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皮醒思录(一百)

转:家长百事答

  1. 何为强?敢于乐观。于无事时能制造快乐,于有事时能生产希望,这就是强。

  2. 只有当快乐占据焦点时,焦点才会离开需求。换句话说,只有找到做事的快乐,人才会不那么看重“我”。

  3. 是因为有确定的目标,人才有强大的力量;而不是因为人强大,才有确定的目标。换句话说:人的现在强不强,人的明天怎么样,都是可选的,而选择的时间就是现在。

  4. 自信不是结果,是选择和完善选择。这话不好懂,但:谁照做,谁收获。

  5. 同为庸人,我们之间强弱的差别主要在于:知错改错的速度。强者知错就去改,弱者知错先找个人去怪。

  6. 苦,是要咽的,被人理解又如何?解决问题不能靠抱头痛哭。事,是要干的,无人理解又如何?功到自然成,枝叶自繁荣。

  7. 不仅仅“素质”能产生“方法”,“方法”也能产生“素质”。特别是教育,只有先让人掌握方法,人才有做事的成就感,有了成就感才有认同感,有了认同感才有正确的信念,有了信念才拥有素质。

  8. 不为他人而违背自己的原则,是高贵;不为自己而去侵袭他人的边界,是自由。

  9. 其实,我们是半成品,所以我们的智慧有限。那些我们能一眼看到头的,只是废品的模样。而那些我们看不清楚却感到希望的,是成品的光芒。

  10. 距离远时用“礼貌”,距离近时用“尊重”,建立连结时用“同理心”。礼貌、尊重、同理心,这三样东西的本质相同,都是保持“安全距离”的方式,只是阶段不同,方式不同。这三样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运用的,因为一旦当我们抛弃了“安全距离”,就会开始“斗”和“内耗”,就会让行为无效,让时间溜掉。

  11. 为什么“施”比“得”更快乐?因为“施”的行为表面上看是给予了他人,但本质上其实是满足了人最本质的求知需求---用价值照见自己。

  12. 一场思考,不管怎么开始的,如果结果是内获,那就是挖掘。如果结果是外求,那就是思辨。前者是上台阶,后者是原地转。

  13. 不知道自己有局限,是无明;知道自己有局限,是有诚;让自己了解局限的,是善缘;让自己突破局限的,是贵人。

  14. 人活着为的是明白,但明白有“假明白”和“真明白”之分。假明白者讲自我,真明白者讲规则。 对一件事,有四个态度:“控制”、“拒绝”、“无所谓”、“经营”。//这里面“经营”是最智慧的,既有保证同向的沟通,又有保证安全距离的规则。//“控制”和“拒绝”是中等态度,尽管没有“经营”那个层级所拥有的合理方法,但有方向感,有方向感就有学会方法的可能性。//最差的是“无所谓”,这个态度是既无方向感,又会伤害人,实在是有害无益、浪费生命。

  15. 谁的建议都不如自己的真实有意义,一天若有一次能够对自己至真至诚,胜过一天见一次李嘉诚。

  16. 追求“活着”和追求“活力”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必须找到刺激才能满足,后者是必须找到价值才能心甘。

  17. 与人做事时,无同理心,想的就是自己如意不如意;有同理心,想的就是共同的和谐与目的。

  18. 其实,活着的每一天也都有生死。被使命感激活的几小时,是有益存在。被昏沉感弄死的几小时,是酒囊饭袋。

  19. 人们常以为人和人之间的“不理解、埋怨”是因为素质低、不知体谅。不,这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是人与人没有去真诚沟通,没有去找到一致的“同”。苏秦为何能说服六国合纵?因为“真诚”和“同”。敌对的六国都能因“同”联手,近人又怎会不行?其实,很多我们认为的素质问题,都是方法问题。

  20. 看表面,“菩提心”是爱他人的,因为是对他人好;其实本质上,“菩提心”是爱自己的,因为只有有了这个心,人才能在各种情况下都依旧喜悦。喜悦常在便是自在,便是佛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