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平:孙犁和他的《文学入门》
秦兆阳为《文学入门》封面创作的木刻版画
1946年4月10日,孙犁在寄田间的一封信中写道:“前些日我到安新一带去了一趟,当记者写了几篇通讯,现在回来校印文学入门(即前所写区村文学课本),过两天印成即寄赠一本,看看后送人吧。”信中的“区村文学课本”即1942年5月由冀中文建会出版的《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即《文艺学习》的初版本),这是孙犁据《冀中一日》改稿心得写成的一部文艺理论著作。《文学入门》是孙犁以其为底本首次修订而成的版本,由冀中新华书店出版,为铅印32开本,共94页,孙犁在修订后写了一篇新的《后记》替换掉了初版本的《后记》。《文学入门》没有版权页,但可据《后记》的落款推断这本书出版于1947年春。
《文学入门》及其《后记》因年久难觅,鲜有人提及,且有纰漏。201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孙犁全集(修订版)》中只提到《文艺学习》有“1947年冀中新华书店(删削本)”,并未将《后记》收入全集中。在2013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孙犁文集(补订版)》《孙犁作品单行、结集、版本沿革年表》(冉淮舟编)和段华的《孙犁的<文艺学习>》中,都将《文学入门》误记为《写作入门》,前两者将《文学入门》的《后记》错归到《写作入门》中,段华则将《文学入门》的《后记》与初版本的《后记》混为一谈。事实上,《写作入门》的确存在,它是1950年2月中南新华书店翻印《文学入门》时更改的题名,《后记》也随翻印保留了下来。按照版本学的要求推根溯源,这篇《后记》当属《文学入门》,而非《写作入门》。
《孙犁文集(补订版)》中题为《<写作入门>后记》的这篇文章,与《文学入门》的《后记》原文略有出入,如“这油印的小书,该被展览流传”改成了“这油印的小书,该被辗转流传”。特别是结尾处缺失了“封面为秦兆阳同志设计”这一信息。《文学入门》的封面图是一幅木刻版画,画中一位农民和小姑娘面对面坐在炕桌两边,在油灯的照映下写作、读书。此封面设计未见于秦兆阳任何文集,可算一幅佚作。鲁迅曾预言“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此时木刻版画在解放区风靡已久,秦兆阳便是由延安鲁艺培养出来的版画家,“老芹(秦兆阳笔名,笔者注)擅画”是孙犁对他最深刻的印象。1939年11月,秦兆阳到晋察冀边区参加工作,与孙犁成为同事、好友,两人曾共同担任文艺刊物《山》的编委。抗日战争结束后,又一同被分到冀中,秦兆阳经常为孙犁主编的《平原杂志》设计封面、插图。孙犁极少在自己的著作出版时提及装帧设计者,邀请好友为《文学入门》设计封面,足见他对此次修订的重视和用心。
在《文学入门》的《后记》中,孙犁记道:“这次重印,首尾共删去九节,中间也少有删削,总之是并没有增添什么。”将《文学入门》和《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的其它版本、特别是“大体上恢复了本书的旧观”的定本《文艺学习》相比对后,可以发现孙犁的记述并不准确,这次修改实际上共删去了“绪言”四节、“概括和组织”一章的第五、六节、“主题和题材”一章的第五节、“进修”一章、“现实主义”一章这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及“附录本书学习研究题要”和初版本的《后记》。
《文学入门》从修订到出版有一年之久,这一年正是孙犁人生处境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
在家庭生活上,1946年4月,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去世,“家中生活,顿失轨道”,孙犁只得挑起家庭的重担。在创作上,孙犁回到冀中后被称为“名作家”,组织对他寄予厚望,自己也踌躇满志,制定了写作计划,希望以“冀中作目标”写些东西,但是他的《碑》《爹娘留下琴和箫》等作品被批评,一时间创作被缚住手脚。在工作上,孙犁自述:“倘以八年任何时期工作相比,我现在的工作之多,力量的集中,方面之广——都达到了最高峰”。
这些严重影响到了孙犁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在这段时间致田间、康濯等好友的书信中,总能看到“精神很不好”“不振作,好思虑”“苦闷”等表述。
上述情状同样影响到了《文学入门》的修订。如《后记》所言,《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诞生五年后才得以重见天日。旧作重生给孙犁带来少许慰藉,萌生了将它仔细修订、再版的念头。同时还能借此鼓舞冀中人民的阅读和写作,“以应读物的饥荒”、弥补“创作的荒凉”,前述秦兆阳的封面图画的正是孙犁这个小愿景。
孙犁擅长文艺理论写作,《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还曾被评为边区鲁迅文艺奖金1942年年奖。他在初版本写作时颇有些书生意气,“注意了在写作问题上的引导和启发”“我重视它的效用,我希望有人在区村连队上讲解它”。但在《文学入门》的《后记》中,孙犁放下了姿态,“我愿意叫它尽量成为我的一种学习笔记,来供大家讨论”。直到后来孙犁还对这次修订心有戚戚:“回想起来,一九四七年我正在农村工作,对于一些理论,有时容易感到空洞,以为无补实际,恐怕就是在这种情绪支配下,断然删去了原作很大的篇幅。”
孙犁一直视冀中为精神家园,“冀中一日”是他正式踏上文学创作道路的起点,与冀中关系紧密的工作与创作成果使他声名鹊起——他的成名作《荷花淀》《芦花荡》等描写的就是冀中的风土人情。在《文学入门》的《后记》中,孙犁表达了自己对冀中、冀中人民的怀念。面对生活、创作和工作上的诸多坎坷,孙犁期待冀中能继续为他提供精神给养,他多次表达自己想要留在冀中:“冀中区的现实,已经不是我所能掌握与认识,我要好好工作和向群众学习才能窥其梗概。我希望我能比较长期在冀中工作。”“我眼下不想回张家口,冀中对我合适。”“我因为老是有个冀中作目标。”还打算在“冀中八年写作运动”中发起类似“冀中一日”的写作活动。他还为即将到来的白洋淀之旅展现出那段时间少有的愉悦:“如能下去,我想到白洋淀。”“春天到了,冰消雁来,白洋淀诱惑力更大……本月中旬,我就往沙河坐小船到白洋淀去了”。但碍于种种原因,以上计划大多破产,孙犁只好在《文学入门》的修订中进行一次精神返乡,寻求一次自我安慰与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