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科举制度牛在哪里,为何有众多弊端,还能延续上千年

科举制度被很多人所诟病,尤其是朱明王朝的八股文体推行之后,把一代代读书人的时光,耗费在咬文嚼字上。

但如果一项制度遭到天下人的唾弃,是很难一直执行下去的。科举制度能延续上千年,自然有大牛的地方。

分层录取,比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低

很多人印象中的科举,似乎就是大老远的进京赶考,一年年下来熬白了头发,最终穷困潦倒,一生郁郁不得志。但这与真实的科举有不小的区别。

进京赶考的,那已经是科举的最后阶段(会试,甚至是殿试),无论能否考得上,未来发展都不会差。

▲科举考试流程

科举是一系列考试的合集,并不只是电视剧中的三年一赶考。科举一共由六个不同级别的考试构成: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六级考试难度层层递增,整体构成有点像我们今天的九年义务教育、大学、公务员考试的集合体。

▲科举证书

第一二级的县试、府试其实难度没有那么大,智力正常、读书刻苦一些的人,基本都可以通过。

第三级的院试才有一些难度,考过了就可以称为“秀才”。每个县里都有一些人可以通过(录取)。如果只满足考到这一级,不继续考了,生活也没那么惨,在县里还是很有地位的。老百姓与官府打交道,经常需要通过他们。他们也有机会当个小吏,大部分朝代活得还算滋润。

▲最后一位状元的书法

再后续的乡试、会试、殿试这些,才是高难度考试,后续有机会当官,从大数概率上讲,生活更滋润。因为古代的官员本身数目就少,所以录取比例自然也低。

总结来看,科举考试一共分为六级,前三级的录取比例不算低,生活得也算滋润。后三级因为要做官,受限于官员数量,所以录取比例低。

▲江南贡院

科举巩固了官吏分开制度,是其最内核的智慧

科举明确地分出了当官和任吏的楚河汉界:通过乡试、会试、殿试的人,才能做官;没通过的,最多做吏。再牛的刀笔吏,只要没通过后三级科举,几乎没法升为县官。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吏基本都是当地人。

可能很多人会说,吏是当地人,了解当地,执政于当地效率多高。确实如此,但也正是因为对当地过于了解,有根深蒂固的人脉,有错综庞复的关系,不出几代人,就可以垄断当地的官场,成为割据藩王。

这也是各朝各代都极力削藩的原因,无论是汉武帝的推恩令,还是康熙帝废除西选。

▲定州贡院

科举的目的之一,就是将全国的人才集中到朝廷,然后重新再分配到全国各地,保证当地人不执政当地人,可以看成是全国性质的“改土归流”。

不过,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外地的官员,尤其是最基层的外派县官对当地不了解。此时就是吏发挥作用之时,吏基本都是当地人,对当地非常了解,互相搭配,干活不累。

▲八股文

科举也在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公平

科举是一个从简到复的演变过程:

从最初的只能高门大户参与,到后来的几乎全民可考,经历了无数次迭代;考试内容从最初的不成体系,到后来的六层分级,也在各个阶层博弈之间悄然变动。

再后来开始平衡各地区之间的势力,最著名的事件当属朱元璋时期的“南北榜”,第一次的科举成绩着实让老朱大怒,他大明只有“半壁江山”,复评之后依然是中进者基本集中于两江之地。

如果完全的成绩公平,会让科举成为初定大明江山的炸弹,所以朱元璋及时推出了南北榜,让北方的学子也可以入仕为官。

▲清朝职官品级表

清朝时,买候补官位更是日益加剧,甚至成为科举的辅助。朝廷难道不知道买官的危害?当然知道!

