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同学”

同学,这个词太寻常了。哪怕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会用。同学,是指在共同环境下一起学习一群学生。可小分为同班同学、同级同学和同校同学等。一般而言,同学友谊比较纯朴,没有重大的利益冲突。因此,很多人与同学成为好友,甚至知己、密友。

那“同学”这个称呼,最早出自何处?

有人认为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庄子》中,《庄子·知北游》:“妸荷甘与神农同学於老龙吉。”

有人认为出现在东汉,因为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的《汉书·萧望之传》中有句:“復事同学博士白奇,又从夏侯胜问《论语》、《礼服》。”(同学)(同师授业者)

也有人认为出现在明末。当时的精英黄宗羲《题张鲁山后贫交行》诗:“谁向中流问一壶,少陵有意属吾徒。社盟谁变称同学,惭愧弇洲记不觚。”(《南雷文定》)诗后注:“同学之称,余与沈眉生(沈寿民)、陆文虎(陆符)始也。”

事实上同学是用来描述一种关系的。郝敬在《论语详解》:“凡在圣门者,皆称同学。”只要同一师承,或一起上过学,不管是学儒、学佛,还是学道,也不管是学工、学农,还是学军,都可称同学。

同学,还有许多相近意义的词。譬如:弟子、门生、同砚、同窗、同门、同年便是。

“弟子”,出自《论语》。如《论语·学而第一》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在《论语·雍也第六》又有:“ 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这里的“弟子”,就是学生与同学之意。《论语·先进第十一》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这里的三子者的“子”,亦为“弟子”。

门生,在唐杨炯的《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有句:“门生七十,仰天路以无阶;弟子三千,望宫墙而不入。”亦即学生与同学之意。

同砚,《资治通鉴》中有句:“彭祖又小与上同席研书。”“研”通“砚”,后因称同学为同砚。

同窗,(宋)吕祖谦《与朱侍讲书》中写道:“令嗣气质甚湻,已令就潘叔度舍傍书室……同窗者,乃叔度之弟景愈 。”这里的“同窗”就是“同学”之意。古时,学习的条件较为艰苦,把同学称之为“同窗”,其窗隐含“寒窗”之义。把同学称之为同窗,凸显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和尊重,似乎比称之为“同学”要亲切许多。故而流传至现今,称同学为同窗则比比皆是。

同门,在《礼记·檀弓上》中有:“吾离羣而索居”(汉)郑玄注:“羣,谓同门朋友也。” 因此,“同门”义为同师授业,亦指同师受业者。“同门”,指代了“同学”。

同年,指同时;年岁相同;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这里“同年”指代了“同学”。

事实上,不同的时代,是有不同的称呼,很是平常。从眼下来看,“同学”一词,能够流传至今,更显现它历史意蕴的厚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