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晨读:变身社交高手,让你心想事成

主播:大宝

这本书的作者凯伦·伯格,是美国沟通专家、演讲大师和专业发言人。她从业三十余年来,先后为很多职场人士提供过关于人际沟通、危机管理、股东会议、媒体采访等领域的专业培训,帮助成千上万包括大牌作家、NASA飞行员、白宫政治家等名人在内的人实现了有效社交。作者认为:有效社交的最大前提是有效沟通。

我们精选了其中3个内容和大家分享,分别是听众档案、93%法则和鱼熊技巧。

『听众档案』

先给大家讲一个笑话。

有个人演讲,看见台下没多少人,于是开玩笑说:“咦?怎么该来的全没来?”台下很多人一听:“你的意思是我们不该来?”于是抬屁股走了。他一急,喊道:“怎么不该走的又都走了?”剩下的人也不高兴了,“这意思是我们才是该走的人?” 结果又走了一半。这下他更急了,大叫:“哎呀,我说的不是他们!”剩下的几个人一想:“闹了半天是说我们”。于是人全走光了。

这个笑话说明,只顾自己说话,忘记了解对方在想什么,最后很可能“一无所获”。

为什么呢?想想看,换做是你,如果一个人喋喋不休地说些与你毫无关系的事,你会不走神吗?要是他说的事情,对你没什么帮助,你会特别在意吗?

所以,在开口交流前,最好先琢磨一下沟通对象,在心里给听众建立一个档案。怎么建立呢?作者建议牢记三个问题:

第一:沟通对象是谁?

第二:他遇到什么困难?

第三:什么能激发他的兴趣?

比如一个卖化妆品的柜台服务人员,远远看见走过来的顾客。她根据经验判断对方是刚入职场的小姑娘,可能想学习化一些职业妆容,于是和对方说,“您好,我们最近推出一些简洁方便的职业妆小技巧,可以请您抽出几分钟免费体验一下吗?”来促使对方留下来。

建立「听众档案」,能让你在开口前理清思路,清楚地预设出谈话对象的心理需求,从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93%法则』

《红楼梦》里描述过一个桥段,林黛玉刚进贾府时,所有人都屏气凝神,突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大笑声,原来是王熙凤,这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描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研究也表明,每次交流,绝大多数人通常只会记住对方的语调、言行举止和给人的感觉,你的身体语言,将会占到总体印象的93%。重视这些,是提升有效社交的关键一环。

那我们怎么训练自己的身体语言呢?对着镜子练习吗?作者给出了更好的训练方法:录制视频。每次录制两、三分钟,然后像看电影一样观察,对视频中的声音、神态、肢体动作仔细体会,留心其中最吸引自己的地方,以及哪些姿势看起来不自然,需要改进。视频可以反复回放、暂停,还可以拿给别人指点。

那另外的7%,就不重视了吗?当然不是,语言组织也有一个诀窍,就是核心信息简洁,千万不能复杂,用最简单的词汇击中要害。打个比方,我们可以这样向对方介绍自己的产品:“请选择我们的产品,它很精致耐用 ,而且性价比极高”。如果核心信息不简洁,对方可能没有耐心听你讲下去。

『鱼熊技巧』

每一次有效交流,都像是一次驱车驾驶,最重要的是「不要跑偏」。一旦你发现,对方的问题可能会打乱你精心安排的谈话节奏,或者触及到你不想提及的话题,这个时候,就有偏题的危险。

如何才能将话题重新拉回到预定轨道上呢?可以采取鱼熊技巧,就是鱼和熊掌都要。说话时,一边承接对方的话题,同时起头你想说的语句。

听起来好像有点难。但作者认为,其实就是一两句话的事,就算你的回答,跟对方的话题并不直接相关也没关系,只要让对方「感觉有关」就行了。

比如,对方问你对某部电影的感受,你可以说,“你提到的电影,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这样,谈话的主题就从电影转到了书上。除此之外,你还可以说,“你说得不错,但我要强调一点”,“除了你刚才说的,我还想补充几个内容”等等句式。

所以,当有人向你提出问题时,思考的重点,并不只限于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还包括怎样回答问题可以引导对方转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对话方向。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让你成为高段位沟通者,实现有效社交的三个方法:换位思考,建立听众档案;抓大放小,善用93%法则;巧妙使用鱼熊技巧,引导话题走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