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0位新安医家医案的温病辨治特色与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收集整理历代新安医家诊治温病的医案,经过筛选整理出明代、清代、近现代10位具有代表性的新安医家留存医案较为完备的医案著作。以这10位医家的14部医案著作记载的908则温病医案为基础,从病因发病特色、辨证特色、治法用药特色三方面对新安温病的辨证论治特色进行探讨研究;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数据挖掘的方法,将筛选出的10位新安医家14部医案著作的温病病案进行分类,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从统计数据中发掘总结出新安医家医案治疗温病的用药规律。从而为现代中医研究温病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参考。同时对发展和创新温病学辨治理论和临床价值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也对新安温病学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一是采用文献学方法,收集整理10位新安医家14部医案著作的论治温病医案908例。从温病的病因发病、辨证、治法用药三个方面对新安医家论治温病进行理论阐述探讨。从中发掘出新安医家论治温病的病因发病特色、辨证特色及治法用药特色;二是采用数据挖掘方法,鉴于新安医家论治温病的医案以叶天士居首居多,故将叶天士温病医案单独分析,其他9位医家温病医案合并分析。按照湿热类温病、温热类温病、温毒类温病的分类分别建立数据库,依据录入标准,对其中的方药进行搜集整理,对所有的药物进行规范化处理,一级数据库按照“医案原文”、“病名”、“症状”、“治法”、“药物”项目录入,二级用药数据库按照“药物”、“计数”、“种类”、“四气”、“五味”、“归经”项目录入。运用Office2010、Spss Modeler14.2及Spss Statistics 22.0进行频数分析,归纳出新安医家治疗温病的高频药物,以及药物的气味归经分布,并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从温病学角度总结新安医家医案治疗温病的用药规律。结果:1、10位新安医家治疗温热类温病的频数及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叶天士治疗温热类温病用药频次较高的有苦杏仁、甘草、连翘、麦冬、竹叶、地黄等,主要为清热药、止咳化痰平喘药、补虚药等种类,在气味归经上,药性多属寒、温,药味则以苦、甘、辛为主,多归为肺、胃经,共提取出8个以清热、利湿、补虚等为主配伍构成的主因子;其他9位新安医家治疗温热类温病用药频次较高的有甘草、茯苓、苦杏仁、人参、半夏、生地黄等,主要为清热药、利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等种类,在气味归经上,药性多属寒、温,药味则以苦、甘、辛为主,多归为肺经;共提取出8个以清热、解表、利湿、补虚等为主配伍构成的主因子。2、10位新安医家治疗湿热类温病的频数及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叶天士治疗湿热类温病用药频次较高的有茯苓、厚朴、苦杏仁、陈皮、滑石、黄连等,主要为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清热药等种类,气味归经上,药性多属寒、温,药味则以苦、甘、辛为主,多归为胃、肺经,共提取出8个以利水渗湿药、理气化湿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等为主配伍构成的主因子;其他9位新安医家治疗湿热类温病用药频次较高的有茯苓、苦杏仁、通草、佩兰、半夏、滑石、黄芩等,主要为芳香化湿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种类,在气味归经上,药性多属寒、温,药味则以苦、甘、辛为主,多归为肺经;共提取出6个以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等为主配伍构成的主因子。3、10位新安医家治疗温毒类温病的频数及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温毒类温病治疗用药频次较高的是连翘、甘草、玄参、金银花、牛蒡子、黄芩等,主要为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等种类,气味归经上,多属寒,药味则以苦、甘、辛为主,多归为肺、肝经,共提取出3个以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等为主配伍构成的主因子。结论:1、新安医家医案论治温病的特色分别体现在:温邪袭肺、暑必兼湿、新感温病的病因发病学说,卫气营血、燥湿为纲的辨证学说,而治疗特色则为:未病先防、速清病邪,顺应四时、因时而治,补虚扶正、滋阴润燥,众法合参、灵活祛湿的治法特色以及以轻去实、用药轻灵,病急从权、猛药去疴,寒温兼备、相济并用,通时达务、妙用苦寒的用药特色。2、频数分析10位新安医家治疗温病的用药规律为:从配伍上看,治疗温热类温病主要以清热药为主,配以止咳化痰平喘药、利水渗湿药物;治疗湿温类温病主要以利水渗湿药为主,佐以清热药物;治疗温毒类温病主要以清热药为主,配以解表药、补虚药。从气味归经上看,治疗温热类温病用药之药性多属于寒,温性次之;药味则以苦、甘、辛为主,以苦居多;归经主归肺经,胃经次之。治疗湿热类温病用药之药性以寒居多,温性次之;药味则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主归胃经,肺经次之。治疗温毒类温病用药之药性以寒为主,达到50%以上;药味则以苦、辛为主,以苦居多;归经主归胃经,肺、肝经次之。
3、因子分析10位新安医家治疗温病的用药规律为:善用六类药物:清热类(石膏、黄连、黄柏、金银花)、利水渗湿类(茯苓、滑石、通草)、化湿类(豆蔻、藿香、佩兰)、止咳化痰平喘类(苦杏仁、半夏、川贝母)、理气类(陈皮、枳实)、补虚类(人参、当归、白术)等,以二联、三联配伍,或随症配伍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