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原畔的百年老宅——于家大院

  

相传,少陵原上的鲍陂古村是西周鲍伯的封地,这里曾是鲍陂镇,长安区大兆街道三益村的于家大院就位于鲍陂老公路旁。这座老院修建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于家大院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四进深院落,院中砖雕木刻非常精致,是长安地区目前发现的继郭家大院之后的又一处保存完整的大型老民居。

相传这里是西周鲍伯的封地

  鲍陂于家大院位于长安区大兆街道三益村6组。三益村分为三个自然村,大鲍陂、小鲍陂、伍府井,1957年,3村合并为三益村。大鲍陂村位于三益村东,小鲍陂村和伍府井分别位于大鲍陂村的西南和西北角。至今,人们习惯上将3个村子仍沿用原名,行政上划归三益村,统一管理。于家大院就位于三益村的大鲍陂。

  要说于家大院,就不得不先说说鲍陂古村。鲍陂村地处长安少陵原北畔,少陵原也称鸿固原、凤栖原。虽然地处少陵原,鲍陂的地势并不高,而是位于原上的一处低洼地中,村子四周高,中间低。长安退休教师、住在鲍陂邻村甘寨堡的高扶民老先生说,过去,这里可能是少陵原上的一处湖泊,据当地村民讲,“鲍陂”的陂字意指水中的高地,过去,村中的先民就是依湖而居,过着农耕渔猎的生活,至今,村里人挖宅基地时,还常常能挖出贝壳等水生物遗骸,村人对此已经屡见不鲜。

  村中一些老人至今称这里为“皇湖”。相传,鲍陂村得名于一条鲍鱼精,当时大鲍鱼精在湖中兴风作浪,伤害百姓,于是皇帝派大将来降妖,驻扎在鲍陂邻村、地势较高的甘寨村,后来大将打死鲍鱼精,此地便名为鲍陂。

(每小平)

  长安文史爱好者每小平则认为,有关鲍陂名称的来历,还有另一种说法。相传,鲍陂是西周大夫鲍伯的封地。清雍正年间的《陕西通志》中记载了陕西境内的周朝封国,其中就有鲍陂国,其位置大致就在今鲍陂村。《西安通览》中则说,西周时,武王封其弟于京畿东,就是鲍陂。过去,村中有一块村碑,碑上记载这里是“西周鲍伯封邑”。到了明代时,已分为大、小鲍陂。

  鲍陂村也常被写成“鲍坡村”,草堂寺中的明万历年间铁钟上,将这里写作“鲍坡里”,《咸宁长安两县续志》中记载,“鲍坡村,坡亦作陂,俗称鲍伯”。民国时,这里是鲍陂镇,店铺云集。鲍陂村过去繁华热闹,老雁引路和韦鸣路在此交会。

老宅牌坊式的拱形二门很特别

  于家大院就位于大鲍坡的老公路旁。这座老宅坐南向北,高大古朴的门楼伫立在周围的新式民居中,格外引人注目。于家大院是典型的“瘦长形”西安古民居院落,面阔3间,院深4进,有门房、二门、厢房、厅房、正房、后院,庭院深深,至今保存完整。

  于家大院的门楼和门房由青砖砌就,位于正中的门道深深地凹进去,黑色的大门厚重沧桑,上面镶有门钉,足有半米高的门槛即便是成人也要颇费力气才能跨过。老院的主人,77岁的于福明老人说,这两扇黑色的门板,是古槐做成的,大门两边的青石墩上雕有“卐”字图案。大门两侧各有一间门房。

  跨进大门,正对着的就是二门了。这座二门与普通民居方方正正的典型二门不同,看起来像一座牌坊,非常高大,门中有3孔拱形的门洞,中间的门洞稍大,门额上刻着“树德务滋”4个字,两边的门额上则分别有“耕读”、“传家”的字样。

