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对丈夫不离不弃,让苏轼羡慕不已,笑着写下一首词流传千古

在北宋文坛上,要选出一个标杆式的人物,想必苏轼的的票数会是最高的。他堪称全能天才,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都是顶尖级的。甚至连当一名吃货,苏轼也做到了极致,传说有66道菜与他有关。然而,这样的风流人物,却在元丰三年倒了大霉,围绕着他爆发了著名的“乌台诗案”。

这件案件的来龙去脉,小珏曾经多次讲过,这里就不再赘述。幸好苏轼生在厚待文人的宋朝,否则必然是人头落地。即便如此,他还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当时看起来,四十四岁的苏轼,官场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

不仅如此,这次“乌台诗案”还牵连了苏轼的20多位亲友。他们同样也遭到了贬谪,苏轼在黄州的时候,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向这些亲友写信,表达自己诚挚的歉意。在这些人中,苏轼觉得最对不住的就是王巩。

原因很简单,王巩的官位并不高,品格却非常正直,也十分豪气。他被贬宾州,是所有人中最远的,甚至比苏轼所在的黄州还要远得多。所以,苏轼自己也很不安地在给王巩的信中写道:兹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在黄州期间,苏轼还心心念念着远在宾州的王巩,他在《次韵和王巩六首》表明自己的心迹:

欲结千年实,先摧二月花。

故教穷到骨,要使寿无涯。

久已逃天网,何而服日华。

宾州在何处?为子上栖霞。

宾州是哪里呢?是今天的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北部,现在看来当然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在当时却是不毛之地。在宋朝人看来,被贬流放到那种地方,就和送死没有多大区别。事实也确实如此,苏轼在《王定国诗集叙》说过王巩的悲惨境遇: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五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几病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但是,就算是遭到如此的厄运,两子病故,自己也几乎病死,王巩却依然很乐观,他泰然自若地与苏轼交流养生心得。苏轼劝他少饮酒,用“摩脚心法”来对抗当地的瘴气,而王巩则表示自己在宾州修炼道家长生之处。

大概苏轼很纳闷,王巩为什么能够如此的潇洒。苏轼当时自然不明白,等到三年多之后,因为宋哲宗即位,他们返回京师,相互宴请时才真相大白。此时的王巩,不仅没有被贬官员的颓废,反而是神采奕奕,精神焕发。

原来,在当年被贬的时候,他的妻妾们都如鸟兽散,均不愿意陪他去那个不知生死的地方受苦。然而,有一个叫做宇文柔奴的歌女,却不离不弃地陪伴着王巩。在他最为失意彷徨时,依然百般开导劝慰。最终,王巩走出了阴霾,而且还纳宇文柔奴为妾。

苏轼对于王巩拥有这样的红颜知己,当然是又高兴又羡慕。当他见到这位重情重义的女子时,礼貌地问她在流放时过得可好。宇文柔奴却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王巩,毫不犹豫地答道: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万万没有想到,眼前这位相貌出众的女子,不但有情,还有才华。她可以随口说出如此豁达之语,虽然这并非原创,而是出自白居易的诗“无论海角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但不管怎么说,这也说明宇文柔奴文学素养很高。苏轼为自己的朋友高兴,更为这句精彩的回答喝彩,他以绝伦的天赋,即兴写下了这首《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并不复杂,小珏在此就不做翻译了。从此,“点酥娘”就成为了宇文柔奴的称号,而她与王巩的爱情故事,则因为这首词而传得家喻户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