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神舟家园”阿拉善,你了解多少?

三个月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境内的东风航天城腾空,将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三个月后,阿拉善金色戈壁再揽神舟入怀。
秋色正好,胡杨渐黄,随着神州十二号飞船返回舱在阿拉善额济纳东风着陆场的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新的阶段走出了铿锵的步伐。
神奇美丽的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是英雄之城,是“神舟家园”,更是有着光荣爱国传统、民族团结传统和“双拥”传统的热土。
1958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草原儿女,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主动迁出水草丰美牧场支持国家建设东风航天城,在茫茫戈壁上重建家园,谱写了“三易旗府”的动人故事,由此开启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托举起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额济纳旗三易旗府,一迁是从老西庙到赛汉陶来。1949年11月5日,额济纳旗人民政府成立。1951年9月,人民政府驻地由达来呼布迁至老西庙。1953年9月,额济纳旗人民政府驻地由老西庙迁至赛汉陶来。二迁是从赛汉陶来到宝日乌拉。1957年,额济纳旗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驻地确定为宝日乌拉(今东风航天城)。1958年初,宝日乌拉的布格土建工程基本完工,旗妇联、团委等部分机关迁至宝日乌拉(青山头),旗人民政府也准备搬迁时,接到了停止额济纳旗政府搬迁的通知。三迁是从宝日乌拉到达来呼布。1958年初,国家确定以额济纳旗的青山头(今东风航天城)一带为国防试验场区,确定为发射阵地、技术营地以及后勤基地的概略位置。为了国防建设的需要,由此,额济纳拉开了从宝日乌拉搬迁到达来呼布的序幕。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戈壁滩上的放牧场几度搬迁最后搬进了城里。如今,曾经搬迁的农牧民都住进了水电暖齐全的楼房。68岁的乌兰其其格与老伴阿木古楞过上了安稳、悠闲、舒坦的日子。1958年,6岁时的乌兰其其格经历了生命中的第一次远距离搬家,从宝日乌拉嘎查出发,一路向北。
“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自1958年2月,毛泽东主席签署了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建立国防科研试验基地的决定后,额济纳旗政府就立即停止了将全旗各机关迁往宝日乌拉新址办公的计划,主动放弃已经基本建成、在当时来说条件相对优越的新办公场所,将上游水草丰美的牧场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额济纳旗融媒体中心主任刘兆伟说。
1958年5月12日,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做出同意在额济纳旗宝日乌拉地区进行国防建设的决定。5月至9月中旬,巴彦宝格德和依如布拉格两个苏木的机关、牧民进行了搬迁。搬迁共涉及260户1112人,人数占全旗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牲畜70381头(只)占全旗总数的一半。搬迁前后历经12年,额济纳人民辗转迁徙走遍了11万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谱写了共和国国防建设史上的一次历史壮举。在搬迁中,深明大义的额济纳各族农牧民把世代居住、水草丰美的6万多平方公里牧场奉献给了国防事业,书写了饱含爱国主义精神的“三易旗府”佳话。
回忆起那段搬迁的历史,当年的搬迁户策日玛老人感慨万千:“搬迁时,部队派车拉走了老人、孩子和行李。我们含着泪拆了蒙古包,收拾细软,牵着骆驼、毛驴,赶着牛羊,带了一些简单的食物、生活用品就离开了家乡,路途中骆驼和毛驴的蹄掌都磨破了,就不断用布和皮子包裹……回想起当年我们艰辛的大搬迁,我觉得当年我们的额济纳人付出是很值得的,中国人千年飞天梦在我的家乡实现,我为乡亲们为祖国所做的贡献感到骄傲。”
大漠无声,岁月铭记。从搬迁转移那一刻起,额济纳就注定了和祖国航天事业的命运紧密相连。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从人造卫星到载人航天,从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成功发射……这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特别是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更是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些第一里,都凝结着额济纳旗人的爱国情怀。1992年以来,额济纳旗连续6次荣获“国家双拥模范县”称号,9次被评为“自治区级双拥模范旗”,为构筑祖国北疆重要的安全稳定屏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丨阿拉善日报融媒体记者: 何晓琴  徐爱翔

丨部分内容来源《额济纳旗融媒体中心》官方微信

丨编辑:孟燕

丨审核:田娜日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阿拉善日报官方微信《今日阿拉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