  穿过门洞,两边分别有2间厢房,对面则是厅房。厅房面阔3间,中间是过厅,两边是居室。檐檩上有云纹木雕,古朴的木格门的腰板上,刻着钟、鼎、炉、花瓶等浮雕。现在,中间的过厅被改造成了一间客厅,摆放着八仙桌和太师椅,墙上挂着主人喜爱的字画,屋后的木质屏风前摆放着供桌,供奉着于福明父亲和母亲的遗像。屏风正中挂着中堂,上书“堂堂之鼓,正正之旗,千秋基业,厅屋永辉”,中堂两边有“金储能振家念先人业贾耕田受尽百般辛苦;玉琢方成器教子孙读书明理勉为一世好人”的楹联一副。于福明说,过去,厅房是进行年节祭祀,办红白喜事的重要场所。于福明说:“过去,每年过年过节,爷爷和父亲生意上的朋友都要来家里拜贺,家中也摆起酒席,就在厅堂周围,非常热闹。厅房门额上挂着牌匾,两边的柱子上挂着对联,非常好看。过去,厅房屏风的中间敬着祖先,两旁开门让人通过,中间的门不打开,很有讲究。”

  走过厅房的侧门,便来到第3进院落,这里是老宅的正房所在。两边有厢房,形式与第2进院相同,当中是正房,正房是二层的楼房,楼梯在屋外。正房檐檩的4扇木门上,分别雕刻着“踏雪寻梅”、“对柳题诗”、“卧听荷语”、“蟾宫攀桂”4则传说故事的图案。于福明说:“过去,正房是家中族长、我的祖父母居住的地方,二楼过去可以住人,现在则堆放了杂物。”

  老宅年久,发生过很多故事。于福明说:“相传,过去我们家住过一个狐仙。老人说就住在正房,这个人是个神人,类似于巫医之类,他住在家中,很多村里人都来看病问药,后来有人算卦说此人不宜久留,家人就想办法将他赶出去了。”

  从正房的后门穿过,就来到了后院,后院中有一口古井,现在已经干涸,站在院中,可以看到正房后墙上还留有“文革”时“抓革命、促生产”的大幅标语。高扶民老先生告诉我们,在长安地区,于家大院是目前发现的继郭家大院之后的又一处保存完整的大型老民居,至今已经居住过5代于家人,而且其后人现在还居住在此,其中的木雕、砖雕等都很有价值。

于家生意做到四川及武汉

  于福明回忆,于家本是鲍陂村的普通农户,家中最早的老房与现在的于家大院一街之隔。清末时,于福明的祖父于克禄从学徒做起,逐渐将生意做大,在西安开办了“天福德”和“金玉堂”两个商号,并在陕南的商洛、安康、汉中等地开了多家分号。清末,于家的业务范围不仅在陕西,在四川及武汉等地也有很多生意。善于经营的于克禄把自己的儿子也带上了经商之路,于福明的父亲于德洲就常年在陕南、四川一带打理生意。于家诚信经营,口碑很好,迅速发家致富,同时,于家在鲍陂村买下了一些土地耕种,并开始着手修建于家大院,这座修建于清末民初的于家大院,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于福明告诉记者:“其实于家在汉中、安康也有房子,老人们讲,汉中的房可能比鲍陂的这处房子还要大,但是我没见过,现在也不知在哪儿。于家商号经营各种货物,布匹、农具、药材,以及各种日用百货都有经营。陕南则是中转站,比如,四川来的货,要经过陕南的铺子再运到西安等地,西安的货物也是通过陕南的铺子运到四川去。那时候山里运货都是挑担、骡子等,非常艰辛。”

