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脑法则:3招让你轻松说服他人
主播:Bobo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17年11月10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蜥蜴脑法则》。
本书作者吉姆是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在恒美广告公司任职27年,经过多年研究,他发现大多数人的决策过程和低等脊椎动物蜥蜴很相似。
一个人的“蜥蜴脑”比他的理性脑反应快0.03秒,而且很多决定都是在这0.03秒之内做出的。所以,只要学会跟对方内在的蜥蜴脑对话,就可以很轻松地说服他。下面我们分享其中的三个方法,分别是准备好替代物、引导联想和用行动代替语言。
①
『准备好替代物』
假设有一个小孩现在特别想吃小辣条,你该如何说服他放弃这个念头呢?跟他科普吃垃圾食品的坏处,还是批评他?这都不是最好的方法,你要做的,仅仅是塞给他一个苹果,或者别的他喜欢吃的东西。
用其他食物满足小孩的需求,这就涉及到本书提出的一个观点:马上提供一个替代物,可以有效阻止人们去做某件事。美国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用0.03秒的时间,在电脑屏幕上播放怪异的表情。由于画面切换太快,大家根本没法看清楚。但是,当心理学家要求观看者给这些表情打分时,恐怖表情的得分相对快乐表情会低一点。
这说明了,无意识思维,也就是“内在的蜥蜴”,让观看者在短短的0.03秒之内,捕捉到了这些表情,并传达给了有意识层面的知觉。在进行多次试验后,心理学家还发现,“内在的蜥蜴”特点是,能快速处理信息,而且仅仅关注眼前的事物。
“内在的蜥蜴”只对此刻存在的东西感兴趣,所以,阻止人们去做某件事的最有效方式是,马上提供替代品,让他被眼前的事物吸引。比如你想阻止自己玩手机,那就在包里放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随手可拿。当我们劝导自己或他人别去做某件事时,准备好替代物,会提高成功率。
②
『引导联想』
看到“拐杖”、“步履蹒跚”等字眼会让我们联想到老人,同样的,我们脑海里的一个念头会激发出很多相关的念头,就像把一颗石头丢进河里,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水波。
即使我们不愿意,也会产生联想,也就是说,我们阻止不了这种无意识的想法。这是“内在的蜥蜴”另一个特点,只要提供了合适的线索,它就可以开展天马行空的想象。
联想,虽然简单,但是力量很强大,在说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赋予某种行为更加丰富的象征意义,让对方产生联想,增强它的吸引力。这里有一个技巧:找同类参照物,让对方能快速自行联想做了会得到什么。
这个同类是指同一个行业或者相同的境遇里,做得出色的人。比如说服朋友坚持写文章时,可以找一个原来情况跟她类似的,但是现在很出色的写作者,用两三句话简单描述她现在的生活状态,比如:成为自由职业者,不用加班挤地铁,月收入翻了5倍。这样一来,朋友就会马上对今后的生活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激发动力。
找同类参照物进行联想,能激发很多感觉和想法,然后又让人把这些想法和感觉,编成一个与自己处境有关的完整故事,唤起我们的记忆和情感,强化情绪体验,从而达到说服的效果。
③
『用行动代替语言』
如果我们得到了某个人的帮助,无论他出于什么目的,我们都会很感激,想找机会回报他。造成这个思维模式的,就是“内在的蜥蜴”。
最好的例子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惠行为。30年前,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罗伯特教授,曾观察过那些在职业上获得成功的人士,他发现这些人都把互惠当成一项基本策略。当别人对他们很友善的时候,他们也会对别人很好。尽管他们心里知道对方可能只是出于商业目的,是为了利润,而不是真的喜欢自己。
互惠行为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我们关注别人的行为时,会忽略掉他们的动机,同时感到自己也有义务去回报别人的善意。这种义务感是与生俱来的,是我们无意识思维系统中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可以有效影响他人的判断。所以,我们可以用行动来说服别人,比如你想让家人去健身房锻炼时,与其说一堆健身的好处,不如以身作则,先去锻炼;当你想让室友保持屋子干净整洁时,不如自己先打扫好卫生;当你推销某款产品时,可以自己先用起来。
“内在的蜥蜴”能感受到行动传递的信息,但不会考虑背后的动机。所以,下次你去说服别人的时候,不妨试一下把语言转化成行动。
总结一下,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内在的蜥蜴”,也就是无意识思维,利用它的弱点,在说服的时候准备好替代物、引导联想、用行动代替语言,就可以事半功倍。你打算怎么运用这三个技巧呢?期待你在留言区分享哟。
参考书目:《蜥蜴脑法则》[美] 吉姆·柯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