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这一章告诉我们,圣人和权威都是用来被推翻的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道经·第十九章
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这句话我个人的理解有三,一是老子要大家不要有私欲,不要盲目攀比。大家少私寡欲,摒弃零和游戏,就不会陷入恶性竞争之中无法自拔。比如我们现代人经常说的“内卷”和“躺平”,其实就是同辈之间恶性竞争的结果;二是不要迷信任何人的观点,尤其不要崇拜圣人和偶像;因为圣人和偶像、权威与专家,说的都是一时一刻的片面真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都是用来被推翻的;而且盲目崇拜的后果很严重,比如对希特勒的盲目崇拜导致了二战的爆发。三是我猜老子想要建立一种小国寡民、无私无欲的理想社会,或者说是打造一个乌托邦。但在现实生活中,想要人不崇拜偶像和道德楷模,不要有私欲和投机取巧之心,根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资源短缺和匮乏的人类社会,为了更好的存活下来,有私逐利是人的固有属性。
2、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这句话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其副作用却贻害无穷。并且间接的导致了近现代以来中国科技的落后。中国古人就是因为信奉了老子的这句话,因此把许多科技创新和发明,当作奇巧淫计来看待;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许多封建卫道士看来,摆弄各种小发明、研究各种器物纯属不务正业,更是玩物丧志,曾长期被士大夫们看瞧不起。因此可以说,中国古代从来没有营造出一个鼓励发明和创新的社会环境,也跟这种思想有一定相关性。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老子圣人的头衔都是后人封的,我觉得没必要故意夸大,认为老子说的都是绝对真理。当然我想老子也从许来没把自己当成圣人,更没把自己的五千言当成金科玉律,是我们这些后人太过于盲目崇拜太擅长造神啦。况且老子也是主张“绝圣弃智”的。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因此我个人认为,老子这章的言论太过于绝对,所以显得不切实际。当然老子如此决绝的言论背后,也许是对当时所处那个时代现实社会的绝望和反抗,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