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三湘名校2021届高三10月大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的7月气温比1月高,因此位于北半球,又因最冷月在0℃~15℃之间,因此位于亚热带,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B项正确;因海拔较低,不存在终年积雪,图中没有降水信息,无法判断迎风坡。
2.【答案】D
【解析】根据上题,该地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又由题干可知该山脉位于大陆西岸,因此该地对应的是地中海气候。
3.【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火腿晾晒需要干燥的气候,该地气候为季风气候特征,冬春季降水少,气候干燥,适合晾晒。云贵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夏季气温较高,适宜酵母菌繁殖发育发酵;进入雨季,空气湿度大,有利于酵母菌繁殖发育。
4.【答案】D
【解析】宣威火腿作为食品,保证品质是第一位的,从图示制作流程看,工艺复杂,做工讲究,目的是确保质量。
5.【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M洋流为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主要是受西风影响形成,在性质属于寒流。
6.【答案】A
【解析】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动,可加快向东航行的船速。该处缺少饵料,不具备渔场形成条件(上升流或者寒暖流交汇处),同时该洋流附近陆地没有荒漠景观,洋流能将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扩大海洋污染范围。
7.【答案】C
【解析】从文字材料中可知,岩浆以及火山灰冷却凝固后形成一层厚厚的凝灰岩,可知岩浆喷发——冷却凝固,然后受到山洪和风的作用,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
8.【答案】B
【解析】顶部岩石为玄武岩,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属于岩浆岩。由沉积物可以判断甲为沉积岩,根据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所有岩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重熔再生变为岩浆,因此丁为岩浆,岩浆能直接形成岩浆岩,乙为岩浆岩,剩下的丙为变质岩。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光周期现象影响动物的生殖和迁移活动。虽然年份不同,但是迁离和到达时间基本一致,是因为昼长一样,光照时间大致相等,因此影响因素最可能是昼长。
10.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山羊为短日照动物,因此在日照长度逐渐缩短即昼长逐渐变短时开始生殖。从所给时间段看,只有9-10月为昼长变短时间。
11.【答案】D
【解析】影响含沙量较小的因素有植被覆盖率、土质、降雨强度、地势、地形、流域面积、河流流速、流经湿地、水利工程等影响。从图示信息可知,该段黄河流经湿地,湿地的沉降作用使得黄河泥沙减少。
12.【答案】C
【解析】该湿地的形成主要是该地地势中间低、四周高,排水不畅;地势高,气候寒冷湿润,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13.【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知道,向沼泽湿地要草原,主要是排水疏干湿地变成草原,草原过渡放牧导致湿地萎缩。
14.【答案】B
【解析】黄山位于安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麓的自然带与当地水平带一致,因此对应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答案选B。
15.【答案】C
【解析】在缺少水土的峭壁岩缝间,发育不良,形成黄山奇松。松树分布的海拔高,气温低,且水土条件差,因此生长缓慢,故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2分)
【答案】(1)②①③④(2分)
判断依据:③地太阳高度最大为90°,表明太阳可以直射,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③地正午太阳方向一直在正南,表明其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因此③地位于北回归线上。(2分)
(2)①地在春秋分时,正午太阳直射该地,太阳在正上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2分)春分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从90°逐渐减小至66°34′,正午太阳在北方;夏至到秋分,正午太阳高度从66°34′逐渐增加至90°,正午太阳在北方;(2分)秋分到冬至,正午太阳高度从90°逐渐减小至66°34′,正午太阳在南方;(2分)冬至到春分,正午太阳高度从66°34′逐渐增加至90°,正午太阳在南方。(2分)
【解析】(1)①②③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都是90°,表明太阳可以直射,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再根据正午太阳的方向进一步判断①地位于赤道上、②地位于南回归线上、③地位于北回归线上。④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0°,因此有极夜现象,再结合正午太阳的方向进一步判断其位于北极圈。
(2)首先计算出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最小为二至,是66°34′,再结合正午太阳的方位逐段描述。
17.(16分)
【答案】(1)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2分);该地多风且风速大,蒸发强;裸露的水域面积大,蒸发量大。(2分)
(2)空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该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夏季东南风,西北部受地形抬升,易形成地形雨;东南沿海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且同时受到台湾山脉雨影区的影响,降水少。(3分)
时间: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夏秋季降水多。(3分)
(3)该区域为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2分)该区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2分)修建水库,还可以调节径流,减轻厦门遭受洪涝灾害影响。(2分)
【解析】(1)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气流速度、被蒸发物体的表面积等。根据厦门岛的位置可判断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该地多风且风速大,蒸发强;裸露的水域面积大,蒸发量大。
(2)从左图可以看出该地的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结合该地的大气环流和地形可得出原因:该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夏季东南风,西北部受地形抬升,易形成地形雨;东南沿海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降水少。
(3)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回答。
18.(13分)
【答案】(1)
(4分)
(2)刃脊、冰斗、U形谷、冰川湖等。(3分)
(3)西风所携带的大量水汽使得冰川不断生成,冰川侵蚀作用强;因处于西风带,风蚀作用明显;(2分)受到冰雪侵蚀和风蚀等外力持续侵蚀,山体碎石剥落,角峰被越削越尖,形成直立的塔状尖峰;(2分)顶部温差大,岩石容易风化,易形成尖峰。(2分)
【解析】(1)安第斯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形成。(画图时要画出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同时画出山脉)
(2)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的冰川地貌还有刃脊、冰斗、U形谷、冰川湖。
(3)结合该处的自然地理特征可知,主要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冰川作用和风力作用。冰雪侵蚀和风蚀等外力持续侵蚀,山体碎石剥落,角峰被越削越尖,形成直立的塔状尖峰。
19.(14分)
【答案】(1)在历史早期,人口少,人类活动较少,长江两岸森林茂密,保持水土能力强,河流含沙量少。(3分)唐朝后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大规模地毁林开荒,开辟梯田、湖田,水土流失不断加剧,长江的含沙量也随之增加。(3分)
(2)洪水期长江流量大,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强,甲处河道变宽,流速减缓,河流携带泥沙淤积,(2分)枯水期时水位下降,泥滩裸露,反复沉积而成沙洲。(2分)
(3)上游植被增多,水土流失减轻,河流来沙减少;(2分)中游水库大坝的建设,拦水拦沙,使得部分泥沙堆积在库区。(2分)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到甲处时河道变宽,流速减缓,洪水期河流携带泥沙淤积,枯水期裸露,反复沉积而成沙洲。
(2)洲地的多少与河流的含沙量有关,在历史早期,人口少,人类活动较少,长江两岸森林茂密,保持水土能力强,河流含沙量少。唐朝后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大规模地毁林开荒,开辟梯田、湖田,水土流失不断加剧,长江的含沙量也随之增加。
(3)沙洲增长缓慢的直接原因是上游泥沙减少,泥沙减少主要是植被增多导致水土流失减弱,同时修筑水坝,流入下游的泥沙量减少,所以增长速度减慢。
说明:广州中学地理组为本公众号曾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