  民国时,兵荒马乱,于家的货物都是从湖北武汉、四川一带贩运北上,常常遇到拦路被截的情况。于福明说:“我父亲告诉我,有好几次,走在路上的货物被土匪、军队抢走。有一次,父亲从武汉运货,坐轮船走水路,遇见国民党的部队,把货物都抢走了,父亲感慨地说,我们家是在军界没有人,要是在军界有人,东西也不会被抢。后来我姐姐嫁给了国民党一个飞行员,解放时,姐夫去了台湾,姐姐留在西安,后来姐姐去世,上世纪八十年代,姐夫跟我们取得联系,现在还常回来看看。”

  于家不仅生意做得大,还乐善好施,造福乡里。高扶民说,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以耕读传家、百善孝为先为训的于家,雇用了十几名乡亲,在村中支起大锅大灶,日夜不停地蒸馍、熬粥,为当地乡党和过往行人舍饭,用掉的米面不可计数,许多外乡人闻讯都纷至沓来,于家因此救活了无数乡里性命,从此名声大震,成为远近闻名的仁义财东。民国时期,于福明的父亲于德洲捐资兴办了村中北寺内的学堂,也就是后来的“三益小学”,更为村里人所称道。由此,城南一带人们都知道了于家财东。当时,很多外地姓于的人都来找鲍陂于家,大多都能得到帮助。于福明说:“过去,家里的厅堂上挂着‘德比山多’、‘德隆望重’的牌匾,牌匾镶着金边,很厚很大,字也是金字,是祖上生意上的好友赠送的,可惜后来这两块牌匾毁于‘文革’。解放后,父亲把陕南、四川、武汉的生意,都交给了国家。于家的祖辈在村中得到了乡亲的认可,解放后评定成分时,被评为‘富农’,‘文革’时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于家不仅重视慈善,还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于福明这一辈多人多是读书上学,家中大学生出了不少。

民间记忆

孤独的老宅守护者

  77岁的于福明老人是居住在于家大院的第3代人,他说:“于家大院修建于我祖父时,至今已有5代人在此居住过。我出生在这院房子,结婚也在这里,对老房感情很深,但是现在房子也老了,下一辈的年轻人大多在外工作,也住不惯老房子,逐渐从老院里搬了出去,现在,就我自己住着,能看看房子,也比较自在。”

  在于福明的记忆里,于家大院比现在气派很多。过去,于家大院东西两边还有两个院子,是偏房和车马房。家里还有12头骡子、4匹马,都在车马房拴着。当时于家大院四周都用围墙围着,上世纪五十年代,村里拆了围墙上地,而偏院则逐渐盖成了新式民居,只有中间这院保存了下来。

  于家大院过去的房子都是一砖到顶,2008年地震时,墙面被震出了裂缝,后来翻修时,在正房和一些厢房的墙外打上了糊砌,所以现在看起来,有些地方是土墙,其实砖墙都包在土坯里面。“文革”前,房上的屋脊很漂亮,厢房和正房也是连在一起的。“文革”时,红卫兵把房上的砖雕脊兽拆下来,从此老房开始漏雨,由于雨水浸透,砖木结构的房子便逐渐损毁。

  如今,于福明最担心的就是老房的保护,他说:“长安区文物部门到我这里来过很多次,我也经常接待从西安等地来参观的人。现在,很多人都很喜欢过去的老宅子,因为保留下来的很少。我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能把老宅保护起来,该修复的地方修复一下,让这座老宅子能保存下去。”

投稿、闲谝

(0)

相关推荐

  • 邻居八家之八:香椿树之恋

    编者按: 做为编辑,很欣喜收到国印老师的赐稿!他笔下朴实的语调.鲜活的人物.温暖的情感总是能勾起人浓浓的乡愁.文中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幅满是时代气息的深长画卷:是一种时光很慢.车马也很慢.邻里之间亲密友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李庄乡程庄村

    来宝丰旅游,一定不能错过美丽乡村.今天带大家走进李庄乡程庄村,相信会带给您不同的美好体验.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程庄村位于宝丰县李庄乡东部,历史上曾名:同协寨,东临紫云山,北望汝水,南依落 ...

