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吞巴蜀:都江堰的由来
巴国和蜀国这两个老邻居世代不和,经常有摩擦。蜀王派自己的弟弟到相邻的苴(读居)国当苴侯,没想到弟弟当上国君之后却私自与巴国亲近,蜀王听说后觉得头顶彷佛在冒绿光,勃然大怒,立即下令讨伐苴国,苴国弱小,无法抵挡蜀国的进攻,苴侯逃到巴国寻求庇护,蜀国又转头攻打巴国,两个老对手再次在战场上兵戈相见。
苴国是秦国的附属诸侯国,苴国在被蜀国攻打的第一时间立即向秦国求救,秦国觊觎巴蜀已久,见巴国、蜀国已经打起来了,便想趁机一锅端,吞并巴蜀地区。然而这时韩国正在攻打秦国,秦惠文王也是两头犯难,到底是先解决家门口的韩国,还是抓住机会占据巴蜀。
秦惠文王召集群臣商议,张仪说道:“应该先解决韩国的侵犯,我们可以先和魏国、楚国修好,联合魏楚出兵,让韩国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而且可以趁此机会以声讨周天子之罪为理由,直逼周王畿,夺取象征王权的九鼎,从此以后,秦国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号令群雄,如此霸业可成。巴蜀之地偏僻,远离中原,即使攻打下来,难以控制不说,对我们而言,也毫无利益可图。”
司马错反对张仪的意见,说道:“依据国相所言,首先秦应与魏、楚修好,但是您知道魏、楚的想法吗?他们是否一定会配合呢?其次,即使一切都如国相所预料,秦国夺取九鼎,号令诸侯,又怎么保证他们乖乖听令呢?现在的周王室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而且秦国背上挟天子的恶名,各国极有可能联合起来举兵伐秦。”
司马错针对张仪的意见做出反驳,又继续说道:“巴蜀两国地广物丰,占据后对我秦国国力是进一步增强,而且现在蜀国朝政混乱,我们可以打着为蜀国除暴虐的名义讨伐它,名正言顺吞并,不会因此背上恶名。”
最终秦惠文王权衡难易利弊,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下令司马错、张仪等人,率军攻取巴蜀之地。蜀王听闻秦军入侵,亲自率军抵御,可惜双方实力相差太大,最终兵败被杀,蜀国灭亡;巴王被俘虏之后,改巴国为巴郡,封巴王为君长,巴国灭亡。
秦国攻灭巴蜀后,秦惠文王欲将蜀地建设成重要基地,所以委派精通治水之道的李冰父子任郡守,治理岷江水患,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多项水利工程,最重要也最为著名的就是都江堰,留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