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乾书丨“一是半坑,二是道班”,古田人老口头禅说什么
至今老一辈古田人还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流行一句口头禅,叫“一是半坑,二是道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还得从下面“半坑”和“道班”两件事谈起。
半坑亭电站工人
古田溪水电站俗称半坑亭电站。建国伊始的1951年初,古田溪一级电站的技术设计和施工方案完成,并获国家水电总局批准,主体工程引水隧洞开挖率先上马,在本县农村招工。许多乡村农家青年纷纷报名参加,就我老家平湖包厝里村就有十五、六人参加,其中我家叔辈有3人、兄辈1人入伍。
紧接着工程破土动工,施工采用两头并进的方法。当时,工程处开挖隧洞的工程技术力量很薄弱,据说只有部队派来的一名风钻工和10多名解放前从事过采煤的矿工。就以这些人为骨干,对其他工人进行现场培训,边学习边实践,让工人们迅速掌握各种施工技术。
半坑亭电站工人是古田县农村农民第一次跳出农村,成为工人。当时工人阶级最吃香,是领导阶级,而古田电站工人属国家正式工人,虽然工资一般,但劳保条件好,工资隐定,不愁失业,所以能成为半坑亭电站工人,是人们最羡慕的。于是“半坑工人”,是古田农村人出去工作的第一选择。
其实,隧道开挖是很艰苦的工作,在当时条件下,仅是用手工配合手提风钻机开挖。施工中,洞里尘土飞扬,还要处处还注意安全,要求工人采用湿式施工法,以防止矽肺病。
工程进度从初期平均月掘进12米,到1952年9月创造出月掘进202米的最高记录,进度提高了近20倍。是年11月底,终于提前挖通了当时全国最长的隧洞。经仪器测量,两头对接处垂直偏差7厘米、水平偏差2至3厘米。
电站隧道工程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水电站工人骨干队伍。隧道工程完成后,这批工人后来先后派往江西、广东、海南、云南等地电站工作。至今我老家族人就有好几个定居广东、云南等地。
半坑亭电站隧道工作
隧道
道班工人
“道班”,指的是公路养路工。解放前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古田县有两条粗糙的公路。一条是旧城到谷口,称古谷公路;一条是从建瓯经过古田到福州,称瓯古福公路。解放后要整修、维护公路,招收一批工人,当然这也是国家的正式工人。
过去的公路的路面,都是由土、石、砂混合而成,汽车多次过后,小砂粒便向两侧方向散开,必须用专用的长柄竹扫帚,从两侧把散砂往中间均匀扫进。
如果较长一段时间,由于车子碾磨,或雨水冲刷,路面个别地方往往下陷,成了坑坑洼洼,就得由工人用粘黄土、小石子、水搅拌后填补。
或是遭大雨,路坡崩下,路面被阻,就得由工人用锄头挖运清理。
所有这些工作,都由专职的养路工,即道班工人去做。道班工人也是国家公路的固定工人,工资保障和劳保也好。因此道班职业也成了古田农民所羡慕,被列为第二位的职业选择,称“二道班”。
其实“养路工”也是很辛苦的,平凡的岗位,面对风里来雨里去,顶严寒冒酷暑,以班为家,以路为业。
在十几年前,也许你坐在汽车上注意过他们,正是他们这样一群人正在为大家的安全出行进行着辛勤的作业。而那个时代的道班工人,工作虽然艰苦,还是引人无比羡慕。
今天,绝大多数公路进行了硬化,成了水泥路或沥青路。城市公路维护和清理,采用先进的汽车拖把,机械操作修路。再也见不到昔日的养路工那样辛苦的劳动场景。
昔日道班工作
现在道班
机械扫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