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教你看懂孩子臭臭中隐藏的消化功能问题
孩子从出生后开始,其消化系统在不断的发育和成熟,正是因为其功能还不完善,所以也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或食物不耐受。“臭臭”作为消化系统的“厨余垃圾”,能较好的反映出孩子“吃喝拉撒”的原生态品质如何?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不同品质的臭臭”到底隐藏了什么信息?
在识别不同“臭臭”情况之前,我们先推荐一个改善孩子消化功能和大便情况的保健推拿方案,日常给孩子间断做一作,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儿
推
/
清补脾
01
定位:在拇指的桡侧缘,由指尖至指根呈一条直线。
操作:操作者用拇指桡侧缘置于小儿拇指桡侧缘,来回方向推。
02
分腹阴阳
定位:位于腹部,自剑突至两肋下。
操作:两拇指指腹从剑突起,分别向两边分推至两肋下。
揉中脘
03
定位:肚脐上4寸,肚脐与剑突连线中点。
操作:操作者指端或掌根按揉。
04
揉足三里
定位:在外膝眼下3寸,距离胫骨前嵴1寸。
操作:拇指罗纹面直上直下按揉。
捏脊
05
定位:在后背正中线上,从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到尾椎骨端,呈一条直线。
操作:双手拇指与食、中两指对称着力,从尾椎骨端开始,一松一紧交替向上挤捏推进至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
正常粪便
新生儿胎便
新生儿的胎粪是在孕期内形成的,出生后24小时排除,呈现墨绿色、粘稠状态,气味不重。出生后2-3天,大便颜色逐渐变浅。
哺乳期大便
正常哺乳或喂养的孩子,在消化正常的时候,粪便一般为淡黄色、黄色、金黄色,气味则会随着摄入母乳、奶粉和辅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母乳喂养
重点:金黄色、糊状、无明显臭味
因为母乳是最佳品质的食材,因此,孩子的便便也是“史“上最佳状态的,可谓(金黄)色香味(无臭即香)俱。
一天排便次数2-5次,少数会多达7-8次,堪称人生当中的“开挂顺畅模式”,但是随着孩子长大,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逐渐完善,大便次数也会逐步减少,向成人模式靠拢,再想体验如此顺畅的感觉,基本是很难了。
如果出现夹带奶瓣、或颜色变浅绿,或质地变稀,多数与孩子的消化功能发育慢有关,部分与妈妈的饮食、孩子腹部受凉等有关,还有部分食物成份经妈妈消化吸收后可能会通过母乳排出,比如脂肪、维生素和部分矿物质等,也可能会改变孩子便便情况。
建议:哺乳妈妈均衡饮食是要点,不要过多食用油腻、辛辣食物,同时注意做好孩子腹部保暖。
奶粉喂养
重点:土黄或金黄色、硬膏、略带酸臭味
奶粉是母乳的替代品,却不是完整的母乳,成份差异还是挺大的,因此,大便的质地和气味也会发生变化,次数也会少一些,一般每天1~2次。
添加辅食后
重点:棕色或深棕色、稠糊状或成形,随食物种类而变化。
随着辅食种类和数量增多,大便的情况会慢慢变得像大人。水果、蔬菜等粗纤维的食物,会让便便变得蓬松;奶、蛋、肉类中蛋白质含量高,便便则会变硬,且容易出现臭味。
异常粪便
新生儿胎便未排
新生儿出生后,如果24小时内没有出胎便,则要考虑和检查是否有消化道先天畸形,需咨询医生诊治。
灰白便
灰白色大便(像陶土一样的颜色),往往是因为胆道阻塞,需咨询医生诊治。
绿色稀便
当喂养不足时,孩子消化道中没有足够的食物来被胆汁消化,食物残渣则容易被胆汁影响而变成绿色且有黏液。摄入少,食物残渣少,所以排便次数也少。一些奶粉中含铁较多,部分孩子吸收不良,也会出现颜色变绿的情况。
建议:喂养不足可以考虑两方面问题,一是家长缺乏喂养知识,食物种类和量给予不足导致,这需要父母学习更多喂养知识来解决;二是孩子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导致摄入不足,这种需要从健脾开胃,改善消化入手,才能改善。只要孩子吃饱了,大便的情况也会改善。
蛋花汤样便
水份与粪分离,如蛋花汤样,次数和量增多,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疾病。
建议:如果孩子腹泻次数较多,持续天数多,或伴有发热等症状,可能会引起孩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则需就医诊治。如果只是偶发腹泻,次数不多,可以观察,根据情况变化再决定是否就医。同时,要注意孩子餐具和玩具的清洁和消毒。
泡沫状便
大便带有较多泡沫且稀,酸味明显。常因高糖食物或淀粉食物过量导致,糖类物质消化不良,发酵增多后导致。
建议:看看奶粉中含糖量是否高过其他牌子,如果是,可以更换更少糖份的奶粉。添加辅食后的孩子,则可调整饮食结构,降低高糖或高淀粉食物,如米糊等。
大便臭味重
大便的气味重,像臭鸡蛋一样,常因孩子的蛋白质摄入过量,蛋白质在肠道中消化不良,被肠道菌群分解后所致。
建议:调整饮食中的蛋白质比例。比如奶粉添加过量,导致配奶浓度过高,蛋白质过量摄入,则可稀释配奶,逐步增加其他类型辅食量。给予一定过度期后,等孩子的消化功能改善后,再恢复正常饮食。
油性便
大便中含有一定的油性物质,光照下发亮,呈淡黄色液状,提示脂肪摄入过多。
建议:如果是奶粉喂养的,可暂时更换为低脂奶,等大便正常后,再恢复正常奶粉。辅食中,则要注意减少油量,或不给孩子摄入过多肥肉和油腻的食物。
硬便
大便干硬呈颗粒状,排便费力,或伴有排便时哭闹。便秘的判断要点一是质地变干硬,二是排便次数明显减少。一些半岁左右的孩子,由于肠道发育成熟到一定程度,对食物消化吸收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升,会出现连续多日的食物残渣减少,导致3-5天才排便,但是胃口正常,且排出的粪便不是很干硬,那就不是便秘。
建议:便秘的原因挺多,与饮水量、膳食纤维、高蛋白饮食、上厕所的心理状态等因素有关,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状态进行判断和逐一排除,及时调整,如果便秘时间久,则要及时就医,避免变成慢性便秘。
中医角度会考虑气虚(肠道动力不足)、阴虚津亏(肠道水分不足)、燥热(体内有火)等问题,需要判断后对应处理。便秘初期,可顺时针按摩孩子腹部,适当增加饮水,增加粗纤维食物(果泥、菜泥等)、减少高蛋白食物(肉和牛奶等),加强如厕技能训练(穿脱衣服、擦屁股等);时间拖久的孩子,可以暂时使用开塞露解除干结粪块的嵌顿,然后配合其他措施来改善。中医可以给予补气、滋阴、降火等处理。
血便
大便中带血丝或血块等,或混合有陈旧血液成份。如果是鲜血红色,一般是肛门和直肠的问题,如便秘导致的肛裂;如果颜色呈现黑色柏油样,则要考虑上消化出血,果酱色(肠套叠)、暗红色(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黏液血便(细菌性痢疾)。
建议:需要先排除由于服用铁剂或富铁食物导致的假性便血。同时结合孩子伴随出现的症状,必要时到医院就诊,明确原因,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