十里八乡数得着的寺庙。山门朝南,四大天王的泥塑神像青面獠牙,身高丈二。大雄宝殿暖阁中是高坐神坛的本寺正神如来佛祖,东厢房是关羽手捧《春秋》,两箱有关平周仓守护,西厢房是娘娘殿有几十尊娘娘神像,院中的韦陀阁有一尊泥塑金身韦陀。庙里香火旺盛,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庙东院是一所小学校,东屋4间、南屋4间,都是教室。虽然是草房,倒也十分整齐。北屋3间大瓦房是客厅,是学校校长和教师办公的地方。父亲董长兴给我讲时先生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为了掩护身份,他曾经在这里教书育人,做过带发修行的僧人。 父亲说,1947年春唐河县城还没有解放,村中来了一位年轻人,是个有情有义有本事,专门为贫苦人做好事的好人。大家都尊称他为“时先生”,这个人就是“时广涵”。 时乐濛(中) 当时我家6口人,姊妹5个(3个姐姐1个哥哥,三姐送邻村一位铁匠收养)。因家里太穷,哥哥姐姐们都没有上过学。父亲讲,时先生跟他说,还是让你小儿子上学吧!穷人真正要翻身,必须要读书学文化!父亲听了时先生的话,我才有了上学的机会。因此,学习非常勤奋。小升初、初升高,都是学校保送,高中毕业后有幸选调到北京。我十分感谢时先生和党的教育培养。 1965年,我被分配到国家第二轻工业部工作。父亲让我代他和桐轩(张桐轩女士刘立轩先生的夫人)去看望他老人家。这时我才知道,小时候被村民传颂的“活菩萨”,就是心中敬仰的著名音乐家时乐濛先生。他谱写的歌曲《歌唱二郎山》《三套黄牛一套马 》《小河淌水》等,我从小就喜欢唱。 星期天,我遵照父亲嘱托来到新街口外豁口时先生的家。阿姨王利军为我打开院门,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说了父亲让我来拜见时叔叔的!听我是石桥寺董长兴的小儿子,他激动地拉着我的手,问了我很多村里的事情。他饱含深情的问话,充分体现出一位重情重义的老人对故友们的人文关怀! 他细致地询问村民们的生活状况,如:粮食够不够吃?猪肉多少钱一斤?鸡蛋多少钱一斤?问我的父亲身体怎么样?“老偏”(村民郭自成的小名)家怎么样?郭清志、郭清堂家如何?句句暖心问语,每一句都让我感动不已!20年过去了,他还清晰地记住许多村民的名字,关心着他们的生活,是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贤者。这位党和军队的高级官员,说起话来轻声细语、嘘寒问暖,让人倍感温馨。 我从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退休后再去看望时先生时,他已经搬家了。2005年,我从国家一级导演娄乃鸣女士那里打听到他家电话和新住址,买了一大捧鲜花去看望了时乐濛夫妇。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精气神大不如前,显然已经都苍老了。 回忆父亲的话 ,时先生是在敌人严密封锁,极端困苦条件下,与大部队失联,舍命救战友,忍饥挨饿,饥寒交迫,走投无路情况下,投奔他的同学刘立轩(当地的开明士绅),来到我们村的。刘立轩先生和夫人张桐轩也真够朋友,冒着掉头的危险掩护了时先生。父亲称赞:刘立轩为共产党立了一个大功! 父亲赞誉时先生是位知恩图报的仁义君子,知道刘立轩生活困难,解放后每年都不间断地寄钱接济刘家,并向有关部门说明刘立轩先生是在白色恐怖下掩护共产党员的政治态度。 时乐濛在指挥演奏 时先生在石桥寺时打心底地关心贫困农民的疾苦,与贫困农民交心接友,并作为发动群众干革命的动力,深入体察民情。还动员刘立轩夫妇和家人照顾穷人。在夏收分场时,给贫穷的种地户多分粮食。劝说刘家不收地租把自己土地分给穷人耕种,解决贫苦农民困难。时先生利用自己能拉会唱的艺术天分,拉近与贫苦农民之间的距离,大讲梁山好汉杀富济贫的故事。在缺少文艺生活的农村,时先生及时抓住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渴求,给村民唱曲子、越调、坠子等戏曲。我父亲董长兴和郭自成、郭长山等多人,不仅成为时先生的忠实粉丝,还成为了好朋友。利用晚上和阴雨天在庙上大雄宝殿里,向村民宣讲党的光辉历史。讲长征和抗战的故事,讲解放区打土豪分田地,宣讲共产党的好政策。讲解放区革命青年拥护共产党参军的故事,父母送子、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故事。他也讲自己为什么参加革命,用生动的真人真事真感情,讲述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穷苦人打天下的其中道理,为受压迫受剥削的人们翻身解放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真实故事。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事迹,让大家如临其境,心灵受到震撼,唤起了热血青年的革命豪情。时先生用群众语言打动群众,用小故事讲活大道理。他问大家,世上是土豪劣绅多,还是穷苦的好人多?为什么极少数坏人还敢于欺负压迫这么多的好人?是因为好人没有团结一心。只要我们有共产党领导,有穷苦人的紧密团结,穷人就能够翻身解放。我们的军队为什么能打胜仗?因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子弟兵!个个战士都不怕死,是毛主席领导的为人民打仗的。国民党军队多数人是抓壮丁抓来的,都惦着开小差。所以,我们的军队越打人越多,国民党军队向我们投降的人很多,一定会打败老蒋的部队。