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煤老板”,并不只是一个段子而已

前段时间发生过一件特别有意思的小事情,在《观天下讲坛》举办的“影视圈20年目睹之怪现状”论坛中,编剧汪海林发表一段肺腑式的言论。他从1997年入行以来,经历了各类属性投资人,煤老板、房产商、互联网投资者等等,最怀念的是煤老板当投资人的日子。因为他们安全生产意识强,从来不干预编剧的创作。最差的是互联网企业,制造了很多越来越离谱的大数据、大流量和大IP。

汪海林的一席话引起了影视圈的集体悼念。

影视剧这20年来,创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2010年以后,互联网模式的介入,传统影视剧的发行渠道以及内容来源创作等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以往的影视剧创作,主要输出平台为电视台。一剧两星政策实施后,影视公司成本受到影响,但是目前视频网站采买顶级剧的价格已经跟卫视持平,视频网站成为电视剧制作方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发行渠道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影视剧的选择和创作。“流量为王”的时代,讲究的是粉丝经济,IP成为这几年影视创作最为关键的词汇。网络小说因为是国产IP的重要来源,早在2014年主流畅销小说就被哄抢完毕,资本的触手已经伸到细分领域的小众作品。《镇魂》《龙日一你死定了》《双世宠妃》《快把我哥带走》《来自海洋的你》《哦!我的皇帝陛下》《同学两亿岁》《我的狐仙老婆》《奇葩超能事务所》《动物系恋人啊》等等,题材千奇百怪的小说,也全部都影视化。

当下这一类作品处于井喷状态。经济学上有一个名词叫作长尾效应,就是说将所有非主流、个性化的需求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主流市场更大的市场。投资人的趋利属性,注定他们要在这部分细分市场细耕,甚至一些视频网站,更是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的喜好,自行投入资金进行内容的制作。

然而基于粉丝经济的影视剧创作,不论是小作坊生产,还是大投资大制作,能达到口碑与播放量齐飞的作品寥寥无几。根据骨朵数据,2017年网络剧共有295部,豆瓣评分超8分仅有13部,而真正做到精品网剧,收视率与口碑齐飞的只有三部:《白夜追凶》《河神》和《无证之罪》,占比仅有1%。相比较汪海林口中的煤老板时代,影视剧虽然数量上去了,质量却一泻千里。

粗制滥造就像缝上去的标签一样,紧紧跟着网络剧。因为过于强化IP与流量,最重要的改编和再创作,往往被网络剧忽视了。对比同时段播出的天下霸唱两部作品《鬼吹灯之黄皮子坟》与《河神》,后者的改编比前者要大刀阔斧得多,成为爆款精品,很大的功劳在于编剧的功力。就以角色而言,电视剧《河神》不仅削去了小说中一些主角,还增加了小神婆、肖兰兰、老神婆、老河神、付队长众多新角色。这些角色不仅没有削弱主角的光芒,而是各有各的性格与人物主线,使得故事更为饱满、有张力。相比之下,《黄皮子坟》看不出用心所在,配角一众智商“无下限”,丢失了原著精髓所在。

《白夜追凶》以及《无证之罪》无一例外在“编剧技巧”“线索安排”“角色设置”“叙事语言”等等方面下足了功夫,而这些都是传统影视创作非常注重的细节,讲究的是“人物有人性,故事有人情,思想有灵魂”。这些,互联网可教不会创作者们。

今年已过半,数据更为凄惨,当下热播的《沙海》《延禧攻略》《潜龙在渊》《天乩之白蛇传说》《镇魂》等剧集,流量是有了,话题也有了,唯独没有一部爆款精品剧。汪海林呼吁“煤老板”回来,并不是真的想让煤老板回归影视行业,而是强调影视剧在创作的过程中应该“不忘初心”般精雕细琢的方式。这几年网络剧数量上的虚假繁荣掩盖不了其短暂的生命力,大浪淘过沙的剧集创作方向,应该是《白夜追凶》这类精品剧的路线。随着观众审美提高,互联网模式下丢掉的“大西瓜”,是时候该被重新捡起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