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笔谈145:寇准靠宦官实现最后复出,是贪恋权位还是敢于担当

本号(纪岩松)打算以连载的形式,从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为基础,用通俗语言、清晰逻辑再现北宋100多年政权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笔谈:北宋王朝盛世梦》。今天是原创第145篇。


赵恒的皇帝生涯很有意思,被明显地分为三阶段:澶渊之盟前,他是生活在别人阴影下;寇准罢相后,他是自我麻醉;火灾、蝗灾、旱灾之后,他开始病重、开始神经衰弱,有些莫名变化

朝廷的政争愈加激烈,最终形成了丁谓这个宋史有名的奸臣。为了除掉他,牛人寇准首先登场。

帽妖传说

1018,看似赵恒在位的一个普通年份,并无太多大事和人事变动值得记忆,但民间和朝廷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

先说民间的事。

五月的某一天,西京洛阳突然出现传闻。说有一种像帽盖一样的东西漂浮半空自由飞翔,晚上还飞入百姓家中,甚至能变成大狼伤人。说得有鼻子有眼,导致西京百姓人人惊慌失措、家家关门闭户。为了除妖降魔,一些胆大的人开始组织除妖队,手持兵器到处巡逻。

当时的西京留守是王嗣宗。他一向不信这些牛鬼蛇神,所以他采取的措施是——毫不理会,希望谣言止于智者

直到五月底,河阳三城节度使张旻将情况上报,赵恒才知道西京已经妖言惑众。他不敢怠慢,迅速派出调查组,还在西京举行了祭祀活动。

但事情失去控制,反而持续扩散。不久,谣言传入京城,说帽妖开始入户吃人,吓得京中百姓不敢睡觉,整族人通宵围坐,严阵以待。最令人担忧的是,军中也受影响,士兵们彻夜鼓噪,人心惶惶。

眼见要出大乱子,赵恒下诏悬赏,要揪出妖言惑众、形迹可疑者。很快,抓获了一些和尚道士。

赵恒令吕夷简(吕蒙正侄子)、周怀政严加审讯,结果发现这些和尚道士跟谣言都没有关系。此时赵恒体现出罕见的雷厉风行,他不管有没有关系,下令将这些人弃市的弃市、流放的流放,再公之于众。

同时,王曾也帮了赵恒一个大忙。他从参知政事调往应天知府后,表现得异常强硬。他下令各家各户打开大门,谁敢说帽妖来了就把谁抓捕。结果应天府竟然平安无事。

慢慢地,帽妖的传说无声无息了。

一个不知起于何处的谣言,竟然演变成一个轰动朝野危及社稷的恶性事件。赵恒下令,罢黜西京留守王嗣宗,改由冯拯担任

再说朝堂的事。参知政事张知白与宰相王钦若总是配合不了,最后迫于无奈以病辞职,被调往知天雄军。

这样,王钦若权势更大了。

一个宦官的能量

但赵恒的心愈加不踏实了。他不是对王钦若不信任。

这两年灾害频仍,今年又出现帽妖传说,他身体日差,需要一种寄托。可王钦若发动的造神运动进行到这一步,已经再无新意了,而且朝中对王钦若、对造神运动的非议不少。

他需要扶持,需要重新搭建与神交流的通道,重振自己的信心。

丁谓的表现不错,他过完春节,就不断上报祥瑞。但丁谓的分量仍是不够。

这时,宦官周怀政的开始发挥能量了。他趁机进场,成为未来两年政坛的重要力量。

周怀政,这个最先取下天书的人,在刘承珪死后,伊然成为赵恒最信任的宦官首领。赵恒修玉清昭应宫,都监是他;举行各种祭祀活动,随行都有他;赵恒为儿子修建资善堂以供学习,都监也是他。

见他势大,一些人开始依附,其中就有朱能

朱能,戍边大将田敏的家奴。为取得周怀政信任,不惜下血本,通过贿赂周怀政亲信,得以结识。两人都喜欢谈论妖魔神怪之事,马上一拍即合。朱能由此进入政坛,担任御药使、领阶州刺史,并派往永兴军巡检,督建乾佑观

1019年三月,不知是出于谁的主意还是谁的授意,史书上都说是他俩合谋,在乾佑山(今陕西商洛市柞水县)伪造“天书”。

大家注意,十余年前周怀政是第一个取天书的人,现在发现的天书却被说成“伪造”,怎么看都有事后算账的嫌疑。

天书再现有无阴谋?

