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培训,更应“看人下菜”
专栏作者/多吃肉少喝汤
医药生产人士,吃肉不喝酒的云吸猫师。
嗯,朋友被新来的下属越级打小报告了,和我们这几个在群里抱怨,“你们知道被下属越级打小报告什么感受吗?”
干个体户的老郭:“什么是越级?”
忠厚的老孙:“什么是打小报告?”
孤家寡人的我:“什么是下属?”
什么是下属?
其实事情不大,新来的三个实习生,而且是一个学校的,我们暂且取名小明、小亮、小红吧。
小伙伴冲劲大,朝气蓬勃,又都多才多艺,深得各级领导喜欢。
这一日,高层找新人谈心,于是作为中层领导的朋友被小明扣了帽子,“看人下菜”。
朋友的为人在公司也算有口皆碑,算不上八面玲珑,也能说是个滴水不漏的主。
于是给三个新人安排了一场谈心会。
为方便语言效果,以下改为第一人称叙事。
我把他们三个人叫在一起,一般谈话都是单独的,但这事牵涉到人品层面,多个人也是佐证,免得单一方面有误会。
另外他们是同班同学,私下肯定也有交流,一起聊聊也能消除误解。
我
小明啊,这次不是批评,是为了消除误会。今天的话,有啥说啥,不用考虑太多,我虽然不是什么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人,但自己说出来的话,还是可以守信的。今天说的话,无论多难听,只要不是人身攻击,保证就事论事,我都不会怪你。当然小亮和小红也不用拘束,今天随便聊。
小明
我就觉得您有点“看人下菜”。虽然我不是嫉妒我的同学,但你对我们的态度确实不一样。对我老是冷冰冰的。
我
小亮,小红,你们觉得呢?
小亮
领导对我挺好的,经常说下鼓励的话,做错了事,也很少批评我,一般以鼓励为主。
小红
对我也挺好的,基本上需要查资料时,找不到的,一和领导说,都会第一时间给我。
小明
小明:我要问你某事怎么做时,你都是让我自己查查再说。来了一个月了,好像就正面评价我过一次,倒是批评过好几次了。
我
小亮不属于那种做事很有自信心的人,但工作踏实肯干。有些事,需要同事领导告诉他,他做的很好。所以我以鼓励为主,我比你们虚长几岁,也希望你们都能成长。我不觉得自己对小亮特别好,鼓励只是作为一种培养方式,只能说是按需分配。
我
而小红则属于比较低调,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各类公司的工作问题,她都会主动去查公司文件,看下已有的文件章程里是否有规定。很少遇到问题就来找我。所以对于她找不到的资料,我都会尽快交给她,对于不明白的,我也尽量做到指导作用。因为她每次开口找我,都是找不到其他途径的情况下,可以说是很珍惜我的时间和她自己的提问机会。她平时话很少,但这种低调谨慎的性格,却很容易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赏识。
我
而小明你呢,确实很有冲劲,性格太过于张扬。热情奔放是好事,但在没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最好能安稳低调点。遇到一些公司方面做的不太人性化的地方,提意见是好事,但不要以质问的语气,而且要注意方式,最好能避开公共场合。
因为你每次在公共场合对我质问,我潜意识都会觉得是对我职位的一种挑衅。我是你的直接领导,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在公共场合,团队领导下不来台很尴尬,对团队建设也不是好事。当你多次这样做,我当然会形成习惯,趋利避害的对你冷处理。所以不同人,不同的方式。
所谓的“看人下菜”,不过是“因材施教”而已。
其实,每个新人的基础不同,性格不同,很多时候,我们一概而论的指导培训模式并不适用,也应该“看人下菜”。
知识水平打得牢的老江湖,不妨减少一些基础培训课时,让他们有更多精力放在相关产品上。
刚从学校走出来的新人,则需要多方面的培训,要有宽度更要有深度。这样才能塑造出合格的人才。
心高气傲的,要注意情绪管理、脚踏实地,避免眼高手低
谨小慎微的,要注意情绪调节、开朗心胸,避免太过于压抑
相同的人,有太多的不同,却用完全同样的培训,正是这些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培训结果。
我们作为培训人员,可能是精力有限,也可能是服从流程,直接把这些不同的人员进入了流水线式培训,这种做法没错,但不一定是合适的。到了后期,却不一定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看人下菜”,是“因材施教”,就是个性化指导。
可以最大程度的对人员进行划分,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
当然不排除有的领导是看人下菜,比如你家庭背景雄厚似嘉诚,比如你靓丽胜选美,但这类领导毕竟是少数。
大多数领导,都本着人招过来不容易,好好培养,最起码得让你能胜任这份工作。
招聘、培训成本这么高,能好好干活就谢天谢地了,哪有心思给你单独穿小鞋啊?
更多关于药企培训发展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