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初冬,空气污染助推新冠传播?
▼本文作者▼
进入深秋时节,一阵秋雨一阵凉,正当人们纠结要不要穿上“秋裤”的同时,新冠病毒也伺机活跃了起来,随着国内多座城市本土病例的增加,小伙伴们的神经也再次紧张了起来。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出现了冬令时节“新常态”——雾霾天。在全球疫情吃紧的情况下,不少人心有惴惴地想知道雾霾是否会对新冠病毒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空气究竟为何物污染?
空气污染物主要有: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硫氧化物和颗粒物等。事实上,“PM2.5”并非指某种具体的空气污染物,而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因其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可以被吸入人体呼吸道末端细支气管又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因而对人体肺部健康影响尤为明显。
缘何冬季是空气污染重灾区?
冬季由于地面夜间的辐射降温明显,空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被限制在浅层大气中,并逐渐集聚成霾。
同时,冬季雾天出现的频率更多,有雾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大气比较稳定,而稳定的大气又容易使污染物聚集,所以大雾天通常会伴随着或轻或重的污染情况。很多时候出现的低能见度天气,实际上是因雾和霾混合导致的。
拨开雾霾看新冠
冠状病毒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单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呼吸道和胃肠道,与DNA病毒相比,具有更高的变异可能性。
研究表明,当病毒一旦离开生物宿主后便很容易附着在空气中漂浮的粒子表面进而形成生物气溶胶,生物气溶胶具有PM2.5浓度高、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PM2.5能吸附和携带大量细菌、病毒、真菌及致敏花粉、霉菌孢子、蕨类孢子和寄生虫卵等,对于病毒的传播可谓是“助纣为虐”。
此外,研究表明,短暂暴露PM2.5不会影响肺部抵抗病毒的能力,而暴露PM2.5超过一周之后,则会致使肺部免疫系统防御力降低。而新冠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需要附着在直径较大的载体上,新冠病毒的载体直径经研究并推测在0.6~1.4μm之间,粒径越小,病毒被捕获后易被催化或毁坏导致存活率降低,尤其当颗粒物小于0.1μm时,由于其质量轻且分布在高空,即使携带病毒,也不会被人体吸收。
但若一旦新冠病毒附着在PM2.5上被人体吸入,不仅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也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
由此可见,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高低可能影响病毒的存活时间与传播距离,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越不利于控制病毒的传播。通俗来说,大气中颗粒物浓度越高,对新冠传播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冬季本就是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当“防冠”意识已深入人心之时,小编也提醒大家切勿顾此失彼,更要同时做好“防霾”的各项措施。惟有竭尽所能地做好自身的周全防护,才能降低病毒和霾害入侵的机会。(深冬雾霾来袭,你那里的PM2.5值高了吗?)
2020年已经进入倒计时,当“新冠疫情防控”进入“雾霾季”,让我们携起手,科学应对,做好防护,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吴力波,任飞州,徐少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级响应对城市空气污染物减排的影响[J].环境经济研究,2020,5(03):1-20.
[2]牛琳,梁为纲,汪霞,穆云松,王珺瑜,武迪,赵晓丽.影响病毒在物体表面和空气中生存的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20,33(07):1589-1595+1729.
[3]贺震.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雾霾缘何重现?[J].中国环境监察,2020(Z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