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战国策》经典20句: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2024-05-04 21:40:59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1、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译:“成事者不谋于众”的意思是:要成就大事,不应该去听从身边人的意见或者建议。感悟: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这一原则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人商量。因为谋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搜索。首先,如果别人见识低下,心胸狭小,气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会动摇你的意志,也会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第二是人多口杂,也会出现走漏风声、葬送机会的坏事。秦孝公的商鞅变法就是这样的情景。当时秦孝公支持商鞅改革,秦国的大臣都不太支持。商鞅就对孝公讲一番道理:“对于一般人,事情开始的谋划,和他们谈不拢,只能成功之后和他们共同享乐。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于俗人,建立大功大业的人,不必和普通人商议。能使国家强盛,旧的章法便可换一换。”2、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译:注重小节的人不能成就大的威名,不忍受小的耻辱的人不能建立美名。感悟:我们常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春秋时代,管仲用箭射齐桓公,射中了他的带钩,这是篡夺;侍奉公子纠而不能为他殉死,这是怯懦;被鲁国囚禁,这就是身遭凌辱。这三种行为可以说是一般人都难以忍受的耻辱。假使使管仲终生穷困,因为曾遭监禁感到压抑而不出仕,因为自己所造受的耻辱感到惭愧而不去拜见齐桓公,就不免做一辈子被羞辱的 卑贱之人。然而管子同时拥有这三种过失,却执掌齐国的政事,一举匡正天下,九次会盟诸侯,使齐国成为五霸的首领,美名传遍天下,光辉照權邻国。3、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译: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穴,只能避免丧命而已。感悟:这是齐国策士冯谖对孟尝君说的话。意思是劝告孟尝君要想巩固自己在齐国的政治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得有许多安全的退路才行。这两句后来形成“狡兔三窟”的成语,用以比喻保障安全的退路越多越好,以便逃避灾祸;也可用于戏称人的住处多,到处都有可安身的地方。4、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译:别人对自己有恩德,不可忘记;自己对别人有恩惠,不可不忘。感悟:这几句浅近平易的话虽然表达的是古人的一种借鉴观念.但对今人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困为即使在今天,那些忘恩负义或恩将仇报的行为,也会遭到人们广泛地鄙弃;自己给了别人一点帮助或一点好处便念念不忘.动辄重提,同样为大众所不齿.本名句可供阐述人际关系时引用。5、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译:见到兔子再去招呼狗,不算是晚了;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也不算太迟。感悟:作者以这几句作比喻,说明应及时修正错误,总结经验,以减少损失。见到兔子再放出狗,虽然时间急迫,还来得及;羊已丢失了马上修补羊圈,虽不能找回已丢的羊,但以后就不会再丢失了。以这儿句说明有错要及时改,不可固执错误,否则会造成更太的祸患。“亡羊补牢”已成引用率很高的习见成语。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也就是芈月的侄子)即位后,重用奸臣,国家一天天衰亡。楚国有个大臣叫庄辛,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和一些人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国家迟早有一天会灭亡啊!”楚襄王听了大怒,臭骂庄辛。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五个月后,秦国派兵攻打楚国,攻陷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城。到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就讲述了亡羊补牢的故事。6、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译:用钱财交朋友,钱财用完了交情就会断绝;贪美色面结合,到年老色衰时爱情就会消失。感悟:这几句不失为警句名言,作为人生格言,仍可引用。7、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译:作父母的疼爱孩子,就要为他们作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眼前得失。感悟:这是触龙说赵太后时说的话,今天仍有教育意义。在劝诫那些一味宠爱、娇惯子女的父母时可引此名句;重温“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也可使今人受到有益的启迪。8、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译:内心的企求相同的人容易相互憎恶,有共同的痛苦或忧患的人容易互相亲近。感悟:内心的企求相同的人,往往成为竞争的对手,都想捷足先登,唯恐他人得到而自己得不到,所以容易相互产生憎恶甚而仇视的心理;有共同的痛苦或忧患的人,或同病相怜,或同仇敌忾,所以容易相互亲近,引为知己。