之所以这么做,一是朝廷急缺银两;二是买官从全国范围来看,只是科举的辅助,科举高中授予的是实位。但买官的钱花出去,大部分换回的只是虚位,甚至一辈子都在候补,并未真正走入官场。

▲古代科举试卷仁宗嘉祐二年丁酉(1057年)科殿试,当时的试题为《民监赋》

其实,这也是不得已之下的“公平”。没钱的朝廷可能随时崩盘,科举的公平更无法谈起。折中的买虚官位,也是一种折中的“公平”。

当然,弊病同样很多,在此不多赘述。

以上。

只供讨论,切勿重喷。

(0)

相关推荐

  • 文人的出路,从《武林外传》中的“吕秀才”,看明代科举制度

    吕轻侯,人称吕秀才,明朝七侠镇人氏.祖上三代是知府,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八岁精通诗词歌赋,不仅如此,吕秀才还能将当朝法律倒背如流.早年家境殷实考中秀才,后来家道中落屡试不中,二十 ...

  • 常识积累:传说中的巫山神女名叫?

    Part.1 01 传奇剧本<牡丹亭>又名什么? 02 童话作家安徒生是哪国人? 03 传说中的巫山神女名叫? 04 传统彩瓷"素三彩"之所以称"素" ...

  • 【今日重点】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选官制度.它是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以选拔官吏.它正式开始于隋朝,发展于唐宋,完备于明清,于20世纪初废除,在中国历时1300多年,影响深远.下面以明清科举考试为据 ...

  • 古代官员选拔的方式

    华夏五千年,从古至今,官员选拔任用的方式,经历了多次迭代演化. 1.禅让制 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部落,出现在尧.舜.禹的时代. 尧舜禹所处的年代,生产力极其落后,人类 ...

  • 图解清朝科举分级体系

    图解清朝科举考试 清朝为中国科举制度鼎盛之时期,可以说科举制度已演变得非常完备.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桂榜(乡试中举).杏榜(会试中榜).金榜(殿试中榜),生员.举人.进士.三甲,好一套缜密的古代官 ...

  • 看古代科举考试的具体步骤,才知道,古代入仕当官简直太难了

    科举制度是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之一,它由隋文帝创建,完善于唐朝.作为我国古代版的''高考''制度,科举制度也颇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从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科举制度大约走过了一千三百年的历程,而历次科举考试 ...

  • 玩创教授:牛逼思维,一招让你轻松整合上千人的资源

    玩创教授 这个思维是什么意思呢? 让咱们社群内部的人听了之后,连连拍手叫好. 让一个共享按摩椅项目在公司仅仅只有1个人的情况下,一年营收超一亿. 表面上看这个公司只有一个人,其实他背后有近千名合伙人. ...

  • 我国科举制度最后一位状元公书法,刘春霖小楷墨迹精华

    刘春霖,字润琴,河北省肃宁县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我国科举制度最后一状元.他的小楷飘逸圆润,修短合度,端正方饬,娟秀妩媚,独步民国初年书坛,被奉为一代楷模. 陈克斌,蜀人,号&quo ...

  • 知识清单 | 全面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

    全面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 (1)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什么 ①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②生产资料所 ...

  • 【图说教育】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

    【图说教育】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

  • [微课展播] 我国的政党制度

    宝坻 一中 微课展播            我国的政党制度 陈海霞:高三年级组政治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真研究新课改理论,积极参与各种教科研活动,参与课题<高中政治课导入方式的研究> ...

  • 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科举始创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结束于清.科举历经1300多年,对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的诞生改变了寒门出身的学子无法步入仕途的宿命,&quo ...

  • 论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变迁

    -纠纷解决观.调解组织和调解功能 优先出版.pdf 本文来源:文书吧 | 时间:2018-02-10 | 浏览:3 | 页数:7 | 评分:3.66分| 举报

  • 年度重磅!绿脸俑、紫衣俑、韩休墓壁画...看了这个展,才知道我国文保有多牛!

    等了一年的大展 "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 终于在首都博物馆开启 展览汇集10个省市 23 家文博单位 50余件(套)文物 及相关辅助展品 其中 不乏像秦始皇帝陵出土彩 ...

  •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