等到我们大部队打过来,乡亲们分上了土地,家家有地种,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桐轩知道了这些事,特别替时先生担心,多次提醒时先生说话要小心谨慎。 陈谢大军(指以陈赓、谢富治为领导的部队)攻打唐河,路过石桥寺。时先生约着庙上的老和尚、郭自成和我父亲等,去公路边观看走过来的革命队伍。听时先生的话,大家怀着不安心情到大桥边。时先生径直向共产党领导的大队伍走去,亮了一下身带的证件,和父亲等人一招手随着部队走了…… 50年代时乐濛访问捷克 全村村民都舍不得时先生离开,却又无法挽留。但是,想起时先生讲的八路军、新四军是工农的队伍,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又寄予无限的期望!盼望着翻身解放的那一天,过上了太平安稳的日子!我们今天享受到的幸福,是先辈们用热血换来的,要好好珍惜,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这便是对先人最好的纪念。 学史力行,要在为人民服务上力行。回望百年党史,我们党之所以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根源在于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时乐濛“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价值追求,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人民情怀;脱贫攻坚中“只要我还干得动,我都永远为村里的老百姓做事”的郑重承诺……一脉相承的,是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至上的真挚情怀。百年非凡历程中,党的光辉历史,党的优良传统,都将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践初心,砥砺奋进再前行。 (作者系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局级退休干部) 时乐濛与妻子王利军往期你错过的原创,点击以下阅读绝密夫妻情报站||范庆平病农父亲与“军旗前照像”之谜东北博物馆东北图书馆建馆70周年忆父亲王修(一)万千慈爱忆父亲||姚昌德千年古银叙乡愁 ||姚昌德姚西堂印记||姚昌德小店剪发女||姚昌德路边的守望||姚昌德 赞 (0) 相关推荐 蒋诚:抗美援朝战斗英雄深藏功名 带领村民养蚕修路 △戴着军功章的蒋诚.(受访者供图) 在上甘岭战役中,他身负重伤仍不下火线,战后中朝两国均授予其一等功.然而,退伍复员后整整33年,他几乎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堪称传奇的功绩,也没找任何一级组织提出过个 ... 光荣在党五十年❤️感恩祖国感恩党 这盛世如你所愿|王友燕 故乡读书会,有态度,有温度. ◆ ◆ ◆ 楚尾幽寻 这盛世如你所愿 ◎王友燕 一 四月,大地苏醒,生机勃勃.4月15日是第六个国家安全教育日,我跟随市作家协会的作家们.雕花剪纸研究会的大师们一起参 ... No.1523 霞浦,扑进照片的杨家溪 第二站,去的杨家溪. 高德导航,阴差阳错的走了一条没有一台车走的过去农村用的机耕道. 不知道是我操作的失误,还是高德地图的作弄. 硬生生给我们导入了一条长年没有汽车驶入,只有农用小三轮车行驶的老路. ... 抗美援朝老战士孙景坤:坚守初心,英雄本色 6月29日上午,66岁的孙福贵进京代97岁的父亲孙景坤领取"七一勋章"."党和国家给父亲这么高的荣誉,是对他革命战争时期英勇杀敌.建设时期无言奉献的褒奖.父亲淡泊名利,但 ... 文化,改变了他们的精气神 [影像脱贫攻坚061期] 文化,改变了他们的精气神 驻村第一书记彭叶访谈略记 马秀华 撰文 /摄影/ 在唐河.泌阳河.沘河三河交界的唐河县源潭镇的东南方向,有一个贫困村,叫蔡庄村. 1 这个不起眼的 ... 民间故事:他做了一生的善事,反倒跛腿瞎眼被雷劈死,老天很公正 西汉末期,有一个名叫牧守拙的人,左手大拇指上天生一颗黑痣.很是奇特.那时候,来了一个游方道人,自称姓丘,人称丘道长,颇有一些道行.他见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便在山里结庐住了下来,传布道法. 丘道长常常 ... 马全济 :冯先生 作者:马全济 很久以来,都想提笔来写一位先生.这位先生我没有见过,甚至于在他去世时我还没有出生,但是,我终究还是要写,因为,从我记事时起,便从爷爷.父亲以及村里的其他长辈的讲述中,听到了关于他的一些逸 ... 相亲之旅 相亲之旅 ■朱金林 祖父解放前就去世了,奶奶一人独自在丹徒石桥农村生活,由在本村的大姑妈一家关照,父亲会按时寄给她生活费.在我上小学时,奶奶曾来渔沟一次.花白的头发,白净的皮肤,一双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 ... 【农房改善】石桥镇:建宜居的房子,做特色的村子! 金秋时节 天高气爽 走进石桥镇韩口渔港新村 映入眼帘的是 黄墙红瓦的农家院落 房前屋后绿树掩映.干净整洁 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面直通村民家门口 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韩口渔港新村一期 改善农户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