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法作品并非原作,也没有署名,故宫为何愿意花2200万重金购买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先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拍案叫绝的文物。可惜的是,文物与国运息息相关,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许多文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要么流失海外,要么下落不明,令人扼腕叹息。幸好,在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通过各种方式回归祖国的文物越来越多。这本来是一件喜事,但在此之中,也曾出现过诸多争议,比如故宫博物院的《出师颂》就是一例。

在2003年,北京某拍卖公司在其十周年的拍卖会前夕,爆出了一件重量级的文物——索靖的《出师颂》。这个消息轰动一时,当时就有许多潜在的买家咨询,甚至有人抛出了3000万的报价。故宫博物院得知后,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使用了“优先购买权”,在拍卖会之前就以2200万重金将其购买。

这个消息甚至比文物本身更为劲爆,在当时乃至现在,两千多万确实不是小数目。索靖是什么人,《出师颂》又是何方神圣,值这么多钱呢?

对于现代人来说,特别是对于书法界以外的人来说,索靖的名气的确不大。但是,他在文化上的影响却非常深远。他是西晋的将领,又是著名书法家,以草书独步天下,特别是一手章草,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从不随便推崇古人,但在索靖书写的碑石面前,竟然废寝忘食,甚至躺在地上,朝夕比划,不忍离去。

索靖在书法理论上,更是对后世影响深远。他著作不少,特别是《草书状》对书法的演变、风格、气韵、用笔和章法等都做出了精辟的论断,直到现在还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因为年代久远,索靖留下的书法作品,极其稀少,故宫博物院重金购买的这副《出师颂》就被认为是唯一墨迹。

《出师颂》是索靖在领兵打仗时,所写的一篇鼓舞士气的告文。文章内容精炼,气势如虹,表现出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又表达了必胜的决心,全文如下:

出师颂 史孝山 茫茫上天,降祚为汉,作基开业,人神攸讚。五曜宵映,素灵夜叹,皇运未(来)授,万宝增焕。历纪十二,天命中易,西戎不顺,东夷搆逆。廼命上将,授以雄戟,桓桓上将,实天所启。允文允武,明诗阅礼,宪章百揆,为世作楷。昔在孟津,惟师尚父,素旄一麾,浑一区寓。苍生更始,移风变楚,薄伐猃狁,至于太原。诗人歌之,犹叹其艰,况(原缺一字,为“我”)将军,穷域极边。鼓无停响,旌不蹔褰,泽沾遐荒,功铭鼎鈜。我出我师,于彼西疆,天子饯我,辂车乘黄。言念伯舅,恩深渭阳,介圭既削,裂壤酬勋。今我将军,启土上郡,传子传孙,显显令闻。

按理来说,这么重要的一件文物,虽然代价不菲,但也物超所值了。如果故宫不行动,公众要再次见到它,又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可是,当这个消息传出来时,却有某些学者认为,《出师颂》乃是赝品,根本不值这个价。通过媒体炒作,当时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其实,《出师颂》的真伪早有论断,故宫的专家并非盲目出手。

《出师颂》在历史上就有两个版本,这是王世贞等人都曾记载的。它们都没有署名,被人称为宣和本和绍兴本。其中宣和本是经过宋徽宗题字、盖印的,一般认定为索靖亲书,明朝时曾被严嵩收藏,后来进入清廷,下落不明。但历代都有名家摹刻,所以还有法帖拓本。

另一个版本,就是故宫购买的绍兴本。这个版本上最早的收藏痕迹,就是唐朝太平公主的印章,而后还有鉴藏印记21方。根据这些线索,不难发现,它流传有序,经过宋内府收藏后,明朝时曾被王世懋收藏,乾隆时进入内府,并编入《三希堂法帖》。1922年,溥仪以赏赐溥杰为名,将其带入民间,1945年时下落不明。

对《出师颂》持有异议的人,主要是认为,在这幅作品之上,宋朝米友仁已经明确断定是“隋贤书”,而且清宫的《石渠宝笈》一书也著录为隋人作品。既然如此,那么可以说就是赝品,为什么值这么多钱呢?

其实,对于《出师颂》的判断,故宫方面早已有数,而且经启功、徐邦达、朱家溍、傅熹年等专家的鉴赏,它属于典型的早期章草书体,与隋朝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草体大致相近,定为隋代很合适。

但是,作为文物而言,特别是书法作品,几乎已经很难再找到了唐朝之前的真迹了。包括王羲之、王献之在内著名书法前贤的作品,绝大多数,甚至可以说差不多全部都是后人临摹的。只是隋唐时的临摹者,在当时是亲眼看到过实物的,而且有的本身就是书法大家,有的是采取双钩临摹法,与真迹几乎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如果只认可晋朝名家的亲笔真迹,那绝大多数的书法名作都可以放弃了。正因为真迹已经消失,文物界承认唐代以及唐代之前的临摹本,也可当作真迹看待。因为,它也是书法艺术的传承,也将那种洒脱的笔意,留给了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