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逼饭”有效

见到过太多的家长在孩子的后面端着饭碗给孩子“逼饭”,家长累了一头汗,孩子倒是很开心,像做游戏似的嘻嘻哈哈。多数这些情况都在6岁前搞定,可是有些家长却还会一直逼到十几岁。逼饭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孩子厌实,越来越瘦。

看似一个简单的逼饭,其实,里面藏着很多的内容。

为什么要逼饭?不逼能怎样?怎么样让孩子爱上吃饭?

为什么的问题很容易回答,因为家长爱孩子,所以才会想尽一切方法去逼他。不逼的话孩子真的会不吃饭吗?我想应该不会的,吃喝拉撒是自然行为,他会主动去吃的。怎么样的问题就稍微有点复杂。

逼饭的情形通常是这样的:逼饭的语言不变,孩子吃吧,吃这个,这个可有营养了。快点吃啊,要不就迟到了。多喝两口饭吧,喝了会长高,喝了会暖和。快点再吃点肉。等等等等,这一切听上去是满满的爱啊。但是,不管是逼饭者认为的“有营养”,“会长高”这些优点听上去很吸引人,有一点,是谁这么认为的?是孩子还是家长?显然,是家长单方面认为,如果能让孩子看到这一点,我想饭就不用逼了。所以,以上是第一点,应该让孩子本人意识到吃饭的重要性,而不是家长。

第二,饭本身吸引人吗?成年人最爱犯愁的一个问题就是做什么饭啊?唉,天天都一样,实在没有胃口。但是,成年人很理智啊,尽管每天千篇一律,但是,也得吃啊。“人是铁,饭是钢”,饭是必须要吃的。但是,孩子呢?他们的情感是高于理智的。他不会介意你做饭时是犯了多少愁,想了多少办法,他看到的不好吃,就说不好吃。所以,我认为,饭应该做得吸引人,不管色香味,还是品种,都应该满足多种选择。

第三,吃饭的环境怎么样啊?是干净优美,还是脏乱差,还是凑合着过吧?吃饭的氛围呢?是轻松愉快还是压抑无语?环境和气氛都是外在因素,但是,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优美的环境里,人的胃口才会最好。

第四,和谁一起吃饭呢?貌似不重要,其实,也很重要。和一个情义相投的人,普通的饭菜也能吃得津津有味,相反和一个情趣相背的人一起吃,那显然会不爽。品出的饭味也会如同嚼蜡。

第五,有变化吗?孩子在长大,他的视野也在扩大。他感兴趣的内容不仅是一道菜,还有可能是一个篮球明星,也可能是某个电影明星,还可能是某项科学发明,也可能是他的同伴,还可能是他的奇思妙想,这些做父母的都应该能接上孩子的话。不要和孩子产上代沟,否则,距离会越来越大。代沟的关键从来都不是年龄,而是一方在成长,另一方却在衰老,不加边幅地衰老、没有思想更新的衰老。所以,多半的代沟都是因为家长停止进步导致的。孩子们喜欢自己的家长是时尚的,是博学的,是和他同频的,而不是他说着NBA,你还在那里“吃口馒头吃点肉吧”。而是,聊着NBA,不知不觉,馒头吃完了,肉搞定了,还顺便把水果吃光了。

所以,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了孩子的吃饭兴趣,所以,要想改善这种厌食状况,那就应该从这四方面入手。

第一,让孩子本身意识到吃饭的重要性,尤其是十几岁的孩子,完全都懂。

第二,让饭吸引人,可以像自助餐一样让孩子自主选择。

第三,吃饭环境要干净优美,气氛要轻松愉快。

第四,和孩子吃饭的人要尽量讨孩子喜欢。

第五,家长真正做到和孩子同频,兴趣爱好,服装,他的圈子,他的动态。

其实,类似逼孩子吃饭,还有学校里逼学生学习,单位里逼员工工作。如果老师和管理者们能从以上四个方面考虑,让学生和员工自己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如果老师能把课程设置的有趣,单位把工作设计得有趣味;如果教室和单位环境宜人,气氛友好;如果老师和领导都能让对方喜欢,;如果老师和领导都能爱学习,研究学生和自己的员工喜好,我想,学校里可能厌学的学生会减少,单位里厌工的员工会减少。

所以,不管是家里的家庭厨师,还是课堂上的老师,也还是单位的领导,都应该思考,应该想方设法让自己服务的对象有兴趣,并能持久,最后能自发地去做,并爱上去做一件事。这样,饭不逼就能吃好,学不逼就爱上,工不逼就能创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