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这次建言,没戴口罩,这是什么信号……

这是这几天的一些碎碎念……

一、钟院士这次建言,没戴口罩

3月13日,钟南山院士首度为无偿献血发声。现场的情况应该是在参加一次活动(或发布会)之后,钟南山被现场某一位无偿献血的宣传人士拉住,为无偿献血说了几句话。

“献出一份血,

传递一份爱,

温暖每颗心!

让我们一起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动中来!

有三个细节,我我们一起回味一下:

第一,这几句话很通顺流畅,我觉得未必是他自己的原话,很可能是准备好的稿子。但如果不是事先准备,说明老爷子的文采那真是刚刚的!

第二,老爷子的表达还配合着得体的动作,这肯定不是事先演练,而是即兴发挥的,表情、动作、情感都很到位,绝对是发自内心地想说这些话,这也是他一直想说的话。

第三,没有戴口罩!这次离采访者距离很近,不像新闻发布会那样隔着一定的距离,他很自信自己所处的环境没有新冠病毒。这也给我们传达了积极的信号。

这是什么信号呢?疫情好转了!

但他没说我们什么时候摘口罩……

无偿献血的机会---

全中国最顶礼膜拜的不老男神为无偿献血发声,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需要抓紧让这个视频刷屏,很快,朋友圈、各种献血群里都开始转发这个视频,我也在第一时间发到公众号上,新华网、人民网等也都跟进做了推送。

新华网的图片做的挺好,但有小瑕疵,应该连贯起来的笔画,到了最后一个断开了。

我在这篇文章后留言:

“明天将是我2020年的第6次献血,也是疫情发生后的第4次。

打破对疫情的恐慌以及对无偿献血的误解。让我们这些健康的人都伸出手帮帮那些病人和医务人员吧。”

求留言点赞,发到几个群里,反应冷淡,发到朋友圈,则给力得多,很快冲到了留言区的第二名,其实点赞多也没有什么奖励,只是希望大家等看到这篇高级别媒体推送的国宝级专家关于无偿献血的建言。这是我这波操作的真正目的。

无偿献血的宣传,需要一些这样重量级的人物背书。钟院士已经84岁,不能亲自献血,但他的指引,肯定会影响到一批人。如果有更多的权威人士出面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比如请最主要的领导来一个批示,来一封回信,可能效果更好。

钟院士这次建言,没戴口罩,或许还是为了传递一份真诚。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期待钟南山能为无偿献血带来一批新人。

二、大学生和网约车司机的热血之缘

昨天山东献血公众号推送了一个故事,一名大学生跟一位出租车司机的热血之缘。粗略看了一眼,内容不错,后来,作者发到了大学城献血屋群里,再仔细一品,才注意到这是发生在大学城献血屋的故事。

来自交通学院的李存印同学,家就住长清附近,听到O型血紧缺,想来大学城献血屋献板,当然,细心的小李不忘把行程向老师们报备,得到了支持。但村里封闭,自驾车不让出,骑车又太远,就加入了一个网约车QQ群找车,一个司机接了单,看到行程的目的地是大学城献血屋,司机侯师傅问“你是去献血吗?”聊着聊着,侯师傅说,“咱们一起去献血吧!”一次约车变成了相约献血,李存印通过山东献血公众号提前约好,3月3日,两人一起实现了献血的愿望。

这是一次奇妙的缘分。我在群里给他点了赞,李存印加我微信,聊了很多。

他是潍坊上专科期间开始献血的。他说他献血的种子来自自己的一个同学,那个同学想去献血因为太瘦没成功,回来把这事儿说给他听,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无偿献血在他心里买下了种子,后来在街头遇见献血车,就很自然地主动上去了,而且坚持了下来,还得到了潍坊爱心大学生称号。

走上献血之路后,他试图去影响他的舍友,同学,但没有成功,一度比较沮丧。

而这次成功影响到陌生的司机常师傅,两个人因献血结缘,成了要好的哥们,让他很高兴。

念念不忘,终有回响。

这次经历,让李存印加深了对这句话的认同。

这也是我近期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无偿献血宣传如何达到好的效果,可能有捷径,但有效的办法就是多说,组织者说,献血者说。说者有心,听者未必有意,但总会撞上有缘人,也就是陈东森说的“矿中玉”。

而李存印勇敢地把这次经历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而近期经常写文章的樊冰又化身修改文章的人,在他们身上,我又看到了用写作传播献血的传承。

他们的这个故事,通过山东献血公众号,或多或少的也会影响到一些人。这就是献血宣传的价值。

三、又到315,一支队伍

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央视推迟了晚会,疫情阻隔了消费,消费者权益不是今天的热点。

3月15日,对于大学城献血屋来说,还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两年前的这天,化工学院党员团员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岗设立,组建了一支三四十人的队伍,开启了大学城新的发展阶段。