  • 九江百年老宅

    吴家大院座落在九江镇人民路40号,它是越南侨乡吴氏家族的老宅. 九江有句老话:"九曲十三湾,湾湾有个财主佬",吴家大院地处十三湾中的第二湾,由越南华侨吴庚南及畅如兄弟始建于清末光绪 ...

  • 碧朔游记-李家大院

    人们都很喜欢"忙",无论遇到什么都能很轻易的将友好的建议打发掉--我很忙.好吧!既然这样我就信了.我也只好叫自己也忙起来,嗯--忙着找清闲好了. 还是在碧溪,这个老一辈的墨江人坚决 ...

  • 巩义访古:历尽沧桑的刘家大院

           刘家大院又称王家大院,位于巩义市芝田镇官庄村西南,虽历经几百年岁月沧桑和多次战乱,仍然保留下来大批错落有致的明清民居院落.据村里的王氏家谱载:明洪武年间,六世家祖王文灿由山西迁巩,创建四 ...

  • 楼群中令人堪忧的老四合院

    北京西郊的门头新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新建的村落,主要是门头村住户太多,遂在老村东面住户不多的地方建起了新村,近些年门头村新村改造,这里早已高楼.别墅成片没有了村子的摸样.不过在楼群和别墅中还残留着一所过 ...

  • 24年前,老人花100万买下70间房子的明代大院:等我走了留给后人

    历史古城里的老宅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宝藏,常言道:"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 山西省保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木结构古建筑,山西省的平遥县被称为" ...

  • 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海报设计:崔晓雪) ▲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视频资料 发掘单位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王艳朋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位于西安市南郊少陵原之上.2019年至2020年,经国家文物 ...

  • 陕西省,西安市,少陵原——长安区焦村、长安区大兆街办中兆村——十六国大墓:拨开历史的厚土 揭秘民族融合的故事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拨开历史的厚土 揭秘民族融合的故事陕西学习平台2021-04-14订阅作者:师念2021年4月13日,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榜上有名.十 ...

  • 入围终评项目 ||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海报设计:崔晓雪) ▲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视频资料 发 掘 单 位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 王艳朋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位于西安市南郊少陵原之上.2019年至2020年,经国 ...

  • 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破碎的信念关注2021-05-15 00:51 广告[龙益防腐]专业生产各种镁阳极质优价廉 .厂家直销.质量优!^^镁阳极专业研发团队,根据客户需求,个性定制!M25出土的陶十字髻俑4月13日,202 ...

  • 陕西西安少陵原发现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

    据西安市文物局消息,2019-2020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少陵原区域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了三座规格巨大.形制特殊.结构完整的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出土了土雕建筑.壁画以及彩 ...

  • 陕西方言诵读:过会/ 长安人的忙罢会,少陵原上的忙罢会你过了吗

    过会 文/方言诵读:林涛 陕西方言诵读:过会.mp322:01 来自颂您一个长安 音频作品为长安融媒 "颂您一个长安"栏目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诵读作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q ...

  • 杜公祠为何选址少陵塬畔

    [陕西文物探探探]唐代人为什么不太重视杜甫?陕西学习平台2021-01-02订阅作者:马虎振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中国人喜欢唐诗,一些外国人对唐诗也很有研究.比如英国广播公司就推出了一部纪录 ...

  • 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焦村十六国大墓、中兆村十六国大墓

    西安少陵原发现我国规模最大的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陕西学习平台2020-12-31订阅作者:师念 郭青2019年至2020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南郊少陵原区域发掘了三座规格巨大.形制特殊. ...

  • 解密少陵原:帝王将相、有钱人的长眠之地

    假如你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了一名盗墓贼,恰逢天下大乱.局势动态,干什么坏事都没人管.这时,你最想去哪个地方盗墓呢?是没有卧牛之地的洛阳邙山?还是梁孝王的宝库永城芒砀山?亦或者唐太宗的九嵕山?至于秦始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