这些都是一般人的心理。我们可以用“同欲者相憎”来说明有共同企求的人容易互相产生憎恶的心理,也可以反其义而用之,说明在大目标相同的前提下,应该克服“同欲者相憎”的传统心理。9、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译:宁可作鸡的嘴巴,决不作牛的肛门。感悟:鲍彪注:“《正义》云:鸡口虽小乃进食,牛后虽大乃出粪。”这两句表现的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意识,喻示人们要作自己的主人,而不作他人的附庸;宁可在小局面中独当一面,也不在大局面中任人支配,俗语有“宁为鸡头,不作凤尾”,与此意同。10、怀重宝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轻敌。译:怀藏着贵重的宝物,不能在晚上行走;担任重大事业的人,不能够轻视敌人。感悟:深夜行走,怀有重宝,可能遭图财害命者的抢劫,招致杀身之祸,作者以此作比,说明担当重任者应时时谨慎,不可轻敌,否则将遭暗算,招来灾祸。因为“重宝”和“大功”,都会招来忌妒。~说明一个浅显易知的社会通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可不慎。 1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译:前面的事情不能忘记,它可以成为后事的老师。感悟:此二句“精警的语言,告诉人们决不能忘记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应将前事作为老师,时时提醒自已,引为鉴戒。此二句和“前车之覆。可以为鉴”一样,都是哲意深刻的生理名言,常被人所引用。12、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译:谋略泄露了,事情一定不能成功;计划不果断,名望也不能建立起来。感悟:若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作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谋划并注意保密,若计划泄露了,或多谋而寡断,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则将一事无成。这个道理可广泛地适用于政治、经侪、军事各个领域。13、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译: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常用于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感悟:成语意思可以从字面来理解,“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意思是行百里路,走了九十里,也只是走了一半;深层含义是说,干事情越接近完成时越艰难、越关键。很多人开始的时候总是雄心壮志,宏图远大,可是随着时间的进行,慢慢的就没有了动力,没有了毅力,没有了决心。到最后草草了事。14、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知之而已;利害之相似者,唯智者知之而已。译:双生的孩子长得极为相似,只有他们的母亲能一眼分辨出来;利害混淆在一起的事物难以分辨,只有聪明的人才能把它们区分开来。感悟:这几句以形象的比喻,说明在日常事物中,“利”与“害”常常混杂在一起,或看似有利实则有害,或看似有害实则有利,或虽有小利却存大害,或虽有小害而终获大利,令人分辨不清。唯有智者能够去伪存真,去粗存精,顾此及彼,由表及里,看到问题的实质,不为斤斤小利所诱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以这几句说明利害常常杂糅在一起,必须认真调查,审时度势,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才配称之为智者。15、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译:太阳运行到中天则向西移,月亮满盈后就会亏缺,万物极盛之后就会衰败。感悟:自然界的万物都遵循着由兴至盛、由盛转衰的客观规律而运行变化。当其发展到极盛阶段之后,由于某种条件的作用,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注意到事物的这种特性,对于人的处事、立身都是有益的。16、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上奏章直言劝讳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感悟:这几句是齐威王下令求谏的话。“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以则很著名的故事。邹忌从几件生活小事中悟出:平时说他的好话的人,不是偏受他,害怕他,就是有求于他。因此劝齐威王不要像他受蒙蔽一样尽听阿谀奉承之词。齐威王觉得邹忌讲得很有道理,就下令群臣史民。齐威王敢于悬赏求谏,表现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家的襟怀与风度,值得后世的政治家借鉴。17、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译:遵循古法成就的功业,不完全高于今世;效法古人的学问,不能够制定今天的制度。感悟:我们现在学国学,学习古人的智慧,但是很少人注意到古人的智慧是要经过“转化”才能适用于当下。因此,我们不能教条地学习古人,一定要懂得辩证变通。18、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译:士乐于为知己的人舍生忘死,女子乐于为喜欢自己的人修饰打扮。感悟:在《战国策》原文中,这是豫让决心为重用,信赖自己的知伯复仇时说的话。豫让是晋国人,是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跻身智伯门下后受到尊宠,称他为国士。智伯伐赵襄子没有成功,被赵襄子战败身亡。豫让改名换姓,为了改变相貌、声音,不惜在全身涂抹上油漆、口里吞下煤炭,乔装成乞丐,找机会报仇。