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吃药有讲究”,偏头痛的预防与治疗
偏头痛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据统计,其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0%。偏头痛发作时头痛难忍,令人烦躁,反复发作还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降低睡眠质量。
偏头痛是一种以偏侧头痛为主的搏动性疼痛,多为中到重度痛感。就单次疼痛而言,患者如果耐力较强,也许可以忍受,但如果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则极大影响生活质量。“先兆”也是偏头痛的常见特征,即有些患者在疼痛发生前会有预感,主要表现为闪光或视物变形等视觉症状,一些极端情况下,患者还会发生麻木偏瘫等状况。
通常在先兆出现后的5分钟到一小时内,偏头痛就会发作。偏头痛发作通常会持续几小时至两、三天,影响人群最多是青壮年人。由于可能与激素水平相关,女性偏头痛比男性多。除了疼痛外,偏头痛还可能带来一些伴随症状,比如恶心、呕吐、畏光等。
偏头痛药物主要可以分为治疗用药和预防用药两类。
治疗药物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疼痛层级和患者身体状况来制定用药计划。疼痛程度和频度不高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例如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就可以发挥很好疗效。如果疼痛严重,则可以使用曲坦类药物,例如佐米曲坦(佐米格)和 舒马普坦(英明格)。由于不良反应等因素,曲坦类药物并不适于大量使用。血管收缩后的扩张是头痛的原因之一,因此使用麦角胺类药物收缩血管,抑制扩张,也可以缓解头痛。但因为血管收缩作用,老年人或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该慎用此类药物,否则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等恶性结果。此外,阿片类止痛药物也可以在头痛严重时发挥作用,但由于其成瘾性较强,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偏头痛治疗药物在产生头痛先兆时就提前使用,可以发挥很好的预防作用。
由于偏头痛的治疗药物不适合长期或大量使用,因此对于发作频繁、病情严重或止痛效果较差的患者,使用预防类药物降低偏头痛的频度和程度十分重要。此类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氟桂利嗪)、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抗组胺类药(苯噻啶、赛庚啶)。预防药物需要患者每日服用,疗程通常为三个月到半年,降低偏头痛发作频度和程度。
偏头痛药物适用情况不同,患者身体状况各异,这就要求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一种或联合用药,增强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首先,不是所有头痛都叫偏头痛,如果头痛形式、频度或程度变化一定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其次,不能过于排斥或依赖止痛药物,一味排斥止痛药会影响生活质量,过度依赖则可能引发药物依赖性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