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味偏嗜
徐俐伟
苏州市中医医院
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口味,有人喜食甜食,有人无辣不欢,有人嗜酸如命,有人口味偏重,有人则偏于清淡。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不同的地域、饮食习惯、基因遗传也形成了人们不同的口味。
从中医基础理论来讲,将食物与药物的性味分为四气五味,分别指代“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内经》云:“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洪范》谓:“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五味又与五脏相对应,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长期五味偏嗜会对五脏造成一定的影响,有损身体健康,本文将从以下五种口味偏嗜进行阐述。
1.嗜辛。辛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生活中一般辣椒、花椒、胡椒、葱、蒜、生姜、芥末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都具有辛味。辛味药物所含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一些香料常常有芳香辟秽、醒脾开窍之功。然而长期过食辛辣可致肺气宣发太过,气机耗散,耗气伤阴,久之令人精神疲惫。
2.嗜甘。甘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的作用。厚味肥甘,则滋腻碍脾,易致滞气壅湿。糖类食品经过人体消化吸收后,一部分消耗供能,另一部分作为糖原贮存在肌肉和肝脏中,剩余的则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过度食甜,则易造成肥胖,引发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的疾病。食甜过多还容易让血糖始终处在较高水平,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儿童喜食糖果,若不及时漱口,则易导致蛀牙等多种口腔疾病。
3.嗜酸。酸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酸味入肝后会刺激胃肠粘膜,促进胃酸的分泌,因此,适当的食酸有助于消化。若酸的东西吃多了会导致肝气过盛,肝气疏泄太过,横逆犯脾胃,肝木乘脾土,反而会降低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肝火旺的人尤其应当少食酸味。
4.嗜苦。苦味具有清泄火热、燥湿、坚阴的作用。大多数人认为苦味药物能够入心经,清心火,但其入心经不一定能养心。对于心火过旺的人,症见心烦、失眠、口渴、口舌生疮、尿黄、便秘等,用木通、栀子、竹叶、苦瓜等苦寒类药物可以起到清心降火的作用,若是长期服用,则会导致苦寒败胃,清热之力过大,易损伤中阳(胃气),燥湿之力过大,则易损伤胃阴(阴液),所谓“燥化伤阴”,因此,若久病体虚,手足心热,午后潮热、夜间盗汗、口燥咽干等阴虚体质的患者,不宜过度食苦。
5.嗜咸。咸味具有泻下、软坚散结的作用。我国规定成人每日摄入6g食盐即可满足机体对钠的需要,WHO建议每人每日摄入5g以下食盐可预防冠心病和高血压。盐分摄入过多,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使钠在体内蓄积,引起水肿。《内经》有云:“多食盐,则脉凝注而色变”。 “味过咸,大骨气伤,心气抑”。盐多伤心,过咸使小动脉收缩,有害于心脏。而婴幼儿由于肾脏等代谢器官尚未发育完全,1岁以内的婴幼儿应当避免食盐。
综上,五味不能嗜食太过,太过则每易令人发生病变,须当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均衡五味饮食。
■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采编
(上海医药集团特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