两年多来,这支服务队和他们服务的这个献血屋成绩斐然,但显然他们自己也忘记了这个日子,经我的提醒,老队长许福林表示想写写纪念文章,但到今日还没有看见。

我把这个提示发到了当时组建的微信群(已经很久没人说话了),没有反馈!明明大家参与了一件可以感动自己的事,但为什么没有反馈和表达呢?而且这是我们学生的常态,多数时候,你似乎是在一个装满了消音材料的屋子喊话,没有回应,沉默到让你恐慌。

念念不忘,没有回响。

期待同学们积极地响应,勇敢地发声。

四、又到间隔期,献血去

今天到了我的献血间隔期,高新献血屋的老王早就盯上我了,好几天前就邀请我过去,他设计的是3月1日一起去过的一伙儿人实现“一批人,一个献血点,一月3次”的壮举,这个创意不错,我就先初步答应了他。

然而最终有了变化,朋友圈里看见刘国能说要到济南来献血,他是听到济南供血紧张,特地从潍坊赶过来,3月15日早上8:30左右到血液中心。他发在朋友圈肯定是希望有人去陪他,我跟他加好友很久了,但很难见面,就这次去见个面吧!而且群里大洪哥等人好像也要过去,可以凑成一次小规模的聚会。

早上早起,慢跑了一个半小时,身体没有疲劳感,血液指标不会受到影响。而快速跑则不行,转氨酶心肌酶肯定高,会影响到献血。开车出门,这一早,经过了4次体温监测,才走进机采中心。人真的不少,第一眼看到的是大洪哥,这不知是他第二百几十次献血了,上次在献血屋遇见还是2018年国庆节。刘国能、张立国、田国强纷纷跟我打招呼,平时遇见的机会少,隔着口罩,我一下子没认出他们。

等待化验的时刻,我们就聊聊扯扯。看到一些为了亲友用血来补仓的,也主动跟他们聊聊,表明我们的身份,跟他们讲讲平时需要多献血才能保证需要时有血可用的道理。其中,有一位女士血管细,不适合献血小板,自己说,既然来了,那干脆去献全血吧,有一位男士献全血的间隔期不到,但可以献血小板,一会儿果真看见他坐到了我的对面。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病人及其家属,因为有用血的需求,是认知无偿献血的最好的时机,如果我们能辅以适当的引导,很多人会成为固定献血者。当前,这一方面的工作似乎没有着手去做。反过来,用血者不理解供血者,不了解献血者,采供血的矛盾有可能会上升为冲突。

两位年龄大一些的献血者,血压有些不稳,休息一会儿,才恢复正常。这涉及到献血者健康的问题。捐献血小板的人成功率不高,初次来的,合格率不足40%,固定献血者中,很多人也会遇到不合格的情况,特别是平时也不注重锻炼身体的,跟其他人一样也会遭遇健康危机。经常献血的好处是可以随时检验这些指标,得到预警。但一旦有了信号,必须予以重视,运动起来,才会更健康,才可能献出合格的血液。我从开始献血以来,有两次因为身体疲劳白细胞偏低而不合格,后来有意调整休息,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讲,献血对于个人健康,有促进作用。

我们先后坐上献血椅,一起聊天说地,更多的还是献血的话题。刘国能已经近300次献血,知道的事儿比较多,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这次交流,我收获很多。

我们提前要来感谢状和献血证,手持着让工作人员小蒋拍照,她发到献血群里,一时间,点赞的,羡慕的,热闹了起来。这才是献血群应有的状态,这种状态,在东西两个献血屋,是常态,但在中心机采科,多数时间比较冷清。在这个献血屋,应该加强献血文化建设,比如要给献血者拍照,要准备一些拍照用的宣传板,要活跃献血群增强吸引力……

晚上,看见机采科的小蒋将我们的身影发到了朋友圈。

念念不忘,定有回响。

隔着屏幕,身在哈尔滨的贾增光只剩下了眼馋的份儿,也发了朋友圈……

“田国强、张立国、史兵、刘国能、洪兆庆、都见过。

大家都在山东省血液中心献过血

基本上 都差不多都熟。都在 山东省血液中心一个群里

还有姜洪雷姜书记

念念不忘,另有回响。

远在青岛的同学马仁山,今天也和夫人一起捐献血小板……

近期献血相关文章,关于洪哥雷语,欢迎走进洪哥的热血人生。

看过来!新冠特免血浆长啥样?
守护
新冠时期的爱情
温暖
二月的逆行,让生命不再等待
元旦献血小记:2020,目标20次,出发!
我愿做健康的陌生人,守护你的安全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长清跑友积极献血助力抗疫
一体两翼齐飞,献血战“疫”共进
新冠疫情下无偿献血的危与机
“该”!这个字怎么解?
穿红马甲的珠珠
初识陈东森,漫谈献血观
传递爱心,围剿病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