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医院和医生 寒风中相互取暖的刺猬
亚当·斯密曾说: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最终达到利己又利人的对立又统一。
目前,医保局、医院和医生就是这种关系,各自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激烈博弈,刀光剑影中势必也将找到各方的“最大公约数”,进入三足鼎立的命运共同体阶段,像极了寒风中相互取暖的刺猬。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医保局、医院和医生角色不同,各自利益不同,想法自然各异,博弈在所难免。
医保局的职责是保证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可持续。为了管好钱,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手降药耗价格,一手改支付方式,在整个医疗行业掀起一阵惊天骇浪。
为了降低药耗价格,零差率、集采、4+7带量采购,打击骗保等等,一招接着一招,招招迅猛。这些招数无疑都是要动医院和医生的奶酪。众所周知,但凡要动别人的钱袋子,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支付方式改革,如DRG和DIP,则直接改变了长期以来诊治量越大,诊疗项目越多,医院和医生收入越高的营收规则,让其由鼓动消费方转变为主动控费方。医院和医生自然失去了以往的滋润。
医院是医保的各种政策落地的场所。原先公立医院实乃行业老大,且短期难以撼动,自然不把医保局放在眼里,玩起了“阳奉阴违”这一套,口头在努力,实际在旁观,我这样你拿我奈何?
但推行DRG和DIP后,医保和医院博弈的天平正在倾斜,医院不得不改变态度。在付费总额一定的条件下,开始思量如何通过医院精细化管理,实现收益、成本、服务、质量的最优均衡。
医生作为医保政策的具体执行人,主要目标是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医疗服务价值。为了不让自己的利益受损,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让搞药占比,我就多做检查。你让搞次均费用控制,超额处罚,我换一个病种再住。你让搞总额预付,我到了年终不收医保病人。还经常“甩锅”给医保,比如有什么开药限制,就说是因为“医保限制”、“医保控费”。
而推行DRG和DIP,医生也难免有抵触,有怨言。因为对医生来讲,传统赚钱的药品耗材,现成为医院成本,医院为了获得合理收益,会更严格绩效考核,进一步压缩个人社会补偿的空间。
其实上,除了博弈,医保、医院和医生更有相互依赖的关系。
首先,医保基金是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据统计,2018年,公立医院来自各类医保基金的收入达到12339亿元,占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的51.5%。医院依赖“医保”存活,除了因为医保覆盖人群广高达95%以上,更多的是因为医改导致医院不得不依赖医保。
其次,医保局各项政策的落地,依赖医院的积极配合,临床医生的参与。政策本身是不是顺应了“三医联动”的改革方向,兼顾了医院的利益,直接决定医院是不是能主动跟着医保的政策走。医保政策的措辞解释、舆论铺垫等等方面,能不能让医生可以接受,也决定了医生是否积极参与。
最后,医疗作为智力高度密集型行业,医生是医院最核心的资产。没有医生们带来患者,医院就没有了收入。
因此,无论是医生,医院,还是医保,尽管激烈博弈,但都面临着不合作就难以生存的挑战。
2018年3月国家医疗保障局组建,实现了三保合一,权力很大,一出手就能看得出劲大力足。最重要的是其为官方背景,这种特点决定了出手快捷迅速而强势。但是行政化倾向明显,而专业化不足,如果没有医院、医生协同,医保或将面对不少问题。因此,医保当下既要敢发力,也要会发力。
作为医院,也要正确审视当前的形势,当前的医保不再是从前的医保,要积极学习政策,特别是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政策,学会积极主动控制费用,规范医疗行为,积极主动实施临床路径,积极主动与医保配合做好按病种付费,积极尝试DRG或DIP试点,在控制不合理费用的基础上提高医疗收入的含金量,谋求医院更好更科学的发展。有媒体表示,2017年7月,广西柳州市开始试运行DRG,一年多后,变化已在悄悄发生。医院在治疗时,会主动少用可有可无的药品和高价耗材,对于住院病人的住院天数,也会进行精心的核算。以往,各家医院年年向医保部门吵着争取更高额度的医保支付费用。如今,同级别的各家医院纷纷在暗中进行控制成本的竞争和较量。
与此同时,医院需切实转变观念,把医生当做合作者,而不仅是自己单位的员工,学会尊重医生。
作为医生,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呢?有专家提醒医生,在医疗体系的转型期,要注意一下几点:
1、灰色收入不合法,集采就是要断了这个念想,凡仍有这种想法的人,趁早收拾起;
2、公立医院医生的阳光收入,可能会随着改革深入而明显提高,但要达到理想的目标或与之前灰色收入持平几乎不可能,不要想太多;
3、要取得理想的收入、要有尊严地从医,首先要练就绝技,让患者愿意为你的服务买单;
4、医生必须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医保政策,并熟练运用医保政策。一个医生如果内心还存有抵触情绪,把自己游离于医保政策之外,那么大概率会落后于医改新形势,并且或会被淘汰出医生队伍。
临床医学是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行业,医疗政策也是一个稳定性、可预期性有待提高的“黑匣子”。如果“医保-医院”“医院-医生”“医保-医生”之间玩起“猫鼠游戏”,相互隐瞒,相互对抗,越玩越狠,最终几败俱伤。正确的做法是如寒风中刺猬取暖,找到适当的距离,既确保互不伤害,又可以相互取暖,建立医保、医院、医生三赢的局面。
(环球医学编辑:余霞霞)