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定与亭旁起义的故事①
包定与亭旁起义的故事①
亭旁才子,仗剑拯斯民
李兆建/文
包定,名本锭,号次安,曾化名袁应吉,1901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宁海县亭旁镇包家村(今属三门县) 的一个小商家庭。他7岁就上了私塾读书,后转入亭旁亭山高等小学。包定自小聪明好学,尤其喜欢文学、诗词,小小年纪,其诗作就初露头角,受到当地社会名流的称赞。1918年,他从亭山高等小学毕业后赴杭州学医,未果而回家务农。1919年4月,由宁海县知事吴葆诚委任,包定担任私立桂林小学的校长,在当时是宁海县南乡一带最年轻的校长。才华横溢的包定,被时人誉为“亭旁才子”。他办学之余,开始创作诗词。他把自己的随想、随感用诗词记录下来,并把这些诗词手稿命名为《鹅湖遗矩》。包定的才华和好学,在他的诗中可见一斑。诗中写道:“花气薰人人易醉,小斋日午枕书眠”“坐石不知人已困,挟书听鸟和花眠”。这个时候的包定,在其诗作中大多描绘家乡美丽的山山水水和田园牧歌般的农村生活,字里行间充盈着细腻、丰富的情感。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思想和革命进步思潮开始在相对封闭的浙东山城宁海传播开来,《新青年》《每周评论》《觉悟》《新潮》等各类进步刊物、报纸逐渐流入这个小城。包定如饥似渴地大量阅读这些进步书刊,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此时的包定,开始思考社会和国家的命运。他目睹了百姓的苦难、国家的动乱,怀抱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可是,黑暗的社会现实却让人感到无路可走,让青年包定有一种壮志难酬的愁绪在胸。所以,他“每到无聊便赋诗,愁怀如许有谁知”。他在诗中写道:“静从无聊忆旧游,世情翻覆出何求。人生泡影须当悟,悲苦界中莫再留”,反映了当时的苦闷和求索。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在各地组建党的基层组织。台州籍的在外求学的进步大学生纷纷回到家乡传播马克思主义。1925年五卅运动后,宁海籍在上海读书的蒋如琮、林泽荣(又名林淡秋)、王育和等进步青年发起了“宁海旅沪同学会”,刊发学会月刊,宣传革命道理,提出对家乡宁海的改革大计。1926年暑假,共产党员蒋如琮、林泽荣经上海党组织同意回到家乡宁海,组织起消夏社,举办补习班,吸收进步青年参加,同时筹建宁海中学。在外地入党的范金镳、王育和等人也回到宁海,开展革命活动。9月中旬,宁海中学正式成立。这是一所由共产党人一手创办的、男女同校的新型学校。宁海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也在宁海中学内建立起来,共有党员6人,蒋如琮、范金镳为党支部负责人。当时,正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后期,共产党组织借助合法、公开的活动宣传革命的思想,深深吸引包定这些胸怀理想、追求进步的青年。此时的包定,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诗句也反映了当时的心声:“无奈中原离乱甚,问谁仗剑拯斯民?”
宁海中学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土豪劣绅和当局的仇视。1926年11月,反动军阀制造借口试图逮捕中共党员范金镳,被愤怒的学生抢回来。中共宁海支部被迫暂停活动。1927年1月,中共临海特别支部派共产党员蒋益谦、李平去宁海中学任教,重建中共宁海支部,由蒋益谦任党支部书记。但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第七天,即4月19日,宁海国民党当局以“清党”为名,纠集反动武装200多人突袭宁海中学,蒋益谦等人被捕,王育和、林泽荣等逃离宁海中学隐蔽在外,宁海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敌人的残酷镇压并没有吓倒共产党人。5月,中共临海特别支部指派林迪生到宁海中学主持工作,并负责恢复党的工作。林迪生邀请包定、叶信庄到宁海中学任教。包定任宁海中学庶务主任。不久,包定、叶信庄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上级党组织又指派党员杨毅卿为共青团台州特派员到宁海工作,指派邬逸民到宁海中学建立中共宁海临时县委。6月,中共宁海临时县委成立,邬逸民任县委书记,许杰、包定等任县委委员。之后,宁海中学又邀请了柔石到校任教,并于1928年初,推选柔石出任宁海县教育局长。后来,蒋如琮在回忆录《亭旁起义史略》中这样写道:“1927年冬,包次安(定)、叶信庄两同志也去宁海城内,受到党支部的欢迎,两个月之后加入共产党。从1926年秋到1927年冬,宁中学生因不断在各乡做革命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也锻炼出了一批活动分子。那时党的中心工作是农民运动。工作方式是组织农民协会,已有组织的地区扩大组织、发展组织,没有组织的建立组织。”
中共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组织力量,转入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革命基础较好的农村。当时,中共中央批示浙江省委:“应马上准备一个广大的农民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占领县城,在暴动区域里,坚决肃清一切反革命势力”。中共宁海县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把发动农民暴动的重心放在宁海县南乡的亭旁地区。
亭旁居于临海、宁海、天台之间,境内山岭起伏,道路崎岖,山高谷深。区域内分为包家、杨家、任家、邵家、梅家五庄,为土豪劣绅把持。这些地主豪绅压榨农民,无情剥削,农民苦不堪言,民怨鼎沸。1927年秋,中共宁海县委派杨毅卿、林泽荣、蒋建人等同志到亭旁指导工作,并派包定任亭旁桂林小学校长,以教书为掩护,积极开展建党和发动群众工作。包定以前就在此工作,有着十分坚实的群众基础,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他召集叶信庄、包昭光等人,建立秘密组织“穷人会”“壁虎社”,开办训练班,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吸收发展党员。他们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平民夜校、剧社、车灯会、狮子会等群众性文娱团体,利用各种形式对农民群众进行宣传发动。10月,党领导的宁海第一个农民协会——包家村农民协会在亭旁包家祠堂成立。当时,自动要求入会的农民比任何一处都踊跃。
1927年11月,中共浙江省委派浙南特派员陈韶奏化名李吉平到宁海召开党团活动分子会议,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宁海党组织加强了亭旁地区党的力量。1928年1月,浙江省委派王瘦竹到亭旁帮助建党工作。1月22日,在丹丘寺召开党团大会,成立亭旁党团区委领导机构。包定兼任中共亭旁区委书记。此后,亭旁地区党团组织发展很快,在短短几个月中,全区党团员发展到700多人。蒋如琮在《亭旁起义史略》中回忆道:“自1928年1月起,亭旁区在包次安、包照华、叶信庄等同志努力负责下,工作积极推进,人数地域的发展也非常快。”此时,革命的力量在亭旁地区集结。平日里涣散、愁苦的农民通过农民协会组织起来,显示出巨大的力量,那些以前横行霸道、武断乡曲的土豪劣绅们,吓得惴惴不安,不敢做声。包定等人分头到包家、杨家、下叶、南溪、任家等村进行革命活动,并亲自参加剧社的下乡宣传演出。包家、任家、南溪等地均建立了党支部。共产党人以村小学为革命活动的据点,使亭旁地区各所重要小学都掌握在共产党员手里。随着党团组织的发展,亭旁农民运动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包定领导农民开展抗麦租、加工资、反对增加田赋、实行平粜等经济斗争,为发动亭旁起义打下了基础。这时,包定的胸中有一股英雄豪气,他的诗作也反映了这种壮志豪情:“浪花磅礴暗鸿蒙,夭矫神蛇起海中。石骨撑空芒射日,待看飞上扶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