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这5点,让学术活动脱颖而出?

 专栏作者/火炎

医疗行业深耕,坚定的长期主义者。

疫情来袭,很多公司线下会议都被取消,但依然阻挡不了医药企业开展学术活动的热情。

2020的下半年,小规模的线下学术活动悄无声息地开始回暖,线上会议也一如既往地如火如荼,如何使学术活动从众多会议中脱颖而出,保证质量与效果呢?
抓紧KOL,深度沟通彼此诉求

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学术活动在把握学术内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推广自家的产品,提高产品销量是其核心诉求。但是对于KOL来讲,学术活动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学术更好的传播,通过医学教育获取经济收益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医药企业和医生们两者目标看似不统一,实则始终处于和谐共赢中。

在内容设置时,KOL在满足自身需求与实现厂商需求上,都会掌握平衡点。既符合产品推广的目的,又能实现对年轻医生的继续教育。这个平衡点,就需要通过医药企业与KOL持续不断的深度的交流,明确彼此诉求后才能更好的界定。
把握目标群体,保证活动效果
学术活动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受众。每一年,各大医药企业不仅希望专家能够自带流量,更需要动用自身的各种渠道进行推广。寻找合适的目标群体,在合适的目标群体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更能契合学术推广的目的。

因此,学术内容的设置离不开目标客户的定位。通常大医院的大医生们只会作为讲师,参与到会议中,大医院小医生偶尔会成为学术活动受众,而小医院的小医生才是受众的主体。

当前,很多产品在一线城市的市场激烈竞争中已经趋于饱和,很多医药企业纷纷把目光瞄准到二三线以及更加下沉的市场。深入基层的会议,受众通常为住院或主治医生,需要强调的更多是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内容,往往也有更多“干货”。

而反观国际交流的学术活动中,医生们通常会倾向选择高难度或非典型的病例,常常有“炫技”的成分。
线上成主流,但线下依然很重要
虽然线上活动如火如荼,但线下会议依然是很多医生的心头好。对于医生而言,参与一次学术活动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学术的交流,更可以成为链接到更多资源的机会。
在线下会议中,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了解同业信息,认识更多同行医生,营造出良好的会议氛围,助力医生们圈内人脉的建立,为他们在这些人脉的建立中挖掘出更多潜在的价值。而这些,都是线上会议难以企及的。
后疫情时代,课程模式创新
大型线下会议通常需要场地,大量的人力、差旅支出和接待费用。而线上会议机动灵活,减少了大量场地等硬性开支,在性价比上更胜一筹。曾经连续2-3天,召集几万医生参加的大型会议,在2020年看来,召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大型线下会议的辉煌一去不复返。

如果依然寄希望于疫情过后,按照原来的各种线下学术活动的筹办模式继续思考,那么学术活动的吸引力将会越来越低。

只有将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相结合,在提供更多机会促成医生们线下小规模交流的同时,通过线上扩大学术活动影响力。后疫情时代,医药企业探索创新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才是发展之道。
善于利用同行合作
在医药领域的竞争中,往往有一些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竞争,企业间总是针锋相对。

就像药企和药企,器械厂商和器械厂商之间,在学术活动开展中水火难容。

其实很多企业,由于推广产品侧重点不同,往往可以联合办会,互相借力。比如器械厂商和药企往往会愿意为同一会议共同站台。

最近的线上会议,也为不同产品厂商合作开创了新模式。线上的系列课程,通常由不同的时段由不同厂商参与,通过一个系列活动的推广,促使不同厂商利用各自渠道为活动宣传。

善于利用“拼盘”,通过持续系列影响力,养成用户习惯,共同促成好数据和好结果,实现共赢。
小结:
医药企业和医生们的关系密不可分,学术活动更是链接彼此的重要一环。KOL在完成本职工作的过程中,总是少不了使用器械厂商的各种器械以及药企的各种药物,不管是器械还是药物,对于医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各大厂商举办的科室会以及各类学术大会,都是医生获取继续教育知识的重要途径。医药企业与医生们在很多时候,都是亲密合作的“战友”。

后疫情时代,如何促成双方更好的合作,如何共赢?希望以上信息可以为医药企业筹办学术活动一些启发。

文章声明: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