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衣:清宫剧娘娘们忘了买吗?
由于公众号前面有一段时间还没开通原创功能,所以很多文章被抄袭严重。所以近期会在第二条的位置或非更新日重发这些文章,挂上原创标记,希望可以让抄袭现象得到一丢丢遏制吧!
文 | 春梅狐狸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洗稿,授权请微博私信@春梅狐狸)
把本文分享到朋友圈,或以链接形式分享无须授权
之前写过清宫戏里娘娘们最爱穿的爆款——氅衣,这次介绍这种其实现实中比氅衣更常用,外观上也很容易和氅衣混淆。不知道为何,清宫戏的服设都反而不选它?
别看清宫戏现在一个比一个会标榜自己考据,《步步惊心》甚至在角色海报上面写服装介绍,搞得自己不是做戏服,而是搞复原的一样。
其实也太容易露馅了,需要看那角色海报里高清无码的错漏百出么?根本不需要!只要问问,晚清到民国,旗装品种那么多,你们为什么只会做“氅衣”?一眼就看穿这些清宫戏就是在互抄啊!
△ △ 从《甄嬛传》到《步步惊心》,服设对氅衣爱得深沉
“氅衣”就是上面这种两边开衩的旗装,但是这两部剧的历史背景里“氅衣”都还没出现呢!啊哈哈,就爱看服设实力打脸自己的模样!但是为什么要说今天介绍的“衬衣”比“氅衣”实际运用更普遍呢,那就要从两者的区别说起……
服饰史中同名不同物的现象颇多,未免歧义,本文出现的“氅衣”、“衬衣”等词仅指清晚期出现的旗装,特此说明
“衬衣”对“氅衣”的天然优越处
“衬衣”无疑是和“氅衣”十分相像的,尤其到了较为晚期的时候,旗装大量使用绣花等装饰,常常会令人忽略款式上的区别,但是“衬衣”与“氅衣”的不同之处,导致两者在使用上的不同。
两者最显而易见的区别就是开裾(开衩),“氅衣”是左右两侧开裾的,而“衬衣”则更接近我们对袍服类的理解,是包裹式的,所以只有一侧开裾。由于“氅衣”的开裾是对称的,所有往往会在开裾处装饰如意云头,使得整体比“衬衣”更为华丽灵动。
△ 氅衣开裾处的如意云头装饰
△ 《甄嬛传》剧照
这个区别看起来很小,但是这就导致了一个很重要的后果——“氅衣”单穿就会露腿,而“衬衣”则不会!
所以,“衬衣”是可以单穿的,“氅衣”必须在里面套穿“衬衣”或者袍服。不过清宫戏的服设们好像也被这个问题难倒了,所以就出现了在下面穿裙子那样的闹剧(旗装不穿裙,除了朝裙)。
△ △ 《步步惊心》工作照
那么“衬衣”则在使用上非常灵活了,可以单穿,也可以搭配像“氅衣”这样开裾比较高的服饰,也可以搭配马褂之类的短衣,可是说是晚清以来旗装百花齐放的基础之一。
而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清末民初的旗人老照片中,乍一看服饰很像这些清宫戏,然而其实“氅衣”的比例很低,大多应为“衬衣”。
被逐渐抛弃的骑射风气
“衬衣”这种款式到底出现于清代哪个时期,早期的性质如何,大家都颇有疑问。一直到故宫在藏品中整理出了乾隆朝、嘉庆朝的一些实物证据。这里必须夸一下清宫这整理收纳的好习惯,爱往上挂标签,写年代和名称。
△ 清乾隆 月白缎织彩百花飞蝶袷衬衣
△清嘉庆 湖色寿山福海暗花绫袷衬衣
与后期我们所熟悉的“衬衣”所迥然不同的是,这件“衬衣”装饰简约,袖口窄平,显得十分素雅,很有清前期旗装简朴利落的风韵。
大约是入主中原久了,骑射民族原本的野性也逐渐丧失,“衬衣”的袖口逐渐变宽,再也不以方便易用为主旨。袖口也可以挽起,为后来花纹繁复的“衬衣”奠定下基础。
△ 清道光 月白色团荷花暗花纹绸夹衬衣
△
△ 清同治 玫贵妃春贵人行乐图
而后才出现了我们所熟悉的那些形式多变而密布的花纹,不仅衣身精致美观,连衣缘袖口都十分强调装饰,而且衣身也变得更为宽大。
△ 清光绪 绿色缂丝子孙万代蝶纹棉衬衣
△ 慈禧
此时的“衬衣”,这样装饰风格的“氅衣”,才一点点开始接近我们所熟悉的清宫戏里的模样,离当年铁蹄模样相去甚远,宽袖大袍,好像花了一百多年,暴发户的灵魂终于觉醒了。
“衬衣”是否“旗袍”的起源?
和“氅衣”一样,一开始的旗装是无领的,但是临近清末的时候逐渐被汉装同化使用了立领,“衬衣”也是如此,后来发展出了立领的款式。最有名的是光绪年的这件,常常被当做旗袍的旗装源头的物证。
△ 清光绪 明黄色缎绣栀子花蝶夹衬衣
由于清末时期,洋装的潮流冲击了进来,所以原本宽松的“衬衣”“氅衣”也开始强调女性身材,体现修身苗条的风姿。
△ 《甄嬛传》剧照,修身的氅衣更符合清末潮流
随着民国的来临与发展,旗人们的服装也随着整个民国的时尚风潮而变化,装饰也逐渐简化,袖口也发展出倒大袖的样子。区别只是在于,汉女仍然保留着两截穿衣的习惯,穿着袄裙或袄裤,而旗人仍然穿着袍服式样的服装。
△ 婉容
所以在许多早期旗袍实物里,的确可以看到和现在两边开衩所不同的袍式旗袍。那时候旗袍还处于萌发时期,百花齐放,最好的年代,与后来我们所熟悉的旗袍样式有不少的出入。
这是“衬衣”可能为“旗袍”源头之一的原因。或者说,在当时旗袍还没发展出真正可以约定俗成模样的时候,“衬衣”参与了那个百花齐放的局面,与其他如男装长袍、女装袄裙长马甲等等一起,最后汇成了同一脉“旗袍”。(一个孩子还有一个爹一个妈呢,为何你们要相信事物的产生是单一起源呢?)
而“氅衣”虽然和现在“旗袍”一样是左右开衩,但是由于“氅衣”始终无法单穿,场合使用也不如“衬衣”灵活,且不可能越过二十年代百花齐放的局面一次性到达三十年代旗袍成熟时候的模样,所以大家以为相似的其实反而不太可能是旗袍起源。
注 业余打理,无暇校对,若有错字,还请见谅
◄ 本文完 ►
“传统服饰”公众号原创,转载请于后台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