就当时而言,作为皇帝亲信的周怀政、朱能,在乾佑山发现天书,无疑是政治正确的。但整件事充溢着阴谋的味道——阴谋指向寇准。

寇准当时主政永兴军(治所在西安)。天书降至他的治下,让他进退维谷,皇帝要逼他表态,一如当年的王旦

赵恒需要这份天书。历经十年的天书封禅,朝堂内外已经疲惫,大家都明白这就是一场虚妄的表演。还有谁能够压制这些议论,让皇帝持续这种甘之若饴的生活?历史或者说赵恒选择了寇准。

寇准历来不信天书,现在天书降至其治下,如果再由他献上,定能使天下信服。赵恒觉得这计策不错。于是天书出场了,周怀政前往说服寇准。

寇准不愿意干这种老马失蹄、晚节不保的事,没有答应周怀政

但是别忘了,政治人物也是人,也有家属。攻破不了本人,就从家属入手,这是自古屡试不爽的经验之谈

周怀政很快找到熟人、同事王曙。此时赵恒唯一的儿子赵受益已经改名为赵祯,于去年被封为太子,周怀政兼管句左右春坊事(负责太子宫中事务),王曙是太子宾客。

王曙还另有一个身份,他是寇准的女婿,曾经受寇准拖累被贬官两次。具体周怀政怎么找王曙,王曙怎么说服寇准的,史书上都没有说。总之,到最后,寇准答应周怀政上报祥瑞,朱能得以奉迎天书

赵恒下诏寇准入朝。

寇准复出

按照寇准的性格,入京从事这样复杂的任务,明眼人都知道,前途难测。

果然,他还没动身出发,朝中已是议论纷纷。

太子右谕德鲁宗道上书,说,施政以善不作恶,上天自有福报,何来天书?这只是奸臣肆意妄为,以惑圣听!

孙奭照例上书。他旁征博引,列举汉武帝、宋太宗及唐明皇正反两面的治乱例子,然后说,朱能,奸佞小人!骤登高位,全是因为妄言祥瑞!而今陛下居然相信天书,屈尊迎拜、专门供奉,上至朝廷下至闾巷,无不痛心疾首腹诽不已!天下皆知朱能所为,唯独陛下一人蒙在鼓里,愿陛下以史为鉴,斩朱能以谢天下!

言辞一如既往地激烈。赵恒也是一如既往地不听,也不怪罪。

寇准就是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出发了。这是他四起四落后的再度出山。

按照他的资历、他的功勋,如果不出山,那也足够名垂青史流芳百年;而按照他的个性、他的年纪和朝廷态势,他经不起折腾了,如果再有起落,那恐怕将是人生的尽头和谷底。

他的门人告诫他说,上策是你走到半路就假装有病,上书坚决请求外调;中策是你进京见到皇帝立即揭发天书是假,即使得罪他也还能保住晚节;最下策就是再进中书为相。

但寇准没听。他已经开始理解王旦了。事情总得有人去做,与其让别人借天书祸害朝政,还不如自己置身其中,然后再图谋改变,挽救朝廷颓势。要想做大事、承担责任,必先占据要位;能力越强、位置越高,责任越大。

不听旁人劝阻,不管朝臣非议,不计历史名声,不顾个人安危,寇准头也不回地入朝了。

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名!

这是贪恋权位、不舍富贵吗?不!这是使命感,这是责任感!

被寇准替换下场的便是王钦若

或许是王钦若不愿意在天书一事上被人分宠,或许是不满这次天书出台居然没他的功劳,所以他与周怀政有较深的矛盾。随后,王钦若被人举报受贿,他上前辩解,并请求由御史台调查原委。

赵恒不高兴了,说,国家设置御史台,不是为你核实情况的!

接下来,王钦若再被举报与道士有来往,收藏禁书。理由足够了。

赵恒问也不用问,下令:王钦若罢为太子太保,随后调往杭州;寇准为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丁谓为吏部尚书、参知政事。

中书被重整了。寇准和丁谓的斗争即将开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