在邢邑(即今邢台市)多次行刺赵襄子未遂后终于被捉,豫让知道非死不可,于是恳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让其刺穿以完成心愿;赵襄子答应了要求,豫让拔剑连刺衣服三次,然后自杀。豫让成为比荆柯刺秦还要早若干年的“赵燕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人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两句话概括了人们的一种典型心理,自古知己难得。千百年来不同时代的人们又赋予这两句话不同的含义而经常引用。19、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舜虽贤,不遇尧,不得为天子;汤、武虽贤,不当桀、纣不王。故以舜、汤、武,不遭时不得帝王。译:即使是品格,智慧最高超的圣人,他也不能创造时势,时机来了就不能把它放过。虞舜虽贤,如果不遇到唐尧,他也不会成为天子,商汤、周武王虽贤,如果不是遇到昏君夏桀和商纣,他们也不会称王于天下。所以,即使是贤能的虞舜、商汤和周武王,他们如果不遇到时机,也都不可能成为帝王。感悟:时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便是圣人也只能在时机到来的时候及时抓住,而不能够创造时事。20、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译:无形者,形之君也:无形之物是有形之物的主宰。君:统辖,主宰。无端者,事之本也:没有发端的事物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感悟:中国古代从老子开始,非常注重“虚无”的东西,《道德经》里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形而上学的说法。在现实中,我们要做事也要特别重视那些无形的事物的价值,谁能看到“无”的价值,利用“无”的价值,就必然更容易成功。这句话还告诉我们,要见微知著,在事物还没有成型、事情还没有发端的时候就看清它的走向。 来源:儒风大家 赞 (0) 相关推荐 《战国策》名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摘自<战国策·魏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解释: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 [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 ... 《战国策》名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摘自<战国策·赵一·晋毕阳之孙豫让> 解释:男人愿意为赏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献身,女人愿意为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的人精心妆扮. [原文] 晋毕阳之孙豫让 晋毕 ... 象思维(93)连喻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比喻来说明,需要时,可一连用多个比喻来说理,反复论述,强化印象.这是博喻的一种,为了以示区别,借用"连喻"一说. 01 失败的说理 <战国策·楚策四·庄 ... 战国纪(秋)二十一 周赧王十六年.秦昭襄王八年.鲁湣公四年[公元前299年] 魏公子劲,韩公子辰为诸侯.[史记.秦本纪] 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地也,手受大府之宪.宪之上篇曰:"子弑父,臣弑君,有常不赦.国虽大 ... 《战国策》经典20句: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飞翔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 ... 《战国策》经典20句: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来源:新浪博客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 ... 《战国策》经典15句: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战国策》经典15句: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精选《战国策》9句经典语录:成大功者不谋... 精选<战国策>9句经典语录: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所谓"国别体",就是以"国"作为单位和区别,来记录历史事件的 ... 处世奇书《围炉夜话》教你为人处世的智慧,经典20句,句句走心 <围炉夜话>是清代学者王永彬所著,是非常有名的一部语录体典籍,其书名的意思就是,寒冷的夜晚,一家人围聚在炉火跟前,聊家常.聊人生,让人感觉很温馨,很宁静,很有人情味.里面的话题涉及人们生活 ... 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厉害的人总是孤独的。#陶矜 #众生 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厉害的人总是孤独的。#陶矜 #众生 为什么说“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大图模式俗话说"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的意思是:要成就大事,不应该盲目去听从身边人的意见或者建议.为何那么说呢?因为想成大事的 ... 古人最经典20句,洞察世事,勘破人情 古人最经典20句,洞察世事,勘破人情 这经典20句商务邮件英语,让你写邮件轻松百倍 你在写邮件时,肯定时常会为如何措辞而发愁. 如何才能有礼节又简洁明了地表达你的意思呢? 其实,只要看看职场老前辈们怎么写就行了. 比如下面这20句职场经典邮件英语: 转发邮